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域下的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初探
2020-01-02张敏华
张敏华
(上海立达学院社科部,上海 201609)
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是德育的根本,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古今中外,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都备受重视和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仁者爱人,仁者,人也”,讲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亲亲之道,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在西方,爱因斯坦曾说:“一切人类的价值基础是道德”。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理念的集中概括,在强调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理念的同时,也强调了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如何培育大学生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在微时代,如何运用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新生力量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教育,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题[1]。
1 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微”体系构建
微信发展迅猛,大学生广泛运用微信成了一种趋势,微信也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面对这一现状,各高校和教师首先不应惧怕,而是要认识到微信给价值理念教育带来的机遇,积极地融入其中,主动利用微信强化与大学生的联系,探索基于微信特征和各功能运用的价值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主动构建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微”体系,这主要包括了以下六大方面。
1.1 以学生为本,打造教师微信团队
作为一种“人”的教育,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大学生这一主体而展开[2]。现如今,微信已成为大学生新的网络聚集地,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随之在微信上展开,这就需要打造教师微信团队。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从来就不是能靠简单说教来实现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所以,相比较课堂理论教学,微信网络传播的形象性、便捷性和隐匿性更适合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要求[3]。简单的一个语音信息,一个“朋友圈”的链接分享和评论,即拍即传的图文信息,都可以暗含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并进行传播教育。甚至在传播之后,教师还能得到学生即时的评论,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即时的引导,化解面对面说教的抵触和尴尬。所以,事实上,运用微信进行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会更为有效,教师应积极利用,并形成团队,合力推动基于微信平台的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
1.2 基于微信的人际交往模式,扩大价值理念教育的对象和范围
微信可以基于本地手机通讯录和QQ 好友建立联系人,还可以通过“摇一摇”扩大交友圈。很多大学生借助微信的这些功能将现实的人际交往延伸到了手机移动终端。同样的,微信教师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也可以借助微信的这些功能,构建自己的微信关系网,从而扩大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对象和范围。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的本地手机通讯录和QQ 好友导入功能,将平时已与自己建立起联系的学生纳入自己的微信好友,构成相对固定的价值理念网络教育对象。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校园内通过微信“摇一摇”,把原本不认识的学生发展为自己的微信好友,从而在更多的对象中、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并引导学生践行。
1.3 利用微信传播的迅速、广泛性,主动传递和分享正能量信息
在微信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即拍即传”发布个性化的信息。再加上微信是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软件,只要具备网络条件,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经营自己的“媒体”,这就使得信息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迅速传播,而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可见,微信与受众的距离是为零的,这种信息传播的迅速性是超乎寻常的。与此同时,微信在传播范围上还是异常广泛的。微信可以基于本地手机通讯录和QQ 好友的导入建立熟人微信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认识到朋友的朋友,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半熟人微信圈,还可以通过“摇一摇”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微信圈,这样一来,微信圈的成员数量就会呈滚雪球式的增长,从而使得微信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传达至更多的人并产生影响。微信传播的这些特点,非常有利于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宣传和弘扬,所以,教师对于微信平台上有道德蕴含的信息和其他正能量信息应该要主动传递和分享。通过“分享到朋友圈” 功能并设置“公开”,教师微信团队可以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链接和信息在“点赞”的同时,附上自己的看法和正面评论,迅速有效地传递影响到微信圈的各个成员。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微信圈中个别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利用“转发给好友”功能或是通过“分享到朋友圈”中的权限设置,有针对性地把信息传递给某个或部分学生,对其进行特定的价值观教育并产生影响。
1.4 分析处理各种微信信息,构建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微信资源库
作为自媒体,微信信息传播主体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微信传播信息的多样性,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所以,要利用微信平台做好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就必须要对各种微信信息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主动构建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微信资源库。这个微信资源库从内容的组成上来看,可以是古今中外一切蕴含道德、为善价值理念的信息,也可以是社会实际生活中遵循道德、讲文明、讲和谐、敬业、诚信、对社会和他人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友爱他人的善言善行。从信息的来源上,主要可以有3 个:一是线下阅读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作为自己的信息动态编辑发布出去,并关注大学生信息反馈。二是关注收集整理“朋友圈”的信息动态,做好分类处理和“收藏”,适时强化教育或有针对性地运用到各个教育对象。三是主动“关注”一些官方权威性的微信公众账号,注重从中汲取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信息资源。构建好了这样一个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微信资源库,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就会更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
1.5 主动搭建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微信平台
教师要利用线上线下与大学生的互动交往,主动创建微信群,在聚拢了人气的基础上,经营好这一微信群,使之成为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网络教育的潜在阵地。在与大学生的微信交流中,一方面,教师要适时发布一些有道德蕴含的文化理念、生活小品、哲理故事,宣扬校园内或社会上一些有爱心、有责任心、讲诚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感动事例,并随时关注群中学生的反馈,与之交流。另一方面,对于群中大学生的所想所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引导学生。除了致力于微信群的创建,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在微信平台的实现还要注重创建微信公众号。通过信息的发布推送,与学生粉丝的互动,以及相关微活动的倡导,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目的。
1.6 利用微信发动“微”讨论、“微”倡议,推动“微”活动,贯通价值理念的培育与践行
由于微信是免费软件,门槛低,使用便捷,而且传播迅速而广泛,所以对受众产生的影响也可以是普遍而又深远的。很多微信信息一经发布和转发分享,就会引发微信圈成员对信息的热议,从而形成网络舆论引发现实行动。利用微信的这一特点,各高校和教师可以在微信上,通过有关尊老爱幼、孝顺父母、诚信、文明礼貌、敬业、无私奉献、友善的道德“微”话题,引发“微”讨论,从而使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在这种“微”讨论中自然而然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当然,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上,它必然要是理念培育和践行两者的统一。所以,在强化理念培育的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在微信上发动类似讲诚信、讲文明、讲道德、互助友爱、献爱心之类的“微”倡议,进而推动相关的“微”活动,从而贯通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培育和践行,使崇德向善能够从大学生内心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言行,这恰恰也是价值理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对影响大学生崇德向善的微信负面信息的“微”疏导
在抓住机遇,构建了“微”体系,主动利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的同时,各高校和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微信给价值理念教育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微信平台上一些负面信息的大量转发,会冲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使他们产生类似于对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质疑,影响大学生为善。这类负面信息在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扩散性的环境下,往往防不胜防,所以,应对这类微信负面信息的影响和冲击,各高校和教师还是要基于“微”体系,致力于“微”疏导。
2.1 发挥校园微信中“引路人”的作用
在微信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编辑和传播者,也都可以成为自己微信传播的主要“把关人”[4]。但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仅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标准来“把关”信息。所以,在微信平台上,要对冲击大学生道德价值理念的信息进行疏导,必然要充分发挥校园微信“引路人”的作用,这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高校公共微信平台作为“引路人”要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发布校园信息,消除与学生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从源头上防止负面信息的滋生。二是各高校教师要积极充当“引路人”,汇集并编辑大量正面信息进行微信传播,使大学生接触的正能量大于负能量,这就有利于解决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的迷惘和困惑,也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三是通过线上线下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高校教师要及时关注和把握学生可能已经接触到的一些负面信息,及时通过高校公众微信平台和微信教师团队发布提醒,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价值标准,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对这些负面信息“过滤”或批判,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微信的“投诉”功能,投诉此类信息的发布者,从而发挥好大学生自我“把关”的作用,净化传播环境,传递正能量。
2.2 引导大学生中微信“意见领袖”积极作用的发挥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大学生所崇拜的偶像,大V 主流媒体,知名专家、教师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微信“意见领袖”。但相比较而言,大学生自身微信用户群中的“意见领袖”更容易以其“同龄人”“同类人”的身份赢得大学生微信用户的信赖和支持,并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要在微信上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教育,不能完全是高校及教师居高临下的教育,而是要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中微信“意见领袖” 的积极作用。当然,由于大学生“意见领袖”本身还处于思想的转型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在微信上对其他大学生的影响就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所以,要使他们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高校教师应该首先强化跟这些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关系,在充分的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上,强化对他们的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是他们成为崇尚道德、倡导善念善行的“排头兵”,引导他们在微信上传递道德正能量,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标准影响他人,对负面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疏导处理[5]。
2.3 降解重组负面信息,点面结合地进行疏导
对于微信上冲击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负面信息,“引路人”和学生“意见领袖”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从而使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得以降解,再以正面的观点、评论重组信息进行传播,从而达到对负面信息疏导的作用。当然,这种对负面信息的降解和重组性疏导必须要点面结合地进行,既要针对大学生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中的共性问题,又要针对个别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的问题[6]。
3 结语
综上所述,微信成了当代大学生新的网络聚集地,他们活跃在微信上,通过微信的各种功能展现自我、进行人际交往、传播各种信息、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不亦乐乎,这给大学生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和教师需要抓住机遇,积极从方方面面构建好“微”体系,通过微信平台更有效地引领大学生崇尚道德的价值理念,倡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为善。而对于微信带来的挑战,高校和教师也要积极面对,主动对影响和冲击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负面微信信息进行“微”疏导。唯有如此,才能在微信时代,以学生为本,做好大学生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教育,而这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