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冼夫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0-01-02李炎升郑诗宇何佩颐赖俊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夫人文化产业工作者

李炎升,郑诗宇,何佩颐,赖俊伊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

2016年的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4 000亿大关,达到4 256.63 亿元,占全省GDP 比重大幅上升到5.26%,高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1]。 但是这其中的地域差距十分之大, 珠三角地区依然是全省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该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长期占据整个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半壁江山,而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却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长期以来占比较小, 这一状况反映出广东的基本经济格局与版图, 也体现出省内其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空间。近年来,虽然文化建设尤其是冼夫人文化发展得到了粤西地区各级政府的重视, 但是冼夫人文化的开发利用尚显乏力, 没有能够作为一支强大的文化产业力量助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于现实状况,推进地区文化建设,做好冼夫人文化开发具有现实必要性。

1 “冼夫人文化”及其现象

冼夫人文化,即在粤西、海南等地区形成的以俚越文化为底蕴,以爱国爱民、睦邻友好为精髓的优良传统文化现象,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与沉淀,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冼夫人一生守卫岭南, 为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她为人仁厚,关心百姓温饱,心系社稷,被当地百姓奉为“岭南圣母”。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民间建造了大量冼太庙及娘娘庙,庙宇多集中在粤西、海南等地,海外亦有少量。 据相关调查统计,仅高州境内现存的冼太庙共有314 座,茂名市境内包括感化寺在内约有80 座[2]。广东地区外,有较著名的海南得胜路冼太庙,广西北海铁山港冼太庙等。除庙宇外,冼太夫人遗址、遗迹多达20 余处,集中分布在茂名市电白区、高州市,少量分布于海南、阳江等地。

在浓厚的冼夫人庙宇文化氛围下, 各种民俗活动应运而生。 冼太夫人出生地——电白的习俗颇具代表性:如电城山兜冼太回娘家(正月十七);霞洞冯家村冼太地庙会;在高州城乡及周围地区,为纪念冼太夫人而举行的冼太夫人诞辰,以游神、演戏、祭奠等多种节日活动形式为主;在海南,人们为纪念冼夫人为海南的经济、文化、政治作出的卓越贡献,扩大冼夫人文化影响,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冼夫人文化, 在旧民俗基础上改良发展,形成了海南军坡节[3]。

冼太夫人作为粤西典型的文化及历史标记, 以诗歌、小说、戏剧等为载体的文艺创作由宋朝开始便有迹可循。 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将冼夫人故事编排成剧;在《咏冼庙冼夫人现代文人诗抄》中收集有20 余首歌咏诗、5 首对联,还有咏文、记叙文等,其中包括苏轼的《冼庙》。近年来,亦有冼夫人文化圈内文人创作十余首歌颂冼夫人的诗歌, 且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冼夫人》、传记《冼太传奇》,以及冼太夫人文化研究专著十余本。

另外, 冼夫人文艺创作中不乏以现代文艺形式所展示的作品。 如以冼太夫人事迹为题材的六集纪录片《冼夫人》。此外,为了使当代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冼夫人文化,茂名市滨海新区教育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印的《巾帼英雄冼夫人》 德育教材等也在不断充实冼夫人文化的现代文艺形式。

2 “冼夫人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冼夫人文化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在历史考证方面,考古人员在电白、高州等多个县(市)陆续发现有冼夫人墓及冼夫人驻军、练兵的遗迹,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州冼太庙始建于隋朝, 经明清两代重修,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电白的娘娘庙(冼氏宗祠)及当地冼夫人墓现已发展出规模庞大的诞辰、忌辰的纪念活动。 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冼夫人文化在粤西地区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景象, 在深刻影响地方生活习俗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丰富, 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与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密切结合,在文化旅游产业系统内,近年来高州市政府已投入约1 300 万元,完成了冼太庙周围的一期拆迁工程, 建起一个初具规模的文化广场。 电白县规划总投入1.2 亿元,高起点、高品位地开发冼夫人历史文化遗产[4],初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协同性越来越强,旅游中文化因素日益凸显,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成为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5]总体而言,作为岭南地区的代表性地方文化,冼夫人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缺乏财政资金支持

政府必要的财政支持是发展地方文化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政府实现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 此外,政府不仅对文化领域的资金投入总量少, 而且还体现出结构严重失衡的趋势,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入在基建交通、工业商贸等领域,忽视了一些具有地方优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使得冼夫人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缺乏基础资源。

2.2 文化工作者待遇较低

如前所述, 在当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财政资金支持,财力的缺乏必然导致人力的不足,而后者主因在于当地文化工作者较低的工作待遇。 当地文化工作者在基本工资、工作福利、工作升迁等方面得不到较好的保障,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必然不高,从而导致这一群体消极怠工甚至是迫于生计而出走转业。毋庸置疑,冼夫人文化发展面临的人力资源的缺乏乃至流失并不利于冼夫人文化的有效发掘与传承。

2.3 文化继承者的培养不到位

发展冼夫人文化, 要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实际和当代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对冼夫人文化进行“扬弃”发展。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冼夫人文化继承人多为当地年纪较大的文化工作者甚至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受旧观念影响对冼夫人文化的理解与发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且冼夫人文化继承者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这一局限因素决定了冼夫人文化传承与发展亟须得到新生力量的补充。 然而,基于城镇化的发展,并受限于当地文化工作者偏低的工作待遇, 显然无法有效遏制地方文化继承者的高流失率。

3 “冼夫人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

3.1 确立冼夫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坚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科学发展方针,摒弃旧有思维和本末倒置、顾此失彼的短视行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要在冼夫人文化旅游业已经起步并具备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 要推动形成以人文旅游为产深深地植根于厚重底蕴的冼夫人文化,汲取营养,科学制定冼夫人文化发展规划,培植能够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业龙头,催生并带动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 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政策性的引导与扶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努力形成以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开发的网络化格局,力求盘活粤西地方文化建设系统。

3.2 建立科学的财政支撑机制

在新形势下,一方面政府要整合现有财政资源,优化财政资金的配置比重, 加大向文化发展领域的倾斜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冼夫人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 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积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拓宽冼夫人文化发展的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引导企业参与冼夫人文化产业的培植发展,鼓励社会机构与组织捐赠资金,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化、网络化融资格局。

3.3 有效提升文化工作者待遇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项进展周期较长的工作,应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文化工作者的绩效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业绩认定体系,采取“固定工资+绩效补贴”的待遇标准;健全文化工作者福利保障机制,要逐步实现文化工作者五险一金全覆盖, 消除文化工作者后顾之忧,留住现有工作者,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地方文化工作中去;建立良性激励机制。可通过设置冼夫人文化传承贡献奖、 创意设计奖项等形式给予基层文化工作者奖励,切实改善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待遇。

3.4 完善文化继承者培养体系

首先, 扩大冼夫人文化在当地教育系统内的普及程度。以课外读物、文化兴趣课等形式全面系统介绍冼夫人文化,并融入学生课本当中,贯穿于当地的小学至高中阶段,增强冼夫人文化在学生教育阶段的影响力;其次,在高校或社会教育机构当中广纳专才。力求被培养者能够在文化著作编撰、文物习俗保护、文化创意及转化、 文化产品开发与经营等方面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冼夫人文化,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示范。

4 结语

综上所述, 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冼夫人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 其传承与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在资金支持、工作者待遇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大空间。 未来在逐步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如何使冼夫人文化成为一支强大的文化产业力量助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猜你喜欢

夫人文化产业工作者
夫人与婆子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