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医附院:锐意改革 成就高质量内涵转型

2020-01-01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2期
关键词:附院学科人才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在以党委书记王人颢为班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过去近两年,徐医附院走出的是一条深化改革的“变道超车”、高质量发展之路,“打响了大型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第一枪”。

王人颢教授,主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徐医附院党委书记,江苏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医科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曾荣获全国卫生援藏先进个人、徐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教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徐州市师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推动行业前行力量十大领导力院管专家”。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为华夏九州之一。交通四通八达,医疗服务辐射人口接近1.2亿,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徐州市医疗机构总门诊量已超过四省中两大省会城市。

2017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2018年,国务院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作为构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伴随着淮海经济区和徐州城市定位的变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徐医附院”)这家发展跨越三个世纪、建院长达122年的百年老院,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定位,以建成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为使命,开启全新的征程,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作为徐州市实力最强的龙头医院,徐医附院在2018年扛鼎区域医学中心的一大力作,却是削减了近2000张床位……

刀尖向内 自我革新“变道”发展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许多年,我们走的是一条实力、竞争力提升伴随规模持续扩张的道路。”徐医附院党委书记王人颢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一系列“曾经”的数据,“某家媒体发布的2017年医院床位规模排行,全国50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共10余家,徐医附院就是其中一家,而且位居前五。”

2018年之前,徐医附院总床位数达6500张,年门诊量近300万人次。“综合考虑学科、人才、质量、效率、结构布局等匹配因素,我们很难肯定这是最优规模,言之‘虚胖’也不为过!”王人颢一番犀利言辞,恰恰反映的是他本人爱院之深切。要知道,他从大学毕业入职徐医附院以来已31年,从普通的住院医生到担起医院大梁的党委书记,31年来他全程见证并参与了医院的建设与发展,31年来铸就了他对医院深沉的爱。

“病床数量虽是衡量医院效益规模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出路。”2018年6月,刚上任医院党委书记、代理院长的王人颢就带领领导班子进行了一番包括规模、质量、效率等细致的“对标找差”,明确了“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外部环境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并在全院开展深入而广泛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了医院更好地发展,必须作出改变!”

次月,医院即实施了一项被业界称为“刀尖向内的自我革命”的做法:在全院范围削减1000张床位,实现全院零加床。自此,徐医附院曾经“床满为患”的病房走廊变得宽敞清爽;一段时间后,医院又陆续针对病房内超负荷的床位进行了结构性精简,再次削减床位1000张,持续优化至省卫生健康委核定的4500张床的规模。

床位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和平台,很难想象,“一路狂奔”或已形成惯性的科室、医务人员如何适应这样的“刹车减速”?

“部分科室一开始不理解。”王人颢向记者回顾,自己带领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密集下到科室讲政策、做工作,“医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每周参加一次早交班已形成惯例并一直延续,使广大医务人员能够近距离接触院领导,并且充分理解医院的改革思路,继而支持发展策略,反响非常好!”

“我们科室当时减掉了1/3的床位,起初我不太理解。”医院某科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后来医院出台绩效等政策鼓励科室在治疗疑难杂症、创新研究上下功夫,“对实现三甲医院功能回归、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才领会到医院的良苦用心!”

用数据力证成效,改革半年多时间后,平均住院日由9.6天下降至8.2天,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大幅下降近15%,药耗比降至55%,单病种上升了近10%,三四级手术比例上升至78%……

院长语录

病床数量虽是衡量医院效益规模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高质量发展的出路。

学科是医院实力的基础,人才是学科水平的关键。没有一流的人才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医院。

医学的初心是什么?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医院的使命是什么?是服务人民,护航健康。这是我们一切改革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科驱动 加大马力“提速”前行

历经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业界公认,徐医附院筑起了以麻醉医学、介入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神经内外科诊疗技术、心血管内外科诊疗技术、恶性肿瘤诊疗技术、影像诊断、急救医学等领域为代表的学科“高原”。

高原虽辽阔,仍需高峰耸立,方有浩然之势。过去一年间,徐医附院以学科驱动为抓手,以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为目标,着力发展麻醉、血液、肿瘤等省级重点学科,不断把更多资源向优势学科靠拢,做强做优优势学科。2019年7月,着眼学科前沿趋势及发展现状,“七大中心”(肝脏移植中心、肾脏移植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强化建设正式启动实施。逐步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优势。

时间行进至今年3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18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与复核结果,徐医附院的耳鼻咽喉科、医学检验科、产科榜上有名,全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28个。

根据业内机构最新对全国地级市医院和专科医院的16个学(专)科进行的排名,徐医附院16个专科全部位居全国前10名,其中15个专科位列全国前5。

2018年,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6项,位居全国第72位,总资助额直接费用为1330.5万元,其中,血液科徐开林教授领衔的项目获得重点项目,获批资助297万元。2018年,郑骏年教授申报的“溶瘤腺病毒集成化平台建设及新产品研发”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立项,总资助5000多万元。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该院介入放射科于2001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涵盖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神经介入、非血管介入等齐全的亚专业。科室曾攻克世界级难题,拥有多项独创技术,建立起国内乃至国际上“布-加综合征”最大的样本库,多年来持续吸引国内30多个省区市乃至国外患者慕名前来寻求救治。亚专业发展枝繁叶茂,学科精英接续辈出,继第一代的学科开拓者、带头人祖茂衡教授荣获2019年“中华介入杰出贡献人物”后,其学生徐浩教授当选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徐医附院介入放射学科的影响力在国内持续唱响。

人才引培 固本强基“快速”超车

“学科是医院实力的基础,人才是学科水平的关键。没有一流的人才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医院。”采访中,王人颢谈学科必言人才,并定位人才学科战略为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的基石。

在王人颢带领制定学科发展路线的具体行动中,也紧密贴近人才、学科一线。在2018年从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调任医院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和班子成员一有时间就走进各个学科的医生办公室,与医生们一起探讨学科建设遇到的瓶颈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筹谋让学科“更上一层楼”。经过多轮讨论和研究,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学科团队建设。

王人颢创造性地提出“医院高质量转型‘1234’发展战略”,对百年老院进行了大胆改革。

“一个人走得快,但走不远,团队协作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学科建设也是如此。”王人颢表示,医院努力打造了一批层次高、结构优、富有创新精神、取得标志性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本院办院目标需要的学科。

目前,医院通过合作方式,引进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学浩院士团队、解放军总医院付晓兵院士团队、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院士团队、复旦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方文涛团队,以及建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吴效科教授名医工作室等。此外,医院还引进了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李庆博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陈明龙教授、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王志萍教授。人才引进,使得医院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麻醉、体外人工膜肺(ECOM)、疑难心律失常的诊治、房颤消融的南京方法等顶级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实现“超车”发展。

引培并举、以培为主,医院同步启动实施了“中青年人才”专项支持计划,明确每年遴选1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20名青苗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包括出国进修、学习等。采访中,王人颢以洪亮的声调一一列举医院本土培养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与中坚骨干,“他们几乎遍布各个专科!”他继而表示,“在徐医附院,只要肯拼肯干,‘成为人才’是每一个人都能抵达的目标!”

医院近18%的职工获评高级职称,获得博、硕士学位者超过30%,医院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数十人次,各类省级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近300人次。2019年上半年,医院就新增国家级学会委员5名、省级学会候任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

“一个人带动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带动一个学科群,一个中心带动整个区域学科发展”的涟漪式学科发展模式在徐医附院已然成型。

徐医附院发展战略

文化引领 深度滋养增进“持久”动力

“医院发展的下一步怎么走?新的时代已经有了明确要求。”王人颢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我们要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立医院改革实践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曾经援藏并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担任院长达三年,王人颢对我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有着更宏观、全面的认识,对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期待。

“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王人颢兴奋地谈起采访前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对卫生行业的最新表述,他继而向记者介绍起徐医附院文化中的“两个全心全意”:管理人员全心全意为医务人员服务,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以2018年我国首个“医师节”为起点,徐医附院让非急诊岗位医务人员实现了周末“双休”。

“这其实是医务人员多少年来的‘夙愿’!” 王人颢解释说,“高质量内涵转型必须让医务人员‘慢’下来,头脑与内心更加充实起来!”

在王人颢的心中,按照徐医附院标准,新时代的好医生应该具备“六有”,即“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并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初心、回归本职、回归传统、回归梦想。

“医学的初心是什么?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医院的使命是什么?是服务人民,护航健康。这是我们一切改革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人颢说:“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同时肩负着落实‘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两大战略的重大使命,既要守护人民健康,又要培养未来能肩负守护人民健康责任的医生,梦想、情怀……恰恰是必备气质。”

今年,医院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在庆祝8月19日中国医师节之际,王人颢提出“六个起来”:让医德品行正起来、让专业素质和能力强起来、让医疗服务暖起来、让优良传统扬起来、让规矩纪律意识挺起来、让身体素质好起来,为医务工作者的全面成长指明了方向。该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共鸣。

以人为本,在一系列由规模型向内涵式发展举措的推进过程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指示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总要求,徐医附院在以王人颢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凝练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即“1234”发展战略,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4500名徐医附院人步伐一致,迈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附院学科人才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专家集体跳槽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Making Citie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