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生活”为健康提质保鲜
2020-01-02罗冬蕊
罗冬蕊
人们每一天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少不了“新鲜感”,健康也不例外。保持新鲜感,需要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依笔者长期观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食物种类的多样化
民以食为天。中国号称美食天堂,上下五千年,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些食物经过岁月的筛选之后,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华。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来自于不同的食材,而偏食、挑食则是健康的大敌。坚持食物的多样化,是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从医近六十年,我对一日三餐的食物进行了量化,具体指标为: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平均每天3种,每周5 种以上;蔬菜、菌藻和水果类的食物平均每天4 种,每周10 种以上;鱼蛋肉类的食物平均每天3 种,每周5 种以上;奶、大豆、坚果类的食物平均每天2 种,每周5 种以上。坚持少食多餐,选用小份菜肴可增加食物种类。尤其对儿童,可以让孩子吃到更多品种的食物,使营养更全面。另外,全家人共餐也有利于食物多样化,在食材搭配上,诸如红薯、马铃薯互换,猪肉、鸡、鸭、牛、羊肉互换;鱼、虾、蟹、贝壳等水产品互换,牛奶、酸奶、奶酪、羊奶互换等。提高烹调技艺,改善食物口感,也是增加营养的手段,一是粗细搭配:主食应该注意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烹调主食时,大米可与糙米、杂粮搭配。二是荤素搭配:动、植物性食物搭配烹调,改善菜肴色香味的同时,提供各类营养成分。三是色彩搭配: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刺激食欲,让人胃口大开,增进营养吸收。
二、健身方式的多样化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目的在于健身,健身的方式,却不仅仅局限于身体运动,还包括思想活动,就像跑步跟下棋,两种健身方式的原理也是不一样的,一种是肌体,一种是心理。对于不同体格、年龄、性别、身心素质的特定人群,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十分重要,主要依据两条原则。
1、习惯与爱好的决定。有人偏爱动感的身体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有人偏爱舒缓放松的肢体动作,如:瑜伽、趺坐、太极拳等;也有人偏爱极限刺激,如:冲浪、滑雪、跳伞、蹦极等。就运动方式而言,喜欢是一回事,适宜则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要因为喜欢,而忽略适宜。对性格外向、体质基础好的人,可选择蹦极、冲浪等挑战性健身方式。对性格好静、体质偏弱的人,则宜选择舒缓、放松的健身方式。后者比较容易劳累,且性格多愁善感,定力差,精神集中不够,而瑜伽、趺坐、太极等健身方式则可以有效缓解。除此之外,体质及性情中和的人,可以综合选择几项适合自己的运动。
2、动静调和的考量。中医理论认为,无论男女老幼,身体的疲倦感、沉重感都是阴气招致,因此,适度运动有利提升阳气。运动生阳,由少至老,但阳气不可太盛,阳盛则阴亏,阴阳运化效果不佳。故而需要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而不亢,静而不寂。从养生观来看,阳气较重的人,适宜相对偏静的健身方式,或者偏静运动的时间要略长。反之,则适宜偏动性质略长的运动。可根据身体状况、年龄层次、时间安排,实现互补,动静结合,阴阳调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运动健将在年龄增大之后,心脏到关节等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部位,往往出现问题;普通人更如此,如果长期坚持某种单一、高强度的运动方式,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还会带来次生伤害。
三、业余爱好的多样化
兴趣爱好,是多数人工作八小时之外的重要补充。一个人的爱好,多在后天养成,同时受环境、朋友、父母等人的影响。多数人将业余爱好带进职场,不仅增进休闲娱乐,还能结交同道。选择什么样的业余爱好,取决于个人的擅长,一是与健身方式相结合,无论是冲浪、烹调、射击、骑摩托车,生活圈子较广泛,时间紧凑的,可以选择此类方式。二是与静养项目相结合,如垂钓、书画、棋牌等,每个人都是各种体验的综合体。这些体验与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许没有直接联系,但都有助于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
笔者从医期间,见证过不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患者,在位期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一旦闲下来,很快百病缠身。出现这种情况,多在于他们缺少了业余爱好,在精神与物质上出现落差时,容易导致心态失衡。研究表明,一个人应当至少保持一到两项业余爱好,在精神空虚之时,对身体进行调节,让这架机器始终保持在良性运转的状态。当然,并不是说工作不重要,工作是有时效性的,而业余爱好是没时效性的。如果说工作是生活的主色,那么业余爱好就是不可缺的辅色。业余爱好好比生活的“味精”,只适合点缀,过多使用,会让人产生疲倦,过少则容易陷入孤僻。健康的人生离不开各种业余爱好,这是身心需要休整和缓冲所决定的。生活不仅因为有严谨的态度而变得庄重,也因为多种业余爱好而变得斑斓多姿。是业余爱好,让我们去留无意、宠辱皆忘,陶冶心灵,保持定力。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喜新厌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样化生活”的调节至关重要。某种意义上讲,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生活质量以及追求方向,让生活常见常新,让人生退而不休,让梦想升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