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滨水景观

2020-01-02王名名游祖勇张舒云孙海岸龚剑波

四川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命脉林田湖水区

王名名, 游祖勇, 张舒云, 孙海岸, 龚剑波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2)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9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的。在十九大中新加入“草”的概念,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然而,多年来我国对于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仍处于初步的研究探讨阶段,虽试点地区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然而仍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城市滨水区对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利用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社会和人类活动的逐步扩大,水域空间的功能也在被逐渐的破坏,因此恢复水域功能和生态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滨水区——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地带

滨水区是城市陆地与水面相连接部分的特定区域的城市中的特定空间区段。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地域特色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其生态价值。

1.1 滨水区的景观状态

近年来滨水区作为城市与自然相连接且尚未充分开发的区域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开发建设。好的滨水区景观规划能够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更能够促进周边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的城市滨水区的改造建设盲目雷同,多数是为了商业的利益而建设,急切粗暴的建设不仅没有给水滨的生态环境带来改善反而打破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给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带来了消极影响。例如:北京昆玉河的生态水景走廊全长约10 km,自北向南虽贯穿众多文化、娱乐、商业和居住资源,但是各种资源之间缺乏互动、整合,使得各种资源游离在昆玉河之外,且没有很好地利用亲水空间,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很差,功能单一,缺乏生活配套设施,使得景观条件良好的昆玉河价值被严重降低。昆玉河中存在的问题也普遍出现在我国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中。

1.2 滨水区的生态环境

1.2.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我国拥有位居世界第六位的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12m3,但是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再加上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都放在了发展上而忽视了水资源的短缺现象,使得水问题愈加严重。

所有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复杂性和不平衡性,水资源的消耗也是在互相叠加影响的形势下进行的。人口众多又高速城市化对水资源的消耗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我国目前污水处理厂较少,并且绝大部分的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从而导致水污染严重。有专家指出,我国当前的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灌溉中几乎一半的水在输送过程中就被渗漏浪费了,农业灌溉浪费当属最为严重。还有基于科技的不够发达、人为意识的不自觉等导致的水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

1.2.2 生态功能的弱化

许多城市都存在着河流污染严重,水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随着城市用水的增多对水的保护分类却没有做好。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废水等没有通过任何手段方法加工净化的水直接流入河道中,导致河水发黑发臭,污浊不堪。河道接收的污水一旦超过自身的自净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自身的生态功能,特别是对于水中生物来说更是灾难,这不仅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减少和滨水区生态功能的减弱,更严重的有可能致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作为城市的命脉,城市滨水区不仅承载着城市水循环、调蓄洪水、贮藏用水、涵养水源等作用,而且起到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吸尘减噪、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2 城市建设对滨水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联系在一起,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1 人的命脉在田

强调了保护田地的重要性。田者产出粮食,供人以果腹,没有了耕地人们便也没有了食物的来源。我国耕地资源流失非常严重,除了环境破坏和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土地破坏和流失外,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住房的扩张也是导致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滨水区的开发从来都是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密集且高耸的大楼紧紧围绕着滨水区而建,侵占着滨水区大量的耕地资源。

2.2 田的命脉在水

体现了水源涵养的重要性。在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实践中,对河道的改造方法主要是截弯取直,抬高筑坝,钢筋混凝土加固河岸等。这些传统的手段改变了河流天然的水文规律和河床地貌,使得洪水流量和流速增加,洪水的压力从上游转移到下游。这样大规模的工程措施直接破坏了沿河两岸植被的生存环境,水文环境的变化不仅对河岸的植物群落造成影响,而且对河岸栖息的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威胁。

2.3 水的命脉在山

在山区,山是“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载体,是水的发源地,其生态系统相对复杂。自然界长期形成的山体地貌及水文情势更适合特定的生物群落生存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的发展对山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将山体融入城市,使其和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用地的一部分,但也不可避免的会使得部分山体受到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对山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将不可避免的增加,从而对山体的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等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2.4 山的命脉在土

河流地貌特征适应河流水文水利过程。河流丰富的水文地貌既能够通过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地表径流,又能够通过土壤和植被的渗透使得水质得到改善。蜿蜒曲折的河流形态在削弱消耗水流冲击力的同时,确保了河床的稳定形态,从而减弱河道下游的供水压力。城市建设过程中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加大了土地的荷载,再加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与开发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愈加严重。

2.5 土的命脉在树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地球的宝藏。森林草地对水体具有滞留和截留的作用,能够涵养水源并且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的砍伐森林木材,对森林树木造成了严重破坏。林地的消失会加剧土壤的侵蚀,水土的流失,致使森林系统失去恢复和再生能力。

3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即是滨水景观建设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今天的滨水景观建设中应考虑到如何恢复和促进河道自身的自然生态功能,充分利用河道自身的自然过程来对滨水区进行景观改造。在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滨水区的景观改造提出几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无可替代,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滨水区的改造建设应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施行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最终才是人为改造的添砖加瓦。不能只关心城镇的发展不关心环境的保护,应该多谋远虑,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让自然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3.2 多样性原则

滨水区景观建设的多样性原则包括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首先,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复杂,而山水林田湖草又是一个多元素结合的系统,在滨水景观建设中既要考虑到复杂的环境条件,又要考虑到多元素景观搭配的差异性,避免形成统一无差别的景观。其次,滨水区蕴含着陆生、滨水生、水生的丰富生物种类,由于滨水景观的建设极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容易影响到生物的栖息环境,所以在滨水区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保护水滨的生物多样性。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到流域内洪水水位线的变化,陆生植被、水生植被和耐水淹植被依据不同年限的洪水水位变化而种植,以减少洪水来临时对滨水区植被体系的破坏。

3.3 因地制宜原则

基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水文化的不同,在滨水区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尊重环境的差异而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景观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原则能够更好的迎合不同地区的情况,保留当地的历史文化与记忆,而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等。

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滨水区景观建设需要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当前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能源高消耗的状态。因此提升水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适应国情发展走向的,这也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努力使得山水林田湖草等元素互相配合,合理搭配,这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的关系所决定的。当前基于生态理念的规划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满足我们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也不损害未来后辈们的发展需求。

4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策略

4.1 调整滨水区开放空间

4.1.1 视觉空间的延续

在滨水区严格控制建筑物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减少建筑物对滨水区绿地的侵占,建设完整连续的绿色廊道。利用滨水区的地形地貌设置观景点,为游人提供丰富开阔的景观视野。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取舍,从大局出发,严格限制靠近滨水区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建筑的开发,高密度的人流活动会使得环境加速恶化。当我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差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城市发展与自然的融合。

4.1.2 构建滨水生态绿色廊道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滨绿地呈现出一种散乱而孤立的破碎化状态,致使水滨绿地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绿色廊道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话等问题,并且绿色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种功能。在绿色廊道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设置相应的宽度、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样可以起到保护本地生态系统平衡的最佳效果。

4.2 推广建设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导向,全面建设,尊重当地本来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岸边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并且在基本的护堤抗洪功能之外不仅能够减少景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而且能够净化生态环境和提升整个滨水空间的生态平衡。生态驳岸不仅具有传统驳岸的防洪功能而且有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等。

生态驳岸类型:

(1)自然原型生态驳岸。通常是在堤岸上种植根系发达的耐水湿植物,利用其根系的强大抓力稳固堤岸,还可增强抗洪能力。

(2)仿自然型生态驳岸。这种类型的驳岸使用石材、木材和植被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修理堤顶和乔灌草结合种植的方式来加固坡面和护岸,以达到抗洪护堤的目的。仿自然型驳岸比自然型驳岸多了石材的护底,因此安全性更高。

(3)人工自然型生态驳岸。这种驳岸的类型通常用在对防洪要求较高的地方。在自然护堤的基础上加上钢筋混凝土等各种材料形成的稳固框架中投入石块,以确保其足够的抗洪能力,之后沿河岸种植乔灌草植被,使得两岸景色丰富自然。

4.3 综合治理水污染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科技发展中都离不开水的使用,因此在我们活动的方方面面水资源都显得异常珍贵。因此为了节约水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城市建设中对水的节约和污水的处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之后能够改善水质并对其进行循环利用,为我国的生产活动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能够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循环,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平衡,为人类提供宜居的自然环境。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归纳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

4.4 恢复河道自然形态

河道的自然形态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美学意义。河道原本的自然形态就是各种生物长期以来适应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基础。并且自然的景观比人工刻意的装饰更有意境和美学价值。因此,对于还没有被破坏的自然河道我们应该尊重其形成的河床地貌,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生态化改造。而对于已经被破坏的河道进行恢复,恢复其或宽或窄、或直或弯的自然形态。

5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然而在此过程中对于城市的自然要素却呈现漠视状态,甚至到处都可以见到人为破坏后的现象,整座的山头被铲平,大面积的河流湖泊被污染和覆盖,成片的树林被砍伐,大片耕地被占用而建设高楼……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对自然的伤害最终将会反过来伤害到我们自身,人类正在为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而努力。希望通过本次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在滨水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对当前我国水滨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的原则策略,可以为今后的水滨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命脉林田湖水区
丽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推进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城市滨水区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认真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精神让腐植酸在绿水青山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合理开发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数学教学的命脉
城市滨水区规划原则与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