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中引入瑜伽的意义和实施路径研究
2020-01-02苏婧
苏婧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201620)
瑜伽(英文“yoga”)一词是由印度梵语词“Yug”或“Yuj”音译而来,其含义为“一致”“结合”或“和谐”[1]。瑜伽这一古老的修习方式经由印度传到全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经由辩喜带到美国推广,20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欧美,受到麦当娜、玛丽莲·梦露、嘉宝等明星的追捧,欧美国家兴起了一股瑜伽练习热潮,瑜伽馆遍布大中城市。1985年中央电视台通过张蕙兰的一系列瑜伽教学片,将瑜伽推向了中国。《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问卷调查》中报告显示:瑜伽在中国健身趋势的各项运动类型中,从2018年的第14 名上升到了2019年的第7 名。这表明瑜伽已在老百姓中得到了认可和普及[2]。
传统意义上的瑜伽通常包含呼吸、冥想和体式3 种方式。笔者在文中所指的瑜伽,除了体式训练,呼吸和冥想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正是有这些向内的训练,使得瑜伽走进高校艺术课堂成了可能并且十分必要的一项举措。
2016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成立了全国瑜伽运动推广委员会,从官方角度奠定了瑜伽课在高校开设的必要性,确定了瑜伽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权威地位。上海地区多所高校瑜伽选修课仍为起步阶段,经调查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9 所学校已经开设瑜伽课,多以选修课为主,其中东华大学瑜伽课已开设20 余年,备受学生喜爱[3]。
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一篇论文或一个课题是关于瑜伽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开设的研究,瑜伽和高校艺术类课堂的结合研究领域一片空白。笔者希望大学艺术教育工作者能看到瑜伽教学对于艺术教育的益处,能将瑜伽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带入到不同的艺术课堂中。
1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引入瑜伽运动的意义
1.1 瑜伽是大学艺术教育的辅助和补充
在瑜伽教学中,教练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还需发出指令引导学员做出一个个体式。区别于课堂宣讲式的教学方式,教练要亲身示范体式,并纠正学员动作上的不规范,高阶的教练还能针对学员各自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极其精准的一对一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般一次课程时间为1 h),教练需身、口、意3 方面的调动,帮助学员在呼吸的引导下做出益于身体的体式,避免错误动作引发身体受伤。
大学艺术教育同样也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艺术教育以小班化教学为特点,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基础和悟性,引导学生发掘对艺术的热爱,找到擅长的领域,为将来的工作领域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同样也需要亲自示范。
1.2 瑜伽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学生已过了童年时期,身体不再脆弱,心灵也开始趋于成熟,大学又是学生迈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艺术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密切,讨论和合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并且在艺术作品的探讨中,常常会自然而然带出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因此这样的伴读式关系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道德规范、行为礼仪、社会规则等都可以在教学中自然地传递给学生。因此,为避免大学艺术课堂上单向灌输知识给学生这一教育方式时,可通过瑜伽练习向学生直观、有效地展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好处,明白在艺术创作中教师教授技巧、点拨方向,学生在独立思考、反复试错的基础上才能提高专业技能这一规律。
1.3 瑜伽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和持久力
在信息爆炸,电子屏幕又无处不在的时代下,如今大学课堂的教学秩序让人堪忧。学生注意力下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网、打游戏的频率越来越高,网上出现过教师不得不通过收缴学生手机的方式来迫使学生认真听课,但此现象却屡禁不止。艺术院校的学生常常个性自由,纪律性不强,在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则更为严重。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下手机,专心听讲,不仅是学生单方面要做出的努力,更是高校艺术院校教师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艺术生大多很有个性,想法很多,不喜欢循规蹈矩,一方面,容易浮躁,难以平静下来,尤其难于在某一个领域深入下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艺术生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较好,感受力和敏锐度也较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更为突出。“修习瑜伽是一种深入的训练,可以培养投入的观察力,并加强身体、心灵与思想的运作”[4],这是莎拉·鲍尔思在《内观瑜伽》中的精辟总结。
1.4 瑜伽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瑜伽中的调息、冥想以及体式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创造力来说,有明显的益处。瑜伽中的许多体式,都在处理肢体和空间的关系,一些创造性的动作对灵感的启发有一定的帮助,这正是无数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纷纷修习瑜伽的重要原因。比如,针对4 个方向练习的寰宇瑜伽,旨在带动和唤起多维空间与宇宙世界万物的能量相结合。
自1993年起,冥想先后两次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在硅谷,各大科技公司会常年举办各种冥想活动,帮助科技精英们为大脑和心灵做定期净化,包括冥想在内的瑜伽练习,已经成为全球商业精英、成功人士们重要的一项训练[5]。2014年,盛产高科技人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便在校园中心建了一座冥想中心,同时也是一间艺术展厅。
创立身心医学中心的哈佛医学教授本森(Herbert Benson)在1967年就测出,人在静坐的时候,消耗的氧气比平时少17%,每分钟心跳数目减少3次,Theta 脑波会增加。Theta 脑波在4~8 赫之间,是入睡前出现的脑波。此时状态是深度安静并高度清醒、低氧耗的特殊脑功能态,长期练习能够促进神经元代谢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力,使得灵感不断涌现。
1.5 瑜伽塑造学生坚韧且通达的品格
艺术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非常努力,却最终并未能在专业上表现突出,于是苦恼,迷茫痛苦。有的学生缺乏定力,很难定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看直播等快消产品中,对自己制订的计划根本无法完成。如果能持续地在课堂上导入瑜伽练习,那么假以时日,能够真正做到在一段时间内,从海量信息和繁杂琐事中只聚焦于一件有意义的事。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重视在那个当下中内心的感受,不计较结果,看重如何忍受困难、痛苦、迷茫、低谷甚至反复的整个过程。
随着中国抑郁症患者数量的增加,高校学生抑郁症情况不容乐观,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大学生自杀的新闻,也正好说明,随着物质条件的优越,当代中国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有实验表明,通过30 名学生一学期每天持续45 min 的瑜伽练习后,学生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CL-90)、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的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向平和的方向发展[6]。
2 瑜伽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场地及设施
艺术院校往往实行小班化教学,上课人数不多,有其开展瑜伽练习的天然优势,但艺术课堂上常常因播放视频内容而使用投影,教室的采光和通风情况势必不理想。可以打开窗户,拉开窗帘,让空气(如果有阳光最好)流动,适当挪动桌椅位置,留出一片空地供集体练习。教师要走入学生当中,在每个学生身边走动,通过示范和口令引导学生,这样的好处是拉近了师生关系,学生能感受到安全感,得到指正和鼓励。
2.2 热身
正如传统课堂上学生起立向教师致敬问好的礼仪一样,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热身练习也应成为高校艺术课堂上重要一环。
作为热身练习时间不用长,呼吸练习5 min 即可,教师可播放清缓宁静的轻音乐做辅助。学生在此期间强迫自己放下各种念头,放下手机等惯性动作,随着舒缓的音乐逐渐放松大脑,也就是所谓的“将心收回来”。对于一些本性好动的学生来说,单纯关注鼻尖气息还不够,可以在呼吸时数自己的呼吸长短,尽量做到逐渐拉长呼吸,并且在其中加入悬吸悬呼。可以让学生吸气5 s,悬吸5 s,之后吐气5 s,再悬呼5 s。当多次练习呼吸拉长后,可将呼吸拉长为10 s。
2.3 专注力训练
练习平衡式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且需要很好的体力和耐力。平衡式能提高身体的平衡性、灵敏性、协调性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它需要调动练习者主要的肌肉和内在的意识。平衡式包括鹰式、树式、船式、半月扭转式、手抓脚趾单脚站立侧伸展式、战士三式、舞者式、摩天式等。
2.4 忍耐力训练
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一人一个瑜伽垫,进行阴瑜伽练习。适合热身的体式包括强化下半身的蝴蝶式、蜻蜓式、鞋带式,强化上半身的马鞍式,人面狮身式、海豹式、婴儿式。在体式中,注意力集中在对身体某些特定感受(包括情感和内心的想法、教室里的声音和温度等),不要干预所注意到的任何事物,对任何层面都不要尝试减弱或增强,在姿势中保持静止,内心不能有抗拒,不要评判。但是也不能过于猛烈,感受到疼痛就需要往后退一点。在和身体的交流中,学生能逐渐感受到身体语言,此刻是抗拒还是舒服。同时感受到迎接挑战时情绪保持不反应,在成长中能包容困难,强化其个性中勇敢与成熟的一面[7]。
2.5 想象力训练
乔布斯、马云是众所周知的热衷冥想的商业巨头。乔布斯终生保持禅坐冥想的习惯。相较于信任通过市场调查或集体讨论最后拍板来决定产品,乔布斯更多地依赖他个人的直觉。在决策新产品前,他会选择禅坐,他面前的地板上,呈半圆形摆放着几款不同的设计样品。等他结束静坐睁开眼睛,他就凭直觉从中拿起一只样品,那就是苹果即将推出的新品。而他基于冥想而来的产品选择,一再被市场证明是明智正确的。赖声川认为,“创意的原始能量不是被培养出来的一个特质,而是等待被发觉的本能,等待被揭露的能量。”[8]而瑜伽恰恰是帮助学生唤醒觉知能力,开启潜意识的手段之一。
课堂上的想象力训练,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坐在椅子上或盘坐垫子上,听教师的指令去感受。人们习惯了过度使用眼睛,但眼睛有时会蒙蔽事实,带着情绪这种“有色眼镜”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此时,教师通过一段话引导学生进入冥想中,提示学生观想熟悉的一朵花、一处风景。其观想对象须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人工的痕迹,同时越具体越好。学生可以事先观察好某一个对象,在冥想中对其进行非常细节地回顾,如花朵的颜色、叶子的脉络、青草的香味。此刻调动听觉、味觉、触觉,在眼前回想这个对象的整体和局部。
也可设计这样的环节:先闭眼听一首音乐,之后让学生画画,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想象力上的特质。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一首有疗愈性质的拇指琴演奏的音乐,韵律简单,单调重复地只用了几个音节,背景中有铃铛声和雨声。听后让学生画画,并让他们将所有画作展示出来。发现在音乐的提示下,每个人的大脑在清空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潜意识状态,有的画了哥特风格的古堡,有的用一幅抽象的迷宫画表达了纠结,有的用月亮的阴冷和通往黑暗的悠长小径传达了迷茫和恐惧,还有的人画了一座非常对称的日式庙宇。(笔者当场询问过这幅画的作者,是否是一个秩序感较强,注重条理的人,回答得到了印证)之后笔者在音乐和画面基础之上,让学生进行故事创作,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想象力。
3 引入瑜伽的艺术课程的设计
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加入瑜伽?首先,教师须经过专业的基础培训,根据教师的瑜伽练习经验来对学生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训练,经验不足的教师也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瑜伽训练。
其次,高校艺术类课程,本身就具有互动性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多年教学实践下来,笔者认为,如果纯粹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授的内容过于权威,知识点毫无讨论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是很自然的。理论课为主的课堂上,应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讨论、练习等互动环节,以此检验学生前面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并能运用,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瑜伽练习正好可以穿插在这些互动环节中。
瑜伽修习的过程十分漫长,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正如艺术修炼一样,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发酵,带着一种放松的状态去不断进步。这里面不能掺杂许多的评判、比较和投机。“了解了真实自我,而能对任何事都无欲无求,即使对内在的本性特质亦无所渴求,这就是不执着的最高境界。”因此,瑜伽帮助学生不仅是在体式中强化肌肉的力量和关节柔韧,更能够培养学生富有耐心、胸怀宽广的“无为而为”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