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闽北高校研究游酢理学思想的重要意义

2020-01-02游雪琴游文人游友川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闽北武夷理学

游雪琴,游文人,游友川

(武夷学院 游酢学术文化研究所,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 武夷山 354300)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深入阐发文化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四个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1]笔者立足于当前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环境,从人文角度围绕游酢理学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当下研究游酢理学思想的现状等方面,分析在武夷学院设立游酢理学思想研究机构并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闽北游酢理学思想研究的基础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学者称为廌山先生。北宋建州建阳禾平里(今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官方推崇为福建九贤之首,入祀福州乌山九贤祠,是后人尊师重教和虚心求学的楷模和典范。元丰五年(1082),他中进士,历官萧山县尉、河清知县、泉州签判,和、舒、濠州知事,太学博士、府学教授、监察御史等。从政40余年,为官清廉,惠政在民,卒后葬于和州历阳县升城乡车辕岭(今安徽省含山县杨头区杨头村林场),著有《论孟杂解》《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游廌山文集》等。900多年前,理学南传的先驱者——游酢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增添了一笔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贡献在于他是理学南传的先驱,是开创闽学的鼻祖,在中华文明重心南移的历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随着岁月流逝,游酢的许多经典著述没能得以保存,他的理学思想的传承与发扬也逐渐式微,这不能不说是道统延续的损失与遗憾。

二、游酢理学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一)“程门立雪”启迪后人尊师重教

载道南来承续道统,程门立雪师世范俗。文化思想是社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必然南移,并改变和提高其形态。在中华民族文化存续、兴亡的关键时刻,闽地学者游酢和杨时适应历史的需要,到中原拜程颢和程颐为师,潜心道学,留下了“程门立雪”和“载道南来”等流芳千古的佳话美谈。朱熹首先在《伊川先生年谱》中记载了这个故事。“程门立雪”指的就是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他携杨时赴河南洛阳执弟子礼拜见程颐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美德的经典注解,而世代流传不息。嗣后,源于二程理学道统,在游酢及他的再传弟子朱熹的不懈努力下,扎根武夷山麓,奠定了影响深远的闽学基础,经过以朱熹为代表的再传弟子们的不断发扬光大,继而开创了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新儒学体系——朱子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习惯把“二程理学”与“朱子理学”合称为程朱理学体系,在程朱理学从发端到渐趋成熟,乃至蔚然大观的进程中,中国历史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重大转折,理学道统也经过了前后三百多年的传承嬗变,在此期间,游酢和杨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们身体力行、尊师重道、师事范俗的高风亮节更是成为中华民族学问传承、薪尽火传的耀眼亮色。

(二)“道南首豸山”理宗皇帝之赞誉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蔡尚思教授对中华文化脉络的传承做了形象的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于唐宋时期由前期向后期过渡,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据经济史学家研究,“经济重心南移至北宋后期已接近完成,至南宋则全面实现。”武夷山脉因为朱熹长期的学术活动而成为闽学的发祥地,而游酢则是在九曲溪畔筑馆研习授业的第一位大儒。对于游酢这一伟大功绩,南宋末年的理宗皇帝已有认识,他说:“皇天眷命,泰运南旋。祈我邦国,亿万斯年。伟哉圣道,先载南传。允矣君子,德业精专。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峻,河海之渊。先生风教,丽日中天。四方其训,朕有赖焉。”[2]

(三)“载道南来”开启闽学之先河

游酢及其门人把新儒学移植到南方,而游酢理学思想的“道南”历程更是武夷文化兴盛的源头活水。此后,中华文化儒、释、道三大形态都汇集于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并由朱熹把它们综合提高,使中华文化内圣成德臻至成熟,开始外王事功,形成继北方中原之后南方国家新的文化重心,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开辟了中华文化发展光辉灿烂的未来。中国古代社会后期以至东亚近古的文化昌盛,应该是由他们首先奠基的。

游酢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并位列四人之首。游酢、杨时适应历史的需要“载道南来”,三传而至朱熹,进一步以儒学为主干,融合佛、道,形成新儒学(理学),开创了闽学。游酢传播“二程”理学的主要功绩在于著作《明道先生语录》,将程颢平时的言行记录整理成书。以后杨时收集《伊川先生语录》时,也请游酢提供材料,因为游酢占有二程的第一手资料。朱熹与“二程”相距近百年,为游酢再传弟子。朱熹后来成为“集理学之大成者”,其中也有游酢传播理学的功劳。朱熹整理的《程氏遗书》《伊洛渊源》等书,都采用了游酢整理的史料。

(四)“文章风骨”理学先贤公正评价

朱熹对首先把“二程理学”传到福建的游酢推崇备至。“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这是朱熹晚年亲自撰写的对联,其中“道南首豸山”就是对游酢“载道南来”的历史地位给予的高度评价,朱熹著作在关键的问题上经常引用游酢的观点。如后人耳熟能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出自游酢的《书道明先生行状后》的“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2]。“若非载道来伊洛,安得传心到考亭。”明代学者苏章的诗句,公正地评价了游酢开闽学之先河的历史功绩。游酢与杨时等理学家开创的道南文化是朱子学的源头活水。清乾隆八年(1743)游酢以先儒入祀孔庙,光绪十八年(1892)由先儒晋升为先贤,山东曲阜孔庙及台南孔庙至今尚有游酢的神牌位。

三、当下研究游酢理学思想的现状

(一)“禅与儒”的关联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在诠释儒家经典的时候,游酢在传承和发挥程门之学的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在本体论上,他既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人间的秩序和原则,又将理看做天地万物的规律和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在心性论上,他一方面将“心之未发”视为心之本体,另一方面又将性、善与道联系起来。在修养工夫论上,他提出了正心、安仁、主敬、日省的进德路径。其观点对后世学者产生了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儒学独尊的思想背景下,由宗到宗的典据变迁,透露出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思想逐步精细化、深入化的个中消息。这个变化大体来说是由朱熹完成的,而朱子所集成的这种转向与游酢所倡导禅宗的濡染又有着内在的关联。[3]

(二)“杨盛游弱”的定论

游酢是洛学的重要传人,在程门四大弟子中,游酢列居首位,足以证明他在理学中的重要地位。游酢在理气、道器、心性和仁学等范畴方面,继承了二程的主要观点,并有所修正,但作为当时与杨时齐名的理学家——游酢,却少为世人关注及学界忽视的原因在于遗作甚少,评价困难,弟子不多,影响较小,靠近禅学,遭遇误解,不合时宜,屡遭打击,生不逢时,寂寞无名。由于遗书不传、传承乏力以及所谓“后更学禅”等诸多原因,游酢的著述与观点也被蒙上了误解的烟霾,被镶上了厚重的墨尘,长期以来在理论上被视为无所见树、在学派上被视为程门罪人,从而形成了杨盛游弱的定论,游酢思想的研究也几乎不受学界重视。近年,也有一些学者将其放置在当时哲学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重新透视,发现他所开创的入禅求道、以禅证儒思维路径,其理论创造足以使其鼎足谢杨而成为程朱之间哲学过渡的逻辑中间。

(三)“碎片式”研究

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在2000刊发了《游酢文集》,又陆续编撰了《游酢新论》《游酢新论(续编)》历史通俗小说《千秋雪》等,南平市政协文史委2015年出版了《闽北十大历史名人传——游酢传》,福建省社科联也在2017年出版了《理学南传的先驱——游酢传》,在闽北活跃着张品端、张建光、姚进生、程利田、陈建生、祝熹、陈国代等一大批热爱游酢文化的研究者。据中国知网检索,近些年来,河北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武夷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等,都在不同时期刊发了有关游酢理学思想的论著,据不完全统计有1411篇,这些图书和论文的出版和刊发,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游酢文化研究的热心和重视。但由于写作人员的局限,收集文献的碎片和组织机构的分散,文章大都出于对于游酢个人的考据,进行碎片式研究,没有地域性的优势和接地气高站位的平台对游酢理学思想进行详实细致的研究,更谈不上学以致用,服务于新时期传统文化复兴。

(四)未还先贤以公道

明灭仿佛间,世事已千载。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高令印以一位学者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主持公道,为先贤鸣不平,要求恢复游酢在中国文化史上应有的地位,是目前我国文化学术界第一位对游酢做出客观公允评价的权威学者。当代台湾知名新儒学家蔡仁厚先生,在为高令印教授《游酢评传》所撰写的《序言》中有句名言:“还先贤以公道”。高令印教授曾经非常动情地说道:游酢是中国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应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特别撰写出版了《游酢评传》专著,全面论述了游酢的理学思想,阐述了游酢在中国文化重心南移中所起的作用和功绩。然而,当今的小学课本、辞海、词源、景点导游词以及重要的媒体宣传等都在传递与历史不太吻合的信息,误导于世。诸多专家学者呼吁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于传承要尊重历史,要正本清源。

四、在闽北武夷学院开展游酢理学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扩大闽北武夷学院开展游酢理学思想研究的影响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作为闽北地区首屈一指的高校——武夷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文献资料,都可以为深入拓展游酢理学思想研究提供强劲助力,而且武夷学院的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创办至今,对当地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提升都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诸多学者们研究理学思想的过程中,特别是研究朱子理学都隐隐约约地要留下游酢理学思想的影子,游酢杨时朱子理学思想一脉相承,在武夷学院设立游酢理学思想研究机构并开展研究对于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内容是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不论在外延和内涵都将赋予文化复兴时期新的内涵。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还提出: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5]“程门立雪”这个著名成语故事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经典教材,已经深深印记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游酢作为教育家,其著名的《诲子诗》,如果能够通过专业研究人员引导与发掘,游酢杨时与程颢程颐之间渊源千年的文化宝藏岂不是可以更好地得到融合与参照。

(二)提升闽北武夷学院开展游酢理学思想研究的知名度

游酢当年著书立说的水云寮,距离武夷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直线距离十里之遥,如果能够在千年以后就近缅怀古人的神思,颇有思接千载之慨。由游酢创建于北宋元符二年的武夷山云寮书院,位于武夷山云窝,是游(酢)杨(时)“程门立雪”道学南移的传道第一站。1990年武夷山市在申报双世遗时,水云寮遗址是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然而,作为AAAAA级旅游风景区,在游客浏览景区过程中,导游员竟把游酢讲解成是朱熹的学生,本末倒置,让后人贻笑大方,有的就根本不提;在朱子讲学的五夫镇,当游人问到闽北理学是怎样从北面传到南方的问题时,当地讲解员对理学源流更是模棱两可,支支吾吾。在高校成立研究机构,通过系统地研究其思想,形成文化体系,通过官方的正面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为当地政府文化旅游部门一个有力的引导纠错机会。

此外,武夷山所处的陆空交通之便也能够为海内外高层次学术研究人员往来提供舒适便捷的交通服务,让他们在饱览武夷碧水丹山之余,更好地潜心学问,为往圣续绝学,为先贤弘道统。

(三)凝聚闽北武夷学院开展游酢理学思想研究的融合力

慎终追远、敬宗睦族、认祖归宗、饮水思源、弘扬祖德是世界华人的天性,游氏也不例外。[6]台湾及世界各地的游氏在居住地大都建有追念游酢的立雪堂、广平堂或追远堂,并自发以地区或姓氏为纽带,成立了不少宗亲会和同乡会组织。每年游氏起源地河南新郑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他们的代表带着全球游氏子孙的重托,怀着虔诚的心情踊跃参加,同时还到“程门立雪”发生地河南洛阳伊川书院参观学习、颂扬祖德,游氏先祖游酢和他“立雪”的精神,早已成为游氏后裔认祖归宗的文化之根。[6]

为进一步研究游酢思想的需要,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并认识游酢这位理学鼻祖,闽台游酢学术文化研究者重新出版《宋·游酢文集》,修复游定夫书院,建立立雪碑亭,以纪念游酢诞辰940周年,程门立雪900周年为契机先后举办了十多次游酢思想学术研讨会。利用闽台民间游氏资源编发《游酢会刊》《广平会刊》《平潭游酢文化促进会会刊》《长乐区游姚氏立雪育英》等,游酢理学文化已成为促进联系闽台理学文化联系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闽北作为福建的理学之邦,散落于民间游酢遗迹随处可见,笔者信手随笔:游氏入闽地建阳区麻沙镇长坪村富陇自然村,每年清明数以万计的游氏后裔前往游酢陵园祭拜;武夷山市兴田镇澄前村游氏宗祠是目前保存为数不多的木质祠堂,武夷山市游氏后裔举全市游氏力量进行维护,修旧如旧;兴田镇西郊村楮树下福林庵里供的游酢塑像,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把游酢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距离西郊月积坑8公里处的云谷山晦庵草堂就有塑像一尊为酢公塑像。

在海内外游氏族人聚居地,如福建漳州秀篆、龙岩永定、莆田秀屿、宁德柘荣、三明大田,广东潮汕、惠东、顺德,浙江丽水、台州,江西丰城、抚州、进贤、赣州、婺源,湖南娄底,山东滨州,等等,天南地北,游酢遗迹比比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山云寮书院、建阳廌山书院、南平游定夫书院、永泰立雪书院等更是历代纪念传承游酢理学思想的地标建筑。

武夷山云寮书院由游酢创建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位于武夷山云窝,是游(酢)杨(时)道学南传的第一站,曾毁于兵燹,但遗址和三块条石构成的石门仍存,游酢裔孙游九言的摩崖石刻“水云寮”三字及其题名亦完好保留于巨石壁上。2016年1月27日,当地政府公布为武夷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现场竖立石刻保护碑和中、英文“水云寮遗址”说明碑,这是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重要证据之一。

建阳廌山书院坐落于建阳县麻沙镇长坪村富垅。宋元符元年 (1098)游酢建草堂于富垅。乾道二年(1166)知县萧之敏改建为祠堂以祀游酢,朱熹曾为之题记。嘉熙二年(1238)建宁知府王埜奉诏于富垅建书院,宋理宗御书“廌山书院”赐之。元时遭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裔孙游勉道重建。万历十三年(1585)巡按御史杨公四知,题复廌山书院“立道名儒”宗祠匾。清乾隆三十年(1765)建阳知县詹登高捐奉重建“名儒阙里坊”于院前。占地360平方米。后世多有重建与重修。末次重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嗣后倒塌,现仅遗存砖雕门楼及残墙。1993年富垅村游氏族人重新修建该书院的后堂部分。

南平游定夫书院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元延祐四年(1317),游酢九世孙游以仁仿照建阳长坪的豸山书院而兴建,坐北朝南,依山面溪,为三进式院落,占地面积21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93平方米。由门厅(正宗堂)、庭院、中堂(道南堂)和大堂(立雪堂)组成,整体风格古朴,规模宏大,造形美观。大堂内有一尊高2米的游酢坐像,中堂(道南堂)主祀孔子,配祀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中堂正面门楼用花岗岩砌成,顶部悬挂直书“宋嘉熙二年敕建豸山书院”金色牌匾;门额嵌石“游定夫书院”,系20世纪80年代重修时,由游嘉瑞题刻;左右小门横眉石刻朱熹行书“程门立雪”“载道南来”。明、清两代曾三次重修。1993—1999年,凤池村游氏后裔再度进行全面修复。1994年9月被南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定夫书院与游定夫纪念馆、程门立雪亭、游定夫学校、游居敬御葬墓互为比邻,构成一个著名的理学历史文化景点。

永泰立雪书院坐落在福建省永泰县,由游酢28代裔孙游嘉瑞先生创建于永泰城关龙峰山上。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院名“立雪书院”,原国家主席华国锋赐题“观海”。书院占地3000平方米,依山而筑,仿古格局,既具古代书院风韵,更具现代文化内涵。院中设有山川艺术馆,尺一楼,百砚斋,千石印室,耕读亭,道南轩等,极具文化品味。书院融讲学论道、收藏交流、健康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成为德育基地优秀旅游景区、最佳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点、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国书香之家、福州十大书香门第、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门立雪传说》传播地。永泰立雪书院建成之后,历经数十年的艰辛与辉煌,促成了各地涌现立雪书院现象,国内外因此创建了立雪书院分院数十家,使理学进一步南传、东去、西走、北归,遍布海内外。

厚重的理学遗迹和人文景观如游屋、游家村、游家巷、游氏家庙、游氏宗祠更是数不胜数,散落在村村落落,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古村落将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闽北高校设立研究机构研究游酢理学思想更是能够凝聚散落于民间的各类研究力量,充分应用好民间组织等社会资源,夯实田野调查基础,及时抢救、发掘散佚于荒村僻壤的珍贵文化遗存,规范化、系统化地对游酢理学思想进行全面解读和剖析。

大武夷山麓既是游酢、朱熹等大儒当年做学问、著述讲学的处所,也是游氏族人世代繁衍的祖居地,在闽北武夷学院研究游酢理学思想一定会让海内外游氏不遗余力地襄赞这一盛世美事。1995年闽北游酢后裔组团通过民间组织完成闽台破冰之旅,从此海峡两岸互通往来。中华游氏遍及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台湾游氏后裔有20多万人,在台湾按人口排在第36位,据秀篆游氏大族谱台湾区姓氏堂号考记载:清康熙中叶、末叶和乾隆初叶,福建诏安游礼阙派下、先益派下和四五郎派下,先后有人入垦台湾,其中游礼阙派下游东壬入垦今高雄凤山,后裔移垦宜兰县;康熙末叶,游进忍、游进荣入垦今彰化县花坛乡;雍正年间,游东夷入垦今台湾南部;嘉庆年间,其后裔厚雉、厚恒、厚怀、厚静等入垦宜兰县;乾隆初叶,游厚枕入垦今台中市丰原区,游升平入垦今桃园市龟山;乾隆中叶,游秀夫入垦今南投县等;康熙末叶,永定县五九派下游光显、游光源入垦今新北市中和区;乾隆末叶,游三满入垦今台中市丰原区;嘉庆年间,游盛彩入垦今彰化市等。分布较多的县市依序为宜兰县、新北市、桃园市、台北市、彰化县。分布较多的乡镇市区是新北市中和区,桃园市桃源区、大园区,彰化县员林镇,宜兰县罗东镇、礁溪乡。①在武夷学院设立游酢理学思想研究所,做为自然与文化世界遗产地,其设立也是为闽北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武夷学院筑巢引凤,在世界各地的理学研究者和游氏后裔必然会纷至沓来,大武夷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增添新的活力,无形中也提升了武夷学院办学的知名度。

(四)彰显闽北武夷学院开展游酢理学思想研究的时代感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7]开平盛世,国泰民安,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闽北研究游酢理学思想正值锦上添花的好年景。2017年1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2017]1号文,《程门立雪传说》列为57项之一,经过游酢学术文化研究者不懈的努力传承,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举措可以较好地促动地方党委政府对“程门立雪”这个品牌高度重视,为教育部门、旅游部门举办“程门立雪”文化节搭台唱戏,更好地以程门立雪为主题,把红色文化、朱子文化、信俗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等结合起来,将游红色遗址、听游酢故事、展非遗项目、赏民俗风情、吃特色美食、采四季果蔬、住农家小屋、看文艺演出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特色文化,促进旅游发展,进而促进闽北经济发展。该机构的设立无疑就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研究闽北理学的有识之士筑建平台,为弘扬研究大陆和台湾的立雪文化之传承搭桥牵线,为研究游酢理学思想,弘扬“程门立雪”尊师重教之精神树立典范,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闽台理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交流添砖加瓦。

注释:

①见秀篆游氏东升房家谱。家谱编号:漳州9019,清朝修,复印件手抄本。

猜你喜欢

闽北武夷理学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宋代书院的理学图书出版与理学思想传播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闽北红军红色基因演变“七步曲”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