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与预防策略探究

2020-01-02张喜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现象初中生校园

张喜燕

(甘肃省静宁县南关小学,甘肃静宁 743400)

最近几年我国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而有关校园欺凌的案件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例如,在2008年某月份我国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某初中突发女学生打架事件,经警方调查发觉刘某被室友王某为首的几名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殴打和欺凌,最后刘某被认定为遭受二级伤害,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不仅严重阻碍初中生健康教育的开展,而且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需要深入研究校园欺凌事件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欺凌的产生,保障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

1 校园欺凌

1.1 含义

校园欺凌的概念是指在学生在校内外遭受该班学生,社会群体单次或者多次恶意地肢体、语言或网络手段攻击、 侮辱,最终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身体伤害、精神损失或者财产损失等恶劣事件。

1.2 特征

1.2.1 普遍性

因为初中生正是迈入青春期大门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初中生不能正确认知自身的各项行为、语言带来的影响,对校园出现的欺凌现象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这导致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1.2.2 多样性

根据校园欺凌事件的划分标准可以分别出多种行为模式,大体上认为欺凌事件可以分为两类:间接欺凌及直接欺凌。间接欺凌简单来说就是欺凌者通过恐吓、谩骂等手段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直接欺凌则是欺凌者通过肢体暴力如拳打脚踢等手段对受害者造成极其严重的身体损伤。

1.2.3 隐蔽性

大多情况下,校园欺凌现象都出现在比较隐蔽的位置,这导致教师和家长很难及时阻止校园欺凌事件。厕所、回家的小道上或者校园周边的小巷子都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区。而言语上的欺凌行为更难以发觉,因为言语欺凌通常是被欺凌者遭受欺凌者言语上的谩骂和嘲笑,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受到长期的威胁。

1.2.4 团体性

校园欺凌事件通常并不是单个人的行为,而是以团伙的形式出现。很多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并不完善,很容易被周围道德品质败坏的学生影响,所以欺凌团伙成员的流动性很大,通常在对受害者实施欺凌的时候才会聚集在一起,这大大增加欺凌事件的危害性。

1.3 校园欺凌现象的危害

1.3.1 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受害者在遭受长期的校园欺凌之后,在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下,被欺凌者的自我认知感会出现很大的消极状况,缺乏自信,对现实社会的认可度和信赖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受欺凌者在心底会对周围的人群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甚至更严重的话会产生自杀倾向。

其次,绝大部分受欺凌的初中生经受欺凌后会产生不同层次的抑郁问题,被欺凌者对校园的信任感及安全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殆尽,不良的心理变化会造成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感及抵触感,情况严重的会有严重的生理应激性症状。

另外,部分受到欺凌的初中生可能会滋生暴力倾向,认为“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并逐渐朝着欺凌者的角色转变,容易进一步增加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壮大欺凌者的队伍,不利于被欺凌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3.2 不利于学校校园的安全稳定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会降低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学生会承受极大的生活,学习压力。甚至说,学生们之间正常的社交关系会受到干扰,学生极易受到校外不法分子所感染而危及校园生活,给校园正常运转带来极大的压力,校方若不能及时处理这些校园欺凌问题,会导致这些不良风气的滋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欺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欺凌,学校的和谐文明建设进程会被严重阻碍。此外,在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关注程度将会明显提升,学校的形象在当地将会明显下降,也不利于学生招收优质生源,容易因此形成恶性循环,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 初中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校因素

2.1.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备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能起到有效预防和缓解校园欺凌事件的滋生,遗憾的是,我国相当多的初中校园并不具备完善的校园安保制度管理,并未察觉到完备健全的管理能有效地改善校园安全状况,全面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尤其在主动安全管理上,存在明显不足,多采用事后控制的方法,安全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2.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初中生正处于渴望被周边人物认可、 关注的年纪,但受制于较低水准的认知情况,很多初中生盲目追求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校应该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正视传统思想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做出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最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而且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多采用一味地说服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说服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单纯的说服教育容易适得其反。

2.1.3 法律法规教育的缺失

现阶段初中生缺乏法律意识也是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知识理论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学,再加上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违规违纪情况,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这导致初中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此外,在法律法规教育时,未结合实际的案例,导致中学生不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容易忽略法律法规就在他们身边,往往在出现恶果时才醒悟,但已经为时已晚。

2.2 教师因素

不少教师的职业素养很差,面对班级学生遭受欺凌时不闻不问,认为这种现象不在教师的职责之内,并未及时制止保护自己的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作为理由,漠视身边的欺凌现象。再加上初中课程密集,教师会在课程工作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除该班的班主任,极少会有任课教师关注学生状况,更何况校园欺凌的性质很难以做到严格鉴定,只能采取口头批评教育为主。此外,再加上很多学生为独生子女,家属的关注程度高,教育者很难采取强制性手段,在家属不配合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难以发挥出教育者的作用。

2.3 学生因素

学生的自身问题也是校园欺凌现象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不充分,在面临巨大的矛盾纠纷时,习惯用武力解决矛盾,受到薄弱的法律意识及道德观念影响,即便很多学生的行为已经触及违法行为的边缘,但是学生自身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受到欺凌的学生也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抵抗,对欺凌事件步步退让,这就是很多学生产生抑郁自杀行为的根源。而且不少参与欺凌的学生组成了小团体,并且以欺凌他人为乐,这种有组织的行为,也增加了管理以及说服教育的难度。

2.4 家长因素

学生培养其正确人格品质的主要途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问题关乎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手段不合理导致学生本身存在很大的心理问题,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校园欺凌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很多家长老来得子,对于子女采取溺爱教育,往往会忽视子女身上的小毛病,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放纵自私的习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很难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有效防治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策略

3.1 学校因素

3.1.1 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上文提及过,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初中并未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因此,想要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校方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实施无死角式安全监督。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不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应应用于实际,校方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管理章程开展工作,及时修正安全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切实提升校园管理水准。所设置管理制度应该充分考虑已经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发生地点、发生时间等,做好预防性控制,将管理重心放在事前,从源头上入手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

3.1.2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增加学时,引进相关师资力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角色扮演游戏或播放新闻等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其次,学校应在校内增设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严格的心理评估,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去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并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引导学生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应积极开导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和欺凌者的心理压力,给予受害者更多的关心,让欺凌者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培养其正确的意识形态,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3.1.3 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首先,学校对于普及学生的法制观念的培养已经是刻不容缓,需要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建设,通过对法律案例的讲解分析,让欺凌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教授受害者以法律的手段捍卫自己合法权益。其次,学校应定期举办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校园欺凌案例的深度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现象的严峻性,阻止欺凌现象滋生,维护校园的安定团结。

3.2 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教育职责,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面对越发频繁的校园欺凌事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对其有效的干预,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教师应摆正教学态度,禁止漠视周边的校园欺凌现象。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严厉批评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实时观察校园欺凌者的后续表现,减少该事件的发生。最后,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能力,合理的解决学生间的矛盾冲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3 学生因素

首先,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提升自身道德水准,从根源上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滋生。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良好、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学生多参与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课堂。最后,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禁止学生涉足网吧、游戏厅等不健康场所,减少接触不良风气。

3.4 家长因素

首先,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减少过去溺爱、放纵的教育手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子女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其次,家长要构建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长,学会与他人正确的沟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校园欺凌现象,如果不能从源头上预防抑制,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会在童年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因此,要彻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应结合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家长多方面共同努力,全面防治校园欺凌事件对学生的严重危害,坚决打击、不留死角。最终,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最舒适的成长环境,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猜你喜欢

现象初中生校园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校园的早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