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急诊PCI 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究
2020-01-01殷洁
殷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心内科,新疆哈密 839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症状多为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规律以及压力,加大的心脏能力的负荷,使得该疾病的发病几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该疾病的发病影响因素包括: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便秘对心脏的负荷、 大量的吸烟饮酒以及受寒冷刺激等,该疾病会使得患者累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常可危及生命[2]。 还会形成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急诊PCI 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在行急诊PCI 术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良好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使得该疾病在临床治疗中上得到了显著的成效[3],为此,该文以研究护理方式为主,对该院2018年3 月—2019 年3 月间收治的76 例行急诊PCI 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 例。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进行分组对比,一组设为传统组,研究对象选自2018 年3—7 月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 例, 对其采取传统护理措施; 一组设为全程组, 研究对象选自2018 年8 月—2019 年3 月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 例,对其采取全程护理措施。 全程组:女性患者18 例,男性患者20 例,年龄最小42 岁,最大79 岁,平均年龄为(56.73±2.21)岁;传统组:女性患者16 例,男性患者22 例, 年龄最小41 岁, 最大78 岁, 平均年龄为(54.13±1.25)岁。 纳入标准:①知情且自愿参与者。②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者。 ③符合进行急诊PCI 术者。 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 ②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 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该院进行PCI 手术,并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
传统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期进行通风和清洁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吸氧的支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进行氧流量以及时间的制定,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全程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内容为:①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帮助患者解决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针对于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需要配合的工作告知患者及患者的家属,使其做好提前的预防准备,正确的看待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并为患者提供急救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物品[4],避免病情突发危及生命,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镇痛药物的治疗。 ②术中:提前准备好患者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材与物品, 对手术使用的物品做好消毒工作,将仪器与患者进行连接,取合理的体位,辅助麻醉师和医生开展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到详细的记录,模切的传递手术物品,定期擦拭医生的汗液,当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例如:动脉穿刺部位出现渗血、导管鞘发生移位等,及时的告知医生处理,整个手术的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 ③术后:做好手术物品的核对工作,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心率、 脉搏以及呼吸频率等, 在确认其体征平稳后30 min[5],将其送回病房,在运送的过程中保证动作轻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后6 h 左右为其进行拔管, 并将术后的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并且在术后遵医嘱为患者持续静脉泵注替罗非班48 h,以改善其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其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在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避免长期卧床增加压疮的发生几率[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前、后的SAS(焦虑)、SDS(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取SAS、SDS 判定量表进行评分, 分值越高证明患者的情况越严重,满分均为100 分。
生活质量采取QOL 评价量表进行判定。 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状态、生理机能以及躯体疼痛。 各项分值均为100 分满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该组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该文的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值,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全程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s),分]
表1 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全程组(n=38)传统组(n=38)t 值P 值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79.98±4.54 79.86±3.78 0.125 0.901 33.43±2.62 49.86±3.54 22.997 0.000 80.88±3.62 80.76±3.24 0.152 0.879 34.54±2.32 50.33±3.56 22.907 0.000
2.2 护理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全程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2.3 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全程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 传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58%,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表2 护理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护理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时间组别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状态生理机能 躯体疼痛护理前护理后全程组传统组t 值P 值全程组传统组t 值P 值36.77±2.46 36.62±2.33 0.273 0.786 78.88±4.62 49.78±3.23 31.822 0.000 35.47±3.44 35.12±1.32 0.586 0.560 80.64±4.78 48.32±4.33 30.891 0.000 36.76±2.24 35.88±2.43 1.641 0.105 80.88±3.42 49.65±4.23 35.391 0.000 37.12±3.13 36.86±2.52 0.399 0.691 79.98±4.33 49.76±3.54 33.308 0.000 36.47±3.29 36.72±3.32 0.330 0.743 78.99±4.99 48.77±2.31 33.878 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发展较快,临床表现较为剧烈,如:白细胞计数增高,胸骨后持续疼痛、发热等,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情况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安全,在临床上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主要行急诊PCI 术治疗,并由研究指出,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在行该治疗方式的同时,不同的护理干预形成的护理效果不一[7-8],为此,该文进行了如上的研究,主要以全程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全程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全程护理干预是一种将常规护理进行改进的新型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分成术前、术中以及术后3 点,并在护理的过程中遵循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进行护理干预,以患者良好的配合度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做到密切的监护,观察心肌缺血改善情况以及血管再通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结果中指出: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6.8±2.5)分,而在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评分为(57.5±3.6)分,而常规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6.4±2.7)分、护理后,评分改善为(40.8±2.9)分。 而该文中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同以上研究结果一致,均为全程护理改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该文通过研究护理满意度和SAS、SDS 评分的结果来看, 全程组的满意度为97.37%明显优于传统组的81.58%,而且全程组护理 后 的SAS 评 分 (33.43±2.62) 分 以 及SDS 评 分(34.54±2.32) 分均低于传统组的SAS 评分 (49.86±3.54)分以及SDS 评分(50.33±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行急诊PCI 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供临床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