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2020-01-02陶湘绮
陶湘绮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21)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上,全面提升民族素质、积极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的详细化为养成教育明晰了相关目标。对于人的素质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养成两个层面,主要包含品质道德修养、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其中以道德品质为素质根本,文化为基础,相应的专业素质是本领,而身体和心理素质则是必要保障。通过四者的融合可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具体的高效教育中应当对四者进行融合、渗透和协调,进而帮助学生有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提高素质修养。
1 当前的大学生素质概况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调整。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入学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高考中对相关条件如婚姻状况、社会阅历、年龄等的限制消除,让大学校园有机会形成学生年龄层次、价值观念等层面上的巨大差异,继而给高校管理工作和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带来更多复杂和多样性的影响。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让价值观念和文化的传播更具迅速性和广阔性。因此来自社会的各种驳杂思想和价值观念容易对当代大学生形成巨大冲击,从而导致其产生功利心、物质欲等不利因素,对精神层面和素质修养方面的意识逐渐淡薄化。加之当前大多高校的教学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均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也是对大学生素质培养不利的因素。可见,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已呈现出消极性和紧迫性。
2 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方法
具体的高校素质教育中应当将育人的理念贯彻始终,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相应的策略实施和理念贯彻自然少不了具体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1)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可通过知识竞赛、学科专业学术讲座、时事热点辩论赛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知识巩固,拓展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组织文艺汇演、校运会等文体活动有效培养其人文素养和兴趣爱好,助其身心健康发展;(2)从尊师重道、爱护环境、遵守秩序、注重形象等层面加强大学生的行为道德修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对增强其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学生的素质拓展培训,来有效提升其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素质拓展培训作为促进学生素质养成的有效手段,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部署。
3 大学生优秀素质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在大学课堂上的教育教学主要停留在素质教育及知识讲授的层面,而具体的素质养成有赖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主要以师生为主体、业余文化为载体、校园空间为平台、价值为内核、精神为象征。其有效建设对提升校园精神文明、改进育人环境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学校环境、教育设施、校园网络建设等息息相关,想要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就需要将学校的各个部门间建立起互相配合与紧密联系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具有文化充沛、思维能力活跃、对客观事物和社会变化的探索能力强等特点,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需要切实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引导,助其养成良好的素质。具体从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科学的教学管理和正确的价值理念传达等角度,使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巩固和发展。
(1)将思想教育主线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各个层面。在高校教育中主要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而教学工作的开展又是在相应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因此教育思想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其在学校整体的素质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实际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当科学部署和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政治以及具备思考性热点话题等的教育教学力度。从而让学生通过认知社会、辨识人生、了解自我来调动其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目标。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社会热点的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实施将思想教育主线始终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继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养成。
(2)完善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促进集体约束和个人自律的养成。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高校教育中需要强化法律知识的教学和法律意识的传达。另外,需要重点加强校规校纪的建设并对学生形成有力的集体约束。学校的规章制度无疑是规范学生思想和约束其行为继而将教育要求与学生素质有机融合的重要保障。但在具体的实施教育过程中切忌刻板的强调制度,而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切身感知相关规范和集体约束的意义。具体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实施科学引导,充分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继而通过考评体系激励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举止,发挥其自我调整和养成的作用。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品性的提升、意志的锻炼和性格的养成,助学生在为人处世、学习创造、价值审美等层面均有切实的发展。
(3)因材施教,根据专业促进其素质的养成。首先要从职业的角度考量学生的素质教育养成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有目标的养成必要的职业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此,学生的专业分析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的素质养成并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管理方案。因为在大学生群体中,个体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其天赋上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自制力的差异、思维完善的差异等方面均形成弱势、特点、优势并存的格局。想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全优发展和一概而论的教育并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在高校学生的管理教学中需要保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各个类型学生的培养采取针对性的方案,有效将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其素质的培养更加科学合理。
(4)加强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建设。高校学生的素质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素质养成的阶段性连接和循环性贯彻等问题。实际的素质养成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方式和手段的循环应用对具体的养成成果进行巩固和提升。在阶段性的连接上则是准确把握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继而让素质养成教育系统的连接性和发展性得到稳步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完整的大学生素质养成评价机制,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实现计划科学、目标明确、评价有效、部署得当的管理与教学,积极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有序实施和稳步发展。
(5)强化素质养成评价机制建设。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也是如此。大学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对其理论性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均需建立在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中。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往往是利用总分或是一个综合指标来进行分等排序,其重点通常在于选拔和区分,并没有真正实现评价的价值和内核要求,因此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的高校素质教育中需要用鼓励与发展的眼光对待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含个性上的发展优势和不足之处。这样的方式有效避免了一味关注奖惩与等级划分的弊端,并且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了解自我和完善自我,进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加强与自我提升的信心,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优势和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应当采用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每个关键素质要素进行实施逐项评价。为学生的发展、完善和提高自我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从而有效形成引导型的高校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机制。
(6)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自我管理”具体指学生之间和个体的自我管控和自我约束,是素质培养中的高层次要求。是经过学校管理的科学指导下结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在思想和行为上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养成终身适用的优秀品质具有深远意义,具体表现在自我调节与控制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加强。虽然在高校素质教育的管理中,学校管理是主体,但不能忽略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需要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并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力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有效促进其素质的养成。
4 高校学生素质养成的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是素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文化建设要将师生作为主体,将业余文化作为主要的建设内容,在校园内实行,以校园精神作为重要特点的群体文化。加强对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就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校园文化的建设通常会受到多种方面的限制,如校园管理者的水平、校园的环境等,所以,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校园的各个部门需要相互配合。现代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丰富,思想灵活,并且求知欲强,这些特点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当中有利也有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素质教育时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将其他方面的素质养成教育当中渗透进思想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很好的管理学生。要有计划地在素质教育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话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调动学生们奋发向上的主动性,进而让学生们树立起政治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并且还要开展关乎社会热点的讲座等活动,在学生多种素质教育的养成过程当中渗透进思想素质的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进一步形成个体的自律,法律法规能够更好地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所以培养学生形成严肃的纪律观念至关重要。树立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能够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思想,约束学生的行为,将素质的教育要求转变为学生身心素质的有力保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过度的强调规章制度,要让学生们正确地认识到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根本目的,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让学生养成更好的约束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发挥自我养成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修养品德,养成更好的性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养成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