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0-01-02全晓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文章

全晓雯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迅猛发展,不再满足于被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中职教育一定要进行转变与创新。而中职生正进入到一个价值取向建立的关键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而这不但和学生的个人素质有关,还和教师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莫大关联。中职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灵活、巧妙地加入德育的内容,教导中职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三观,帮助他们在职业道路与人生旅途中走得更远、更稳[1]。所以,相关部门需给予德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作高度重视,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将其内含的有效性发挥出最大化,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现代社会对新兴人才的具体要求,促进我国社会良性发展。该文重点阐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点,详细内容如下。

1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主动性

相比于高中生,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兴趣不大,到中职院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一技之长,为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做铺垫。因此中职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由最初的听不懂,到后来的听不进去,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提到文化课就想逃避。对需要背诵、写作文的语文学科更是提不起兴趣。中职生在上语文课时很少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性参与度欠佳,在课文背诵时,更是缺乏主动。每周一次的作文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存在对付的情况,所写的文章逻辑不清,主题不明,没有用心去完成。

1.2 教师缺少创新

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导致一些语文教师教学书本化、形式化,课上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没有实用性,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在讲解文章背景知识时,教师对内容更新不及时,依据教材及教案重复教学,所讲解的内容与新时期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相分离。例如,在写作练习中,固态的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不能将自我介绍撰写以及简历撰写等学生参与性较高的内容引入。作为一线的中职语文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在日常教学中,将语言基础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平衡融汇起来,不断学习完善,不断教学创新。

1.3 学校缺乏重视

学校的相关部门对德育教育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学生们对课堂敷衍了事,教师们对待德育多是应付。消极的课堂最终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教育不是一个空口号,德育更不是一个空目标。中职教育具有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也有着自己的教育使命,中职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层工作建设者[2]。学校的党政德育部门应该行动起来,结合团员党员活动,学习先进思想道德内容,培养爱国拥党的基层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2 中职语文学科的德育特点

2.1 感染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说教,还应通过生动的事物来感染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例如,在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中,通过母亲一生的经历,凸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描绘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对母亲这个形象进行深度剖析,应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让母亲的形象鲜活起来,可以借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影视作品,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引导,思考“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内涵,触动学生珍惜“亲还在”,懂得感恩。另外,教师还可以借鉴教材内生动性较强的人物形象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2 示范性

文章内的人物形象其实是作者内心的展现,通过把不同的形象赋予到文章内的人物,能够让人感受到不同形象的人格魅力。中职语文课本内,有很多具有正面示范性的优秀作品,比如,情感方面有“两情若是长久时”的动人故事,在爱国方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等。在授课时,可以引入更多的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优秀人物事迹,通过优秀的人物引领学生,中职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时,在了解写作背景和呈现的情感的同时,也会对其自身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2.3 个性化

中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性,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这就是德育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展现。有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学生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全面考量之后再进行知识讲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的母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辛苦,教师在课上让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手进行描绘。其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母亲手上经常带着戒指。这个答案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笑,但是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在拜金主义的热潮下,更多的人追求昂贵的首饰[3]。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正面的实例,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金钱观。总而言之,语文教育中德育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确保方向正确,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

3 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

3.1 立足课堂——德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基础较差,对未来充满迷茫,厌学叛逆的情绪常伴其身,对知识、对书本的排斥充斥课堂,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基础的知识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都将陷入困局。身为中职语文教师,首先不论讲台下学生们听讲态度如何,教师都要以“赤子之心”设计活泼有趣的语文教学课堂,将基础与课外知识融合。时刻关注课堂气氛,在学生疲劳时,用轻松有趣的语言重新吸引关注。在课堂气氛高涨时,多多灌输知识要点。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关怀与爱护,使中职语文的教学动作顺利进行。

“言传”做好了,“身教”也要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眼神的沟通肯定、提问回答的课堂互动、亲切友好的语言交流,使课堂德育效果最大化。教师应主导课堂,带领学生欣赏文字美、文学美、自然美、人性美。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掌握课标规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世,会对世界好奇,会表达观点,能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点[4]。

3.2 课外实践——德育成果的试验场

德育不是走走形式,更不能仅停留在短短45 min的语文课堂上。在课堂之外,也应该进行各种形态的德育教育。学生们在课堂知晓世事,明析道理,那课外生活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实践的场地。教师可以组织各式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小组游戏等,也能通过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们进行课外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不断深化德育教育的影响。

比如,在讲授《雷雨》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几人成组,按照课文进行戏剧表演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研读课文内容,置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组成员通过不断交流心得、协调配合,最终呈现精彩的表演。在讲授感恩主题的课文时,可鼓励学生们向自己的父母表达心中的情感,使家校之间密切联系,也有利于传达学校的德育理念。在讲解描绘祖国名川大山的作品时,可以结合学生们自己的游览度假等经历,组织学生在班里做展示,既锻炼了展示演讲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间接使听讲人增长了见闻。

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巩固,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与实践。这样的活动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也有利于展现一些学生沟通交际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不但提升了教学水平,增强了知识具体应用的实际效果,也使得德育融合更加具体、直接。

在未来学生会步入社会,成为基础职业岗位的一名劳动者。积极健康的人格,会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融入社会。具有良好的大局意识与团队意识的人,自然而然会团结同事,协作共赢、共同创新。

4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举措

4.1 情感陶冶法

该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优秀的文章,营造不同情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道德熏陶。应用此种方法渗透德育,需要教师投入真实情感,这样才会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简单地说,中职语文课本内有很多具备丰富情感的唐诗宋词。在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最具感染力的段落,通过视频播放、配乐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另外,情感陶冶需要循序渐进,若想实现深入渗透,要做到持之以恒。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正能量文章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升华学生心灵。另外,在各种节日,教师可以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体会[5]。如母亲节,教师可以讲解“我的母亲”,让学生深刻感受母亲伟大的爱;端午节,教师可以讲解“离骚”,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及节日的起源等。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将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2 模拟训练法

此种方法指的是教师依据一定目标,推动学生模拟一些有助于培养德育品德的活动。中职语文教材内有很多实践课程,教师可以把它们编制成一些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些年,学生借贷新闻频频出现,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模拟“威尼斯商人”让学生感受高利贷的贪婪,及对朋友无私奉献的情感,进而防止学生走向借贷的道路,还能增进学生与朋友之间的友谊。通过此种情感的比较,还能让学生正确理解思想品德。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应用教材内的文章,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良好品德。另外,教师可以组织辩论和演讲活动,选择一些有争议的话题作为议题,让学生在辩论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判断是非的能力。例如,有钱就有幸福这个议题,通过辩论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以中职学生的出路为议题让学生探讨,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帮助自己形成准确的认识。

4.3 拓展训练法

此种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还要激励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从而展开德育活动。比如,教师在讲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课时,不单单要讲述文章内容,还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延伸,研究不列颠尼亚创造于哪一年,及当时中国国情等;在讲解“再别康桥”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徐志摩离开剑桥时的心情,并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查找一些有关于别离的诗词和文章,通过此种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感受别离的心情,进而引出让学生珍惜当下;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绎,以英勇为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精神。此种对优秀文章的拓展训练,比教师单一的书本讲解更易让学生学习与理解,并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道德品质[6]。

4.4 阅读训练法

实际上,阅读训练和拓展训练比较相似,不同的地方是阅读训练开展更加容易,教师不但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陶冶她们的情操,还能摘选实时热点增强学生体会与感受。如“冰霜男孩”这个故事,现如今中职学生多半没有此种困难的求学经历,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新闻与男孩的故事,来让他们体会男孩对学习的追求,进而更加珍惜学习时间,更有动力的学习,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自选题材阅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这样一个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听到几十篇有正能量的文章,从而体会文学的魅力,进而得到熏陶。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语文教育还存在些许问题,如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学校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不仅影响中职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还影响中职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为此,教师需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明确德育的教育目标,全方位结合在课堂内外,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梳理,保证它们被一一的优化掉,通过应用情感陶冶法、模拟训练法、拓展训练法、阅读训练法,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性提升到新高度,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人格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文章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