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日语亲属词汇对比研究

2020-01-02张晨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亲属日语祖母

张晨曦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渡辺(1970)指出,亲属词汇是指以自己为中心,由血缘和婚姻关系连接起来的表达人际关系的词汇。 在这之中, 在对话中直接称呼对方时使用的词汇叫亲属称谓,比如,日语中直接称呼母亲时的「おかあさん」「ママ」等词汇。在对话中提及他人时使用,表示第三者与自己关系的词汇叫亲属名称,比如,日语中在与他人谈话中提及自己母亲时的「母」等词汇。通常情况下,亲属名称不能在直接称呼对方时使用。

由于受到时代变迁,地域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亲属词汇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广泛存在,日本也同样如此。比如,日语中的「お父さん」,在汉语中除了“爸爸”以外,还有“爸”“老爸”“阿爸”等诸多叫法, 因此该文把中日两国的现代通用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

1 中日语亲属词汇体系的差异

汉语的亲属称谓比日语复杂得多, 并且汉语和日语中的亲属称谓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 称呼祖母时,日语中父方和母方都可以称作「おばあさん」,汉语中则需区分父方和母方,将父方的祖父称为“爷爷”,母方的祖父称为“姥爷”或者“外公”。 另外日语中的「おば」,汉语中就有“大妈”“婶子”“姑妈”“姨妈”“舅妈”多种称呼。 如“昨天我和二姑妈还有婶子一起去了小姨妈家。 ”

这句话如果直译成日语,便成了「昨日、私とおばとおば一緒におばの家に行った。」这在中国人看来肯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另外,汉语中不会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直呼其名,在父母有很多兄弟姐妹的情况下, 通常会在亲属词汇之前加上数字用来表示兄弟姐妹的顺序。例如,会用像“二姑妈”这样的亲属称谓来称呼。“大”“小”的作用与数字相同,也表示在兄弟姐妹中的顺序。但是在日语中没有这种用法,日本人通常会通过在亲属词汇之前添加姓名或者地名来加以区分,例如,「恭子おばさん」「大阪おじさん」等。另外在日语中也会看到「大叔父」「大伯母」这样的称呼,但这里指的是祖父母的兄弟姐妹,在汉语中则称之为“伯祖父”“叔祖父”“舅祖父”“姨祖父”。

亲属名称也和亲属称谓类似, 汉语和日语中的亲属名称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在与他人谈话中提及自己的祖母时,日语中父方和母方都可以称作「祖母」,汉语中则需区分父方和母方,将父方的祖母称为“祖母”,将母方的祖母称为“外祖母”。于是,若要把“这是我外祖母给我的书” 这句话译成日语的话, 翻译成「これは祖母からの本です」在中国人看来便会因分不清是祖母还是外祖母而产生歧义。 另外,日语中的「いとこ」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其意义也是含糊不清的,因为汉语中的「いとこ」即便大致分类,也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这8 种含义。而日语中这些含义都包含在「いとこ」这一个词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的亲属词汇比日语复杂得多, 并且汉语和日语中的亲属称谓和亲属名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如陳露(2001) 所述,在日语中,亲属称谓只对家属或者较近的亲属使用, 一般不对关系较远的亲属使用, 而汉语中出于对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重视,即便是关系较远的亲属,也会使用亲属称谓。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更加注重父方与母方的区别,年龄长幼的区别,男方与女方的区别,有极强的宗族意识。

2 中日语亲属词汇在亲族内使用时的差异

日语中的亲属名称和亲属称谓在使用时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个家族中产生的如下对话:「お母さん、お弁当を作って。」「はい、わかったよ。」如果将这段对话译成汉语,通常情况下会翻译成“妈妈,给我做份便当”“好的,知道了”。 但是这句话中的「お母さん」在日语大辞林中有如下3 种解释。

(1)子供が母親に対して呼びかけた場合(孩子称呼自己母亲时的亲属称谓)。

(2)夫が妻に対して呼びかけた場合(丈夫称呼妻子时的亲属称谓)。

(3)親が子供のいる娘または嫁に対して呼びかけた場合(父母称呼已经有孩子的女儿或者儿媳妇时的亲属称谓)。

在日语中,以上3 种场合都可以使用「お母さん」这一亲属称谓,那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铃木对日语中的亲属词汇和“家”这一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私は日本語に見られる他者中心語でかつ子供中心的な親族用語の使い方に対してOikonymy (ギリシャ語oikos=家)という新しい用語を提案する。日本語の場合は「家族」という概念が決定的な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るからである。日本人の家の中で「お母さん」という時、それは「私のお母さん」でも「お前のお母さん」でもない「うちのお母さん」の意味なのであって、この「うちの」は明言される必要がない。」也就是说在日语中, 亲属词汇的使用通常是以家族中年龄最小的那个人为基准的,如「お母さん、お弁当を作って。 」这句话中的说话者并不仅限于孩子, 家族内的任何人都能这样称呼。 比如,丈夫可以称呼自己的妻子,或者父母可以称呼已经有孩子的女儿或者儿媳妇为 「お母さん」。 这是因为在日语中当谈到家族中的某位成员的时候,指的不单是这个成员个体本身,更多的是指这位成员在家族中所承担的角色。因此会出现亲属词汇之前不加「あなたの」(你的)「私の」(我的)等代名词,整个家族对某一成员称呼一致的现象。

而在汉语中,亲属词汇的使用依据说话者,听话者或者对话场合的不同而不同。如当听话者是幼儿时,母亲或是他人对孩子谈到孩子的父亲的时候, 通常会同日本人一样,站在听话者的角度使用亲属称谓。 例如:让爸爸抱「お父さんに抱かせよう」。 但是当听话者是比幼儿大一些的孩子时, 母亲或是他人对孩子提及孩子的父亲时,通常会在“爸爸”之前加上“你”,即日语中的「あなた」。 例如: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あなたのお父さんのお仕事はなんですか」?

3 中日语亲属词汇在亲族外使用时的差异

不管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 都可以找到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亲属词汇的例子。例如,日语中称呼陌生人为「おじさん」「お姉さん」等,汉语中也有诸多类似用法。 例如:“回去了问嫂子好”「帰ったら、奥さんによろしく」。这里的“嫂子”指代比自己年长的朋友的妻子。即便说话者并不认识这位朋友的妻子也会使用“嫂子”这样的亲属词汇,是一种希望拉近彼此距离的亲近的表达方式。

日语也与汉语类似,但是二者并不完全对应。如之前提到的例句「お母さん、お弁当を作って。」这句话中的「お母さん」也可以对已经有孩子的熟人女性这样的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使用。但是在汉语中,通常不会像这样称呼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お父さん」「お母さん」。这大概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血缘关系,因此,即便父母再婚的时候,孩子对称呼父母的再婚对象为“爸爸”“妈妈”也会十分抗拒。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爸爸”“妈妈”只有自己的亲生父母才能称呼。

另外在日本,会有称呼不认识的中年男性为「おじさん」(叔叔),或者小孩子称呼年轻的女性为「おばさん」(阿姨)的情况,但是这种称呼在日语中通常伴随着表示一个人已到中年的消极的语感。 但是在汉语中称呼不认识的人为“叔叔”“阿姨”通常表达将自己看作小辈的谦虚以及对这个人的亲切之情。例如:“阿姨,苹果多少钱一斤?”(おばさん、リンゴ一斤いくら?)“叔叔,请问到车站怎么走?”(おじさん、駅までどの道を行けばいいですか? )等。

日语中的「お兄さん」「お姉さん」 相当于汉语的“哥哥”“姐姐”。中国人通常不会称呼不认识的人为“哥哥”“姐姐”,而是称呼为“大哥”“大姐”。 此处的“大”并非如上文所述表示兄弟姐妹的顺序, 而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因此, 即使对方比自己年龄小也会有称其为“大哥”“大姐”的情况,这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很常见。但是近年来, 中国人渐渐喜欢被人当作年轻人来看待,因此在称呼陌生人的时候经常使用 “美女”“帅哥”这类称谓语,直译成日语的话为「ベッピンさん」「イケメン」。 在日本若是这样称呼别人的话,有可能会被看作性骚扰。

4 中日语亲属词汇体系差异原因分析

从中日语亲属词汇体系差异, 可以看到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引起中日语亲属词汇体系不相对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国对待血缘关系的态度不同。 即便同样是“家”,日本的“家”和中国的“家”也有不同的含义。在日本,“传宗接代”指的是子女继承父母的事业等,即便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也有继承家业的可能, 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机能。 但是在中国“传宗接代”指的是在家族中生下男孩从而使家世一代代传递下去, 因此如果无论如何也要收养孩子的话, 通常情况下中国人会与家族中与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男孩建立收养关系。中国自从周朝起便确立了宗法制度, 一个家族之中每个人所处的地位, 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依据血缘关系而定。“姓”是血缘的标志,同姓的人被认为拥有相同的祖先。例如,在中国,当与自己同姓的人相遇时,经常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 这便是中国人同姓同源思想的体现。 另外, 祭祖对中国的大家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仪式。 由此可见,日本的“家”更加重视社会机能,而中国的“家”则更加重视血缘关系。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子不言父名”这种说法,对父母或是恩师直呼其名是有失礼貌的事情。 因此在中国的大家族中, 亲属称谓语便承担起了表达身份的作用。另外在汉语中,亲属词汇的使用通常情况下是以说话者为基准的, 这大概是受到儒教中重五伦思想的影响,即注重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妻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所以不会像日本人这样,以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为基准, 直接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5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以现代中日语亲属词汇为例, 探讨了中国和日本两种语言环境下亲属词汇体系及用法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 总结出中日语亲属词汇体系并不一一对应, 中日亲属称谓和亲属名称在亲族内使用时不相一致,中日语亲属词汇社会性用法存在差异这3个特点。 并且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并了解了中日两国的家文化的异同, 以及给两国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对于中日社会形态的清晰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待本国问题, 重新审视挖掘中国的文化及社会问题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亲属日语祖母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桂花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祖母家的夏天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English Abstracts
模范邨
——给祖母
狗也怕醉汉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