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视域下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反思与担当

2020-01-02郭先根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疫职业院校文明

郭先根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工作部,福建 南平 35300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经历过1958年血吸虫病、2003年“非典”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三次较大规模的抗疫斗争。此次疫情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为重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对于中国和世界各国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一、抗疫反思: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

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强,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中央采取了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党的政治优势在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大动员、大集结、大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国家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全国一盘棋,以最快速度、集中优势的力量抗击疫情,充分彰显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面对新冠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各地各类都积极行动起来,利用抗疫这一特殊时间与情境,通过“云端”给学生上了一堂大课,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卫生防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理应成为生态文明教育先行者和示范者,应当以抗疫为生动鲜活教材,通过生态环境安全教育,使学生懂得人类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共同体的本质。只有保卫好共同的家园,我们的生活才能和谐美好。培养学生正义、责任、勇敢与担当的品质,让学生更加爱党、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通过生态经济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有机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培养亲近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生态价值观,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审美观,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在学习思考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养;通过生态文明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科学知识,懂得生态文明制度不仅是在理念上注重体现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诉求,在实践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参与生态文明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美丽与富裕同在。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枯竭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障碍。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教育对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要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践行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让我们再一次反思生态伦理道德观和文明消费观,必须树立科学自然观,自觉践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养成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坚决抵制不文明消费行为,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文明消费。职业院校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最重要的力量,面对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生态系统恶化、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应肩负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重任,立足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优势,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新时代最普惠民生福祉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告诫我们,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1]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要求全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需要全民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新时代人民群众渴望良好的生态环境,期盼蓝天白云,向往绿水青山。破坏生态环境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还会危及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只有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在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生力军,理当顺应时代诉求和人民群众美好愿望,以抗疫为警示教育,多措并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提升师生生态道德修养和生态文明素养,进而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为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长远大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四)是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生态文明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让学生在“知山知水”中培养“绿水青山”情怀,在亲近自然中感知改善生态环境转化为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在践行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中认同生态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提升生态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并以此推动人与自然共生共赢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终极目标价值追求。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抗疫这一情境,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过程中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培育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让每一个人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保护动物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抗疫检视:职业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欠缺与短板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问题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挑战之一。抗疫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教训惨痛而深刻。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进步还有较大差距,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培养方案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匹配、联动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亟待加强和改进的重要任务。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3]当前职业院校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够,顶层设计时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职业院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全面系统讲授,仅停留在照本宣科走过场,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边缘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效果。

(二)培养方案不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目前除涉农院校外,大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意识不强的现状。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只注重专业建设和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对生态文明教育缺乏通盘考虑、系统谋划,没有把生态文明素质纳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必修课程。生态文明教育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部分章节内容在课堂上的讲授,章节内容少、系统深入不够,也就难以将生态文明理念有效系统地深入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师生生态文明教育意识淡薄,生态文明素质欠缺。

(三)师资队伍不匹配

师资队伍状况如何事关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4]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比较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的技能培养,很少参与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对探索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思维、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意识更是缺乏积极性,导致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脱节,生态文明知识传播与专业教育分离。生态文明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而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却大多由思政理论课教师兼任,他们从未受过生态文明知识系统培训,对生态伦理道德理解不深刻,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更是缺乏。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不足必然难以有效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预期目标。

(四)学习教育不深入

目前,职业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章节,学生仅是通过书本抽象理论说教灌输获取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普遍缺乏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认知,难以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内在价值追求;第二课堂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通过校内各类宣传媒介、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但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呈现出生态文明教育碎片化、零散系的局面,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也仅限于响应上级文件要求流于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植树节、无烟日、爱鸟周、环境日、水日、地球日等活动,场面虽热热闹闹,但教育持久力差。在这种教育状态下,对学生生态文明认知仅是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人心,更难以做到外化于行。

三、抗疫担当:职业院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且行且近。职业院校应当以此次抗疫为教科书,坚持问题导向,在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健全师资队伍、构建联动机制上下功夫,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担当作为。

(一)创新教育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主动承担起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荣使命,把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和谐人格养成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范畴,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公民德性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将绿色理念渗透到校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地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求。

(二)完善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院校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从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机制、校园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5]一要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规划。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社会实践的重要议题。[6]设立由主要校领导牵头负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的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课程设置上保障生态文明教育有序开展;在课外实践体验和评价考核机制上确保生态文明教育不流于形式;在经费投入上满足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切实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实际成效。二要把生态文明教育列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内容要以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生态文明理论水平、改变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技能行为为目标,在知识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标准上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三要建设生态文化校园环境。职业院校是培养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生态文化内涵环境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着潜移默化作用。职业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以森林文化为背景优化环境,以生态文化为标志美化环境。四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如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等开展实践体验教学,组织师生到传统古村落、生态产业企业、林下经济基地等开展社会研学活动,在教育教学与实践中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质。

(三)建强师资队伍

强教应先强师,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7]一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常态化组织有关生态学科学者专家对各类专业教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生态文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提升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二要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根据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科特点,鼓励教师参与新兴绿色产业科研课题攻关,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相关技术研发,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开展生态价值转化产学研用活动,助推科研成果应用及生态价值转化。

(四)构建联动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齐抓共管是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成效的关键。[7]为此,职业院校应深入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一要整合办学资源,形成联动格局。职业院校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契合,教学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衔接,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新格局。二要聚集各方力量,营造互动氛围。职业院校应将培育生态文明素养植入“三全育人”体系,纳入文明校园创建,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互动的生态文明教育合力,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氛围。三要党建创优引领,开展协同创新。职业院校要主动协同属地党委、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创新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联合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等,形成学校、属地党组织教育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公众生态文明知行合一,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民族复兴千秋伟业,事关人民群众民生福祉。[8]作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职业院校,一定要不忘为国育才初心,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坚定地担负起生态文明教育使命,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新时代职业院校价值。

猜你喜欢

抗疫职业院校文明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