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全面“融杭”视域下“徽骆驼”精神传承发展研究

2020-01-02周蓉蓉

文化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山市徽商徽州

周蓉蓉

1979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黄山之巅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指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寄望黄山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40多年来,安徽黄山人民励精图治、砥砺前行,黄山市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皖南山区小城向世界旅游名城的跨越。目前,对照安徽省特别是江浙沪蓬勃发展的态势,黄山还远未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2018年10月25日,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正式审议确认浙江衢州与安徽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黄山也成为杭州都市圈唯一的外省城市。全面“融杭”是黄山市委、市政府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抢抓机遇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借力突破、借势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由之路。

一、新时代“徽骆驼”精神的内涵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创造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的神话。随着徽商的兴起,徽商血脉里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从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逐渐长成为一棵巍然矗立的大树,这棵大树就是徽商精神。又因骆驼这种生物具有的善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质与徽商精神十分契合,所以又称其为“徽骆驼”精神。在黄山市全面“融杭”的今天,“徽骆驼”精神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眼光向外、经营在外的开放理念

近代以前,徽州地区“道途梗阻,交通乏便”。境内山峦叠嶂,“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半庄园”,农耕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古徽州人因生计所迫而经商,经常是“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商不受狭隘的地域限制,眼光向外,用开放的姿态和气度毅然走出深山,闯荡四海。他们沿着长江和运河,远至海岛,深至沙漠,只要有一线商机,就有徽商辛勤开拓的身影。其商业活动不仅遍布全国,而且走向世界,徽商在日本五岛等东南亚各国建立起商业王国,称雄明清商界数百年。

(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

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由于经验有限,受市场变化等影响,常常遇到各种失败与挫折,但他们心志专一,百折不挠,执着追求,永不言败。歙县商人许尚质晚年时曾感慨:“间自念囊入蜀时,迷失道,讴楼扳岩谷,行冰雪中,至今使人毛谏骨竖。”[1]其中艰辛困顿可以预想见。但是,徽商从未放弃,“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2],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明代歙县商人江遂志。他从商之初屡屡受挫,年过半百仍“尽弃其产,往来金陵、淮扬诸盐地”,凭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三)仁心为质、诚信为本的价值取向

徽州文化是以儒家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生长在徽州大地的徽商商业活动中奉行的商业道德是仁心为质、诚信为本,讲究以义取利。对商业道德的尊崇极大提升了徽商的信誉,赢得了顾客和市场。与此同时,巩固了徽商商帮的团结,为徽商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代歙县盐商吴嵩堂临终时殷殷嘱咐后人:“我祖宗七世温饱,惟食此心田之报。今遗汝十二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清代黟县大商人舒遵刚常告诫人们:“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3]

(四)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徽商因地制宜,因时变通,不为正统思想所束缚,走出了一条“寄命于商”的新路。他们饱受寒暑之苦,频历风波之险,辗转数千里,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内心对自己从事的商业活动意义和价值的肯定,及由此产生的人生在世“不为良相、即为良贾”的普遍心理期望。这是对“以农为本”的儒家正统思想的重大突破。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徽商还创新了商业运营模式,采用了会票制、合股制、伙计制等新制度,实现了商业功能的新突破。

(五)以众帮众、相互扶植的团队意识

因血缘和地缘关系形成的乡谊观念和宗族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徽商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传统。外出谋生经商,徽州人时常是同族或同地的人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他们有着强烈的患难与共的意识,逐渐结成了牢固的团体。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族人的投奔和主动吸收,徽商逐渐形成一个个以血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的商帮。他们通过会馆、商会互通商业信息,共享商业经验,以众帮众,相互扶持,团结协作,为徽商的普遍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徽骆驼”精神传承现状

笔者于2019年7月至10月对黄山民众“徽骆驼”精神传承现状作了相关田野考察。本次考察选取黄山市籍民众,以休宁县、屯溪区、歙县的居民和长期居住在外(主要为江浙、上海)的黄山人为考察对象,涵盖大中学生、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农村人员等多种身份,18周岁至74周岁多个年龄层次。通过分层抽样,采用问卷、半结构式访谈等手段,共考察对象127名,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

考察分为三个层面:认知行为层面,主要包括黄山民众对“徽骆驼”文化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自觉运用情况;情感兴趣层面,主要考察黄山民众对“徽骆驼”文化的兴趣度与亲近感、自豪感;传承态度层面,主要考察黄山民众对传承“徽骆驼”文化意义的认识及传承的态度。

考察结果显示,黄山民众“徽骆驼”精神传承总体状况表现积极,在徽州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之下,黄山民众基本上对“徽骆驼”精神持肯定态度。但是,在全球化浪潮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部分黄山民众对“徽骆驼”精神淡然漠视,价值选择上茫然无措,认知行为、情感兴趣、传承态度三个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令人担忧。

三、传承发展新时代“徽骆驼”精神、推动黄山市全面“融杭”的路径

黄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使黄山人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不等于现实。传承好、弘扬好“徽骆驼”精神,充分发挥“人”的力量,是把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的关键。传承发展“徽骆驼”精神,就必须提升黄山民众对“徽骆驼”精神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众对“徽骆驼”精神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让广大民众真正认识到,“徽骆驼”精神并未过时,它是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徽州祖辈先贤丰厚的精神馈赠,也是我们不忘本来、开辟未来,实现全面“融杭”的不竭动力。

(一)传承发展新时代“徽骆驼”精神,实现思想“融杭”

必须敢于破旧立新,就像当年的徽商一样,不囿于自己家乡的小天地,为了生存和更好地生活走出去;必须大力弘扬眼光向外、外向经营的“徽骆驼”精神,摈弃小富即安、居家过日子的传统观念;大力弘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放弃“手捧苞芦粿,脚踏一盆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小富则满意识;大力弘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徽骆驼”精神,走出循规蹈矩、怕担风险的思想禁锢;大力弘扬诚信为本、相互扶植的“徽骆驼”精神,克服各自为营、不愿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的小农意识。以新时代“徽骆驼”精神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增强黄山人民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全面实现思想“融杭”。

(二)传承发展新时代“徽骆驼”精神,实现行动“融杭”

必须大力弘扬百折不挠、诚信为本、勇于探索、以众帮众的“徽骆驼”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谋发展之路、献发展之策、出发展之力,持之以恒抓落实,埋头苦干促追赶。要充分发挥黄山民众的集体智慧,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付诸真抓实干的行动,决不能被动应付、走走过场,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与先进地区联系对接,把“融杭”工作切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断把“融杭”引向深入。

(三)传承发展新时代“徽骆驼”精神,实现作风“融杭”

必须大力弘扬心志专一、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坚定不移一步一步推向前进。要发扬眼光向外、开拓创新的“徽骆驼”精神,着力解决“融杭”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高效率地推进和完成“融杭”任务。一方面,用“徽骆驼”精神提振“精气神”,激励黄山民众激情干事、积极创业。面对困难和矛盾时不敷衍塞责、不推诿扯皮,而是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找准症结、积极解决。另一方面,用“徽骆驼”精神提升执行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既主动进取、尽力而为,又尊重客观、量力而行,在学思践悟中练就真本领,在知行合一中全力“融杭”。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传承发展“徽骆驼”精神、推动黄山市全面“融杭”,既要注重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三位一体传承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大众媒体、学校教育、当代徽商、乡贤达人等各个主体的作用,又需要每个黄山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每一方、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作用,争做新时代“徽骆驼”,才能切实担负起全面“融杭”的责任,才能像徽州先人那样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猜你喜欢

黄山市徽商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人
论“新徽商”的定义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