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本德育课程促班集体建设
2020-01-02李岚
李 岚
“在一起”是我们的班名。我期待将物理意义上的班级构建为心理意义上的班集体,构建一个学生、家长、教师“在一起”的班集体。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德育规律,以课程引领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和家长从认同集体,到共建集体,到归属于集体,再到在班集体中发展和成长。
一、七年级:走近班级,认同班集体
七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在进入陌生的班级后,他们最初的感知就是“别人的班级”“别人的同学”“别人的老师”。所以,在新班组建之初,我会先领着学生一起做任务,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
七年级,我着力打造班本德育课程“雕刻moment”。我带着学生一起创作班歌、设计班服,一起设计体现我们班级特色的文化产品,如钢笔、笔记本、笔袋、手拎袋、水杯等。我们一起商量班级的加油口号和手势,我们每周举行一次放学仪式,每周开展一次吃零食的“战神时刻”,我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起走红毯”、共唱班歌。“雕刻moment”课程让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值得被纪念。
班歌、班服以及特色的文化产品将我们班与其他班区别开来,特别的仪式和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地理课上,老师正在兴致勃勃地讲着课。可是看着外面越来越暗的天色,学生们开始有些坐立不安起来,这让一向喜欢我们班的地理老师有些纳闷。终于,学生L 忍不住从座位上站起来,跟老师报告要出去一下,还没等老师反应过来,L 就飞奔出去了。不一会,L 带着一脸得意的笑容,扛着班旗回到教室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啊!下雨了,我们班的班旗不能淋雨的。”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我带学生去南山竹海研学。第一次集体外出,学生们兴奋不已。我要求他们在行车途中做到不大声喧哗,原本也没指望他们真的能保持安静,然而,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真的都是用“咬耳朵”的方式在悄悄交谈,看来他们还是很注重集体形象的。下山途中下起了小雨,路有些滑,天气也有些冷。导游建议一些身体弱的学生乘坐小火车下山。我正准备冲过去买票,几个学生拦着我说:“老师,我们要一起走下山。”接下来的行程,男生们主动背上了女生的书包,学生们互相搀扶着,一路欢笑着下山。
二、八年级:走进班级,共建班集体
八年级,我希望学生不但认同班集体,还能属于班集体,愿意为班集体做贡献,遇到事情能积极主动地承担。
基于以上思考,八年级我设计的班本德育课程是“岗位cosplay”,我期望学生们通过班级岗位体验,通过互相示范学习,意识到自己是属于集体的。在“岗位cosplay”课程的第一个阶段,我首先会成立班级岗位小组,请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最满意的小组。学生选择的过程也是他们发现自己、主动适应他人和集体的过程。在班级岗位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既是小家庭(小组)的重要角色,又是大家庭(部门)的重要角色,他们需要学会团结协作和分工合作。当学生通过岗位体验对自我有了正确的认知和定位后,我会开始课程的第二个阶段:“岗位cosplay 自我挑战”。这个阶段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和发展多样性,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所有原来的班级岗位小组全部重组,所有人都要尝试挑战和适应新的小组与新的工作岗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要学会适应新的合作伙伴,小组内要重新磨合。他们会对班级的人和事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班集体建设有新的认识。
M 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男生,他脾气不好,也比较敏感。班级新一轮组长和组员互选,一直没有小组愿意接受他,对于我的暗示,大家以沉默回答。面对沉默的同学,M 情绪激动地说:“我就一个人好了,我不想加入任何小组!”局面一时僵住了。我没有说话,我想我应该对我的学生有信心。果然,J 最终站出来说:“M,你到我们组来吧。”课后,我找来了J,她一看到我就忍不住哭起来。我以为她是对自己的决定后悔了,可是J一边哭一边对我说:“老师,我没有后悔,我们组的其他三个人也同意和支持我的决定,我就是怕我带不好这个小组,给班级丢脸。”
“要不就算了?老师和M 组一个小组。”我说。
“不行,‘在一起’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不抛弃不放弃!”J 握紧了拳头说,“我有能力做好组长,我有责任带好他们!刚才其他小组组长也主动来找我,说如果M 在组里太麻烦,可以到他们组过渡一天或一周。”
我很高兴,我的学生已经明白了在集体中“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道理,他们开始思考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开始尝试为集体“制造幸福”。
三、九年级:归属班级,在集体中共同成长
进入九年级,中考的压力和青春期的叛逆使得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困难,亲子冲突频发。为了满足青春期学生期望获得认可和尊重的需求,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正确地与父母和他人交流沟通,我开发了“周末PCC”班本德育课程。“PCC”是父母(Parents)、孩子(Children)、共同体(Community)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借助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的各种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家校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亲子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周末PCC”课程真正实现了家校和亲子之间的互动,学生们在班级大家庭中学会共情、学会沟通,在集体中成长。
S 是个温柔的小女生,虽然有时有些固执。可在妈妈眼中,S 是个脾气非常坏的孩子,因为在家她经常与父母顶嘴,与家人发生冲突。S 偶尔会用手机来放松一下,我觉得她能做到自控,偶尔玩玩可以理解,但是S 的妈妈对S 使用手机这件事却如临大敌,母女俩经常会因为手机问题发生正面冲突,她们现在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而且我发现,因为手机使用问题发生亲子冲突的情况还有不少。于是在周末的亲子游戏中,我请学生教家长手指舞,并拍摄抖音短视频,一起“抖一抖”。周末活动结束后,S 的妈妈在家校本上这样写道:“当听说李老师布置的周末任务是拍摄抖音视频时,我的心里是疑惑的,甚至有些抗拒。但毕竟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是要配合孩子完成的。于是我和女儿看视频、练动作、拍视频,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女儿特别有耐心,她一遍一遍地教我,一遍一遍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动作,不像我,一遇到她的问题就发火。而且女儿还教会我好多手机里我从来不知道的功能,她告诉我抖音里有许多办公软件的教学视频,对我的工作也很有帮助。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和谐地相处过了,感谢李老师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彼此。”一起抖一抖,抖走那些“我以为”,换回“我来体验你的生活”。S 妈妈不再像从前那样反对孩子玩手机了,S 也开始主动和妈妈分享她如何使用手机。
九年级的寒假刚开始,我就成了家长和学生们的“情绪垃圾桶”,每天都会收到家长或学生吐槽对方的短信。面对还剩几个月的中考,似乎所有的人都变得特别焦虑。在这种氛围中,我发现亲子双方不知不觉地成了彼此的差评师。我当即决定在寒假里开启新的“PCC 课程”,主题是“不再做你的差评师”。我们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在这一周里,家长必须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三个优点,并正面评价孩子的表现,周末编辑好文字发给我。同样,孩子也必须认真观察这一周父母的言行,正面评价父母,周末编辑短信发给我。亲子双方因为这个任务,或主动地,或被动地在寒假里开启了“不再做你的差评师”活动。活动结束后,有家长在班级公众号推文中引用了村上春树的话:“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在一起”班本德育课程将班集体里的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属于我们的班集体,一起在集体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