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1-02郭新斌
郭新斌,陈 强
(1.2.太原工业学院 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互联网+”理念最早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它是指以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使其与社会其他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形态。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高校体育教学承载着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体育技能习得和“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重任,是践行“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其具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高校体育改革一直陷入难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之中,与其他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相比,体育教学改革与“互联网+”的应用结合研究相对较少,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相对缺乏。基于此,本课题组通过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转型的意义、“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路径。
1 高校体育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转型的意义
1.1 教学对象具体化,凸显因材施教的原则
互联网技术带动的信息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瞬间理解转变为慢慢消化,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具体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慢慢地消化理解,进而有更多的时间弄懂每个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集体教学模式的弊端,能够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1.2 班级范围缩小化,实现小班化教学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属于大班化的教学模式,一名教师要面对众多学生,往往教学指导不够及时,而互联网技术将体育动作、体育技巧等内容信息化处理,传递给学生时更为自由。同时,在互联网技术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为有针对性的指导,模拟小班化的教学格局,弥补大班教学的弊端,实现了全面的课堂节奏调整。
1.3 教学方式多样化,优化多边互动
互联网技术带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更为理想的多边互动,能够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大胆地去问同学,去请教老师,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明显的益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互联网模式下的小组竞赛活动和体育动作的展示活动,让体育运动变得多姿多彩,对于教学效果也是一种提升。
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改革的现状及原因
通过对山西省22所公办本科院校、3所民办本科院校、7所独立学院的专家及一线资深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得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互联网优势无法体现
在具体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比较直观的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利用互联网展示出来。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展示动作的细节和完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但是互联网具备的互动、展示的优势却很少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即使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但也有很多体育教师感觉有些费时费力,依然延续教师亲自示范的模式,使得互联网能够发挥的最大优势日渐被忽略。
2.2 互联网互动失效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借助互联网能够使得体育教学从课上延续到课后,但是很多体育教师不了解互联网还具备这种互动功能。原因是多数体育教师主观认为互动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学习和练习,对互联网模式下的互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理解到体育教学互动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可以有多重形式,简单互动也能够带来不同凡响的学习效果。
2.3 课堂模式传统化
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化,没有大胆地进行改革,依然延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再指导、学生再练习的基本教学模式,对于互联网的作用虽然有所认识,但是却没有进行教学模式的融合探索,结果使得学生虽然接触到了互联网,却没有将互联网的优势融合到整体的学习活动之中。原因是教师举步不前,害怕失败,校方也没有积极给予支持。
2.4 教学评价忽视网络作用
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更为多元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宽展示平台和评价模式,但是这些都没有被开发出来,教学评价延续了课堂上教师简单点评,期末检测进行整体评价的模式,这样的传统模式在大班教学过程中作用不够明显,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点评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甚至有些学生整个学期都得不到老师的一次特别指导。而期末的评价以测评学生的体育成绩为主,也是以技能测试为主,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步表现等没有更为完整的记录。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平台构建不够完善,教师尝试了网络评价的形式,但是受自身技术层面的限制,网络平台评价利用得不够充分。
3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在“互联网+”时代的实践路径
3.1 构建互联网直观课堂
“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尽快构建互联网直观课堂。首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直观演示,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画、动画、声音等投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展示技术动作,图画可以缓慢地展示动作,声音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相应的运动技能的训练节奏之中。其次,要拓宽互联网直观演示技术的作用。目前,移动信息技术广泛发展,所以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转移到户外,形成移动的动画图画展示,让课堂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例如,在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引导学生学习挥拍击球的正确姿势,并根据互联网展示的击球力度,让学生通过动画来明确自己的力度要怎样调整。总之,要在真情景、真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让高校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掌握技术、提高能力。
3.2 构建互联网有效互动
“互联网+”时代通过构建互联网有效互动机制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首先,体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互联网中的音效、光效等效果去设置和创造合适的体育教学微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互联网微环境的气氛感染,使学生的身心和教学内容的习练产生共鸣,从而实现互联网模式下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武术课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互联网播放高山流水和鸟语花香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学生的身心放松和平静下来,产生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和美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其次,要构建互联网模式下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上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练习,课后学生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讨论怎样更好地完成运动技术练习,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展示自己的动作等,形成互联网沟通。另外,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构建小班教学模式。教师要在互联网上构建群体,然后针对不同群体的学习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上传微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加的浓厚,学习效果也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3 构建互联网混合课堂
“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要注重构造和建设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课堂。之所以称之为混合课堂,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互动沟通,最终实现线上课堂和现实中常规课堂的完美结合。首先,教师要构建线上课堂,具体的对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段来构建简单的线上课堂,让本班的学生能够参与活动;二是找第三方专业教育软件提供商,他们在教育行业往往有着资深的教学经验,有些前身就是教育机构软件开发的团队出身,有教育经验和软件开发经验,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构建线上课堂。前一种的互动优势不足;后一种则需要教师联系校方进行统一的布局规划。其次,教师要学会利用线上课堂,在线上课堂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现代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对常规体育课内容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运动技术动作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问题的学生,推送一些教学小视频,时间不需要太长,但对技术动作的讲解一定要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大学生网上预约球馆,推送武术竞赛观摩活动的通知,还可以利用网络来征集大学生对将要组织的竞赛活动的建议。另外,教师要构建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直接的联系。教师要区分主次,将线上不能完成的拓展类的任务转移到线下。
3.4 构建互联网评价模式
“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要构建互联网评价模式。首先,要在互联网上搭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只是承担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教育的功能,还具有情感开发功能和教育功能,是配合思想教育、加速人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转变过程。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比较,树立榜样力量。其次,考核和评价是高校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否合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互联网上构建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进行评价的集体评价模式就能够克服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逐步将评价的方式从单一化角度过渡发展为多元化的综合性标准。例如,构建“点赞”的系统,集体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比例要合理,以此来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迎来了契机,为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顺势而上、顺势而为,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优势,在资源整合、人员配备、数据共享、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结论:积极构建互联网直观课堂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有效互动;构建互联网混合课堂;构建互联网评价模式,确保开发互联网教育资源,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稳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