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2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2期
关键词:茴香豆孔乙己春雨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长足发展。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得到发展,每个学生的写作愿望都得到尊重;每节课的写作教学都能让学生获得切实的收获。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培养的是学生的核心能力,比如思维能力、识记能力,以及综合选择素材的能力、全面分析事理的能力、在体验中不断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一、将插图与写作对接,让想象力自由飞翔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形象思维大体上还是优于抽象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有很好的推理能力、逻辑能力;另外一方面,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图片,让他们就着图片写作。学生在解读文字的时候,会将原本的意思理解错误,给写作带来不少麻烦。如果将文字辅以图片,学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题目中所蕴含的意思。对班上的优等生,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图片,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这样就能给他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统编教材在许多的课文文本中都设计了插图,这些给图片与写作的对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的写作增加了思考的空间。

以《孔乙己》为例,在讲解文本之前,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将观察到的相关内容表述出来。其实观察与记录的过程,就是有关人物写作的过程。学生按照课本的插图这样写道:孔乙己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他总是穿着一件长衫;他喜欢吃茴香豆;他留着长长的指甲。很明显,学生将图片上有的东西都写出来,而且描写得也很具体。学生在描述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这样的问题:孔乙己为什么要留长指甲、为什么喜欢吃茴香豆。在没有看到文章的相关细节描写之前,学生只能联想。学生由他喜欢吃茴香豆想到,他会在什么情况下吃茴香豆,除了吃茴香豆还会吃什么。学生想到自己的爷爷喜欢边吃花生米边喝酒,那么茴香豆就是孔乙己的下酒菜。因为需要学生写出图片之中的内容,学生就自然需要将其中的表象与背后的真相对接起来,这就需要想象,因为只有想象才能将写作表述得有深度、有力度。

二、将生活与写作对接,逐渐提升观察力

学生最怕写作,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写作的素材。一方面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两点一线,离开学校就是回家,在学校以听课为主,回家以做作业为主,生活体验非常少。其实对写作而言,生活是最重要的素材来源。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人与事的素材,进而让作文变得丰盈。

因此教师要从生活中提取话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当前作文教学中总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设计的作文题目离生活遥远,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写起。他们拿到作文题之后,大多直接从网上下载相似的文章,再稍作改动。这样的写作只是完成任务,相关能力没有得到切实的锻炼。于是在初中生的写作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每次布置作文题目,学生急忙翻阅资料,找一个相近的题目应付。其实完全可以在生活中选取素材练习作文,让作文烙上生活的影子。比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在一个雨天,让学生打着伞,在野外观察,然后让他们将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再给文章取题目为《春雨》。如果直接让学生写,他们肯定去找相似的文章交给教师。教师先让他观察,然后让他们说一说在雨中看到了哪些事物,学生说,看到急匆匆的行人与车辆;看到田野里的麦苗好像在突然之间变得更碧绿了;看到一群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往草垛飞去。教师再问,春雨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淋在身上挺冷的,一点感觉不到春的暖;有的说,春雨好像都是斜着下的,但夏天的雨好像是笔直地从天空落下来,结论是,春雨悠闲,夏雨匆忙。这就是学生对春雨的观察,只要教师给予他们深入生活的机会,适当引导,他们就能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

三、将思辨与写作对接,让判断力自然生成

很多初中生缺少主见,在作文中则表现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表达,没有自己的创新之举。比如写一个好学生的时候,大多会写他去帮助别人补功课;写教师的时候,总会去写他们是怎样改作业的。其实真实的生活场景永远不是这样的,也永远比这个有趣与生动。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让他们判断事与人的好与坏,从自己的角度自由地表达。

思辨就是让学生就一个问题发出不同于别人的声音,它培养的是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作文要有自己的主题,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判断写作,让写作变成以我手写我心。比如就刚才列举的话题而言,有学生在写班主任的时候,就写到了他帮其他学生补课的事。学生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下课这个教师就让学生去补课,学生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这是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疏忽的表现;同时他还认为,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这个教师,因为他太严格了。就作文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清晰地表达观点,让他们的心情自然流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话题让学生分组辩论。还以《孔乙己》一课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论题,孔乙己失踪了,警察会去寻找吗。正方认为会,反方认为不会。正方认为,孔乙己的腿被人打瘸了,都不能正常走路,警察不闻不问;同理可证,他失踪,跟少了一只猫一样,引不起任何波澜。反方认为,孔乙己欠酒店的钱,作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势力的老板,警察会出一个告示,以安抚酒店。这样的思辨训练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能力移植到写作上能显示学生思想的深刻。

结语:写作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喜欢,另外一方面是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基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写作指导,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深刻,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猜你喜欢

茴香豆孔乙己春雨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的茴香豆和酒
春雨
春雨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孔乙己吃的茴香豆到底是哪样?
绍兴名吃
品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