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0-01-01郜乐乐王盛景
郜乐乐,王盛景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综合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临床医学和医院流行病学的学科,涉及知识点多,且生物学特性复杂,学生难以记忆。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塞式”教学的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学生对知识点都是死记硬背,不理解,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升。案例教学法是近年医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点与临床案例有效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诊断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因此该研究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科2018 级2 个班共128名学生为该次研究对象,在理论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
1.2 方法
1.2.1 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培训 开展案例教学模式之前,组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系的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讨,教学前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
1.2.2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典型病例,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搜索国内外关于案例教学法的相关书籍,编写案例教学素材库,见表1。且所选的案例必须能反映本学科教学新知识、新观念,更贴近学科前沿,能富有启迪性。同时在教学中精心设置一系列关于微生物感染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患者的体征、微生物检验方法、不同培养特性等内容编制成视频教材或PPT 课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各重点单元如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及常见致病菌等理论知识学习中引入相对应的典型感染性病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病例的典型症状及临床检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对感染部位标本的培养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随后要求学生讲解下一步检验流程及各种微生物鉴别检验的方法,直至能准确鉴别出病原菌具体种属。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对各种培养特征、染色形态相似的病原菌做横向对比,对引起相同或相似症状的病原菌的致病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做纵向对比,从而进一步明确病原菌种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泌尿生殖系统微生物检验课程时,以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为例,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病毒感染,疑似真菌或细菌感染,取尿液标本涂片染色未发现真菌,初步判断为屎肠球菌感染,随后对此致病菌进行下一步检验,在实验课程中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某种菌属。
表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案例教学素材库
1.2.3 教学评估及效果 比较学生实施案例教学前后理论知识成绩与微生物检验实验成绩,采取100 分制,分数越高代表学生成绩越好。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该次问卷调查参考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编制的“医学教育全球基本要求”[3],并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认知情况、教学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中的每个问题分为同意、不确定和不同意3 个选项。
1.3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将该研究所得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经 t 检验,将该研究所得的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经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学生理论知识成绩与微生物检验实验成绩比较
实施案例教学后,学生理论知识成绩与微生物检验实验成绩均得到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学生理论知识与微生物检验实验成绩比较[(±s),分]
表2 实施前后学生理论知识与微生物检验实验成绩比较[(±s),分]
验
2.2 实施前后教学效果比较
实施案例教学模式前,该系2 个班级的学生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模式后,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交流与合作、收集医学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见表3。
表3 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的学生的评价比较[n(%)]
3 讨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多科学融合,较为抽象的课程,理论知识点多,加上各个菌属的生殖特点繁多复杂,学生难以鉴别与记忆。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促进微生物检验能力的提升,需选择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和记忆相关知识点,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缺乏有效联系,不利于学生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近年被广大教学者公认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该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临床上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主动复习系统理论知识,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
该院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和微生物实验分数均得到提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葡萄球菌属”章节时,可以设置问题如“青霉素的由来”,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会带着好奇的心理查找相关资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②收集医学信息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体系后,通过搜索案例教学素材库,会提出相对应的典型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学生会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如感染性疾病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知识。例如在讲解“螺旋体”章节时,学生在现有资料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不仅了解到梅毒螺旋体的检验方法,还了解到梅毒病常见的临床症状、预防方法及抗菌药物使用方法等知识。③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对病例的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涂片染色及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初步判断,随后要求学生讲解下一步的检验程度及如何进行有效兼备,如何做药物敏感性实验等。学生通过对整个病例的学习,掌握某种病原菌的鉴定要点,不仅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走向临床工作鉴定良好基础[7-8]。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案例难易程度的设计、案例的时效性、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不仅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升,这为学生今后步入临床实践工作鉴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