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群文活动探索之路
2020-01-02杨俊峰
杨俊峰
(河源市文化馆,广东河源 517000)
群众文化属于一种以群众为参与主体的文化活动,其目的是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这对于如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群众健康生活的引导,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且也能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目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在不断的开展,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然而其中仍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必须对群文活动的开展途径进行探索,制定出创新的方式和对策,从而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1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1.1 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所谓和谐社会,指的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能在和睦自然、安全稳定的状态下相处,这属于非常理想的社会状态。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因为群众文化工作中的观点和“人本主义”的社会理念相符,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促使他们能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诱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1]。
1.2 对群众起到引导作用
如果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那么人们在工作之余便没有消遣的娱乐活动,因此可能产生打牌、赌博等不健康的行为。而群众文化则能对群众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文化馆所筹划的各种艺术活动,不但具有创新和特色,而且也鼓励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所以对引导群众健康生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期间,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群众,让群众在提升文化素养的过程中,也能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1.3 能产生价值取向方面的影响
群众文化的特点是引导性、价值取向性,而且主题非常明确。文化馆所开展的国庆节活动、主旋律文艺活动,除了能促使群众获得艺术的享受,也能对新风尚进行讴歌,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而且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创新、有趣的文艺形式,全面的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等,群众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得到了熏陶和教育,起到了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也因此,群众文化活动也属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2]。
2 基层群文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单一
新时期我国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全民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的关键要素。这些年,基层群众在文化活动的开展期间,出现单一化、形式化的现象,不仅无法有效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群众的参与性也不高,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意义及效果无法体现。
2.2 脱离群众
群众文化活动一定要以群众为基础,但是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者,缺乏对群众的了解,无法针对群众的兴趣与内在需求,设置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使得活动出现高高在上的问题,无法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同时,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未能听取民意,与群众的生活脱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较低,无法融入到文化活动中。脱离群众实际、群众需求为文化活动不会得到群众对支持,也无法融入群众的生活,甚至会遭到群众的排斥,但是一部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期间,由于活动脱离群众,文化活动干涩、无味,无法得到群众的拥护。
2.3 缺乏特色
虽然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旨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群众文化活动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导致文化活动缺乏特色性、地域性。在缺乏特色性的情况下,群众文化逐渐走向一个死胡同,就是成为全国一样的广场舞、全国一样的歌唱比赛、全国一样的书法活动等。但是由于我国每个地域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文化、历史等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期间照搬其他城市的,只会让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失去本有的价值。
3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策略
3.1 建立具有创新的群文活动模式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文化载体,创新文化组织形式。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作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职能部门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建设群文活动,促使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如此,还要开展创新的特色文化活动建设,根据当地文化资源、特色、影响力、可操作性等因素要因地制宜、有当延伸创新活动形式,产生发展基层文化品牌,发挥出文化活动的作用,展现出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体现出在文化活动中起到寓教于乐的功能。例如,本文化馆根据当地实际,为保护传承客家文化,于2010年起举办了我市第一届客家山歌大赛即山歌擂台赛,它是以单一形式的原生态山歌进行比赛,有斗歌、打歌、对歌等形式内容。当时参与人员少,多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农村民间山歌能手进行打擂比赛(因面临断接现象),但是通过比赛,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又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参与进来,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扩大。但仅此不够,为了长期有效发展和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山歌文化的更高需求,在保留的基础上对这种原有形式又进行了大胆创新,拓展创办了以独唱、对唱、表演唱、歌舞等多元形式为主的“客家山歌表演赛”。提高了水平,突破了形式,达到了以老带新、丰富内容,出新人、出力作,大众喜欢、全民参与的成绩和效果,打造成为具有时代气息和影响力及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形式的内在转换无形中又驱动了内容的更新,后又同教育部门合作,创新举办了“少儿客家山歌表演赛”,由此催生了“客家山歌进校园”系列活动,做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样,一个品牌,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因此,通过对文化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和改变,既有力推进了活动链接之间的有机转换和持续发展,丰富满足人们对文化新的需求的同时,又大力提高了群众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更在通过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文化的挖掘培植、创新发展,起到薪火相传的重要保护传承作用。
3.2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
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先要组建一批文化骨干,加强指导工作,才能促使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同时也要发挥出文化活动的作用,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例如,某地文化馆非常注重文化队伍的建设,为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专门聘请了专业的艺术教师、艺人、专家作为辅导员,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辅导和培训工作,为群众们传授文化技能,对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培训指导。在河源市文化馆,每年都要举办30多次舞蹈、音乐、山歌、广场舞、戏曲创作、合唱等各类的培训;并且创建了馆办团体,如市文化馆青年舞蹈团、合唱团、少儿艺术团、民乐团、老年人艺术团等。特别是市文化馆青年舞蹈团自从2015年成立以来,团员在经过培训之后积极不断的参与各种社会文艺活动,通过以馆组织、自我参与的形式,在一定层面弥补、完善缓解本地文化资源的不足,并有效发挥了基层群众的骨干作用,为本地群众文化活动更高更好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标杆示范作用。此外,为挖掘本土客家文化资源,打造河源特色品牌文化,河源市文化馆在承办了 “大美河源·百姓舞台”群众品牌活动,该活动也是河源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主场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本土客家文化资源,打造河源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主要以政府出资主导、社会群众团体部门积极参与,文化馆负责综合业务的协调和指导把关,至今举办各类群众文艺活动500场次左右。在传承客家文化精髓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更多欢乐。
3.3 开展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活动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而且文化内容博大精深。群众文化也属于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式,其记录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广,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特色。所以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地域情况,开展一些形式新颖、创新有趣的文化活动,展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3]。例如,客家古邑的万绿河源属于粤北客属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资源,其中做为典型非遗代表“客家山歌”就是其中之一,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活化石,为弘扬中华民族本地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活动内容的深入探索和创新改变,以同一内容,用不同主题分解的表达方式,举办“客家山歌大赛”以传承、传唱、保护非遗客家山歌,满足地方群众文化需求。自2010年至今,已举办了4届客家山歌擂台赛、4届表演赛、2届少儿客家山歌表演赛,为当地民众和外来游客免费送上一场场独具河源客家文化特色的“文化盛宴”。此外,在每年6月全国非遗日举办“客家山歌”活动,通过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舞表演、快板等多种形式,演绎河源客家山歌的魅力。
3.4 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奖评
文化馆必须要进行牵头,针对每年的重要节日、传统节日,全面开展各种不同的群众文化活动,而且也要对这些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展演或比赛,进行评价和考核。这样一来,便能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展现出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水平以及考核文化工作者的指导水平。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挖掘基层文艺作品,推选他们参加市级或省级的比赛和展演活动,以此打造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例如,河源市文化馆在每两届广场舞大赛中,从全市范围内评选出“2个广场舞培训示范基地”,以这种鼓励的方式,在基层逐步建立网点,逐级加强推广普及;对获奖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的同时并报送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各类群众艺术花会比赛和展演活动。进而激励了全民参与高度和群众艺术创作人员的创作高度和热情,提高普通民众对群文艺术专业的深度认知[4]。比如河源市文化馆青舞团创编的广场舞《涯是客家人》,从简单的自由跳发展到自编自演,再到自行创编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高水平广场舞,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更从比赛中取得获得感,并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荣获银奖[5]。
3.5 采取关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双赢策略
文化馆要促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通过双赢政策,创造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促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形成良性的循环[6]。比如根据活动的性质内容,争取社会力量共同合作举办(如企业或传媒公司等),通过合作,按照实际情况由合作方出资一部分费用,以减轻政府和主办方的压力,将收取的费用投入群众活动的开展方面(表演人员的费用、设施设备的引进等),即可更好的办好社会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此外,也可以举办一些向群众提供技能培训的有偿服务,如美术、音乐、体育、戏剧、舞蹈等方面的高级培训班,形成共同办好文化建设的双赢局面[7]。另如,河源市政府和文化部门合作创建的“大美河源·百姓舞台”群众品牌活动,不但为基层创建提供了舞台,而且通过政府主要出资扶持共同举办,开展以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公益性效益,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3.6 发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单凭政府与社会力量依然过于淡薄,所以要大力发展志愿者文化,让志愿者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志愿者一般都是在相关行业比较杰出,或者在文艺方面有特长的人,比如有些人是退休的音乐教师,则可以对基层群众文化的音乐活动进行指导,再比如有些人在书法方面有特长,也可以对群众进行指导。志愿者也可以是大学生,让大学生投入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促进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志愿者一定要是先进文化的输送者与创造者,要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样才能让志愿者在活动中发光发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这不仅是对日益增长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也是社会经济高速、有序、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所以作为文化活动实施场所的文化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基层文化馆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加强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并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鼓励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打造具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以此来促进基层文化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