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健康迎生态再造新机遇

2020-01-01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2期
关键词:银川市医疗智慧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以问题为导向,模式创新,打造低成本、多方共赢、可复制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

北贺兰,南六盘,雄浑塞上有江南。

智慧铺就健康路,八方医杰聚银川。

“践行新医改,共享互联网新时代。”8月31日,“2019中国医疗互联网高峰论坛”在银川拉开大幕。本次论坛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互联网+医疗专委会、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联合主办,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协办,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上海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等单位相关管理者,与来自全国各医疗机构400余名医院管理者齐聚一堂,共同展开智慧头脑风暴。

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依存大势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大数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本次论坛的主论坛上首先发言,他表示,银川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可为更多地区医疗机构提供宝贵经验。新医改步入纵深,各级医院应借力政策优势,进一步熟练运用互联网,为区域医疗提供巨大助力。“当下,促进新兴信息技术在我国医疗健康应用的关键要素包括政策标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人才资源,以及社会伦理。因此,展望未来,未来的智慧医疗应重视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开发、信息化标准规范和信息化法规制度的建设。”

“政策一直在鼓励与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重点在于各级医院如何落实与消化。”在“共享云时代:互联网+智慧医疗”分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向准以“规范互联网医疗管理”为题,从政策的支持到引导,再到规范,首先阐明了政策指引。

自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到同年10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下发,再到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多项指针和细则均旨在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老百姓看病就医带来便捷。“医疗行业信息化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机不可失,须迎头赶上。”向准表示。

恰在本次论坛召开的前一天,一则令致力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各界人士振奋的消息传来。

8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19〕47号),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和《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9〕28号)的精神,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和支付政策。其主要思路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将线下已有医疗服务通过线上开展、延伸,“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纳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其中包括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强化组织实施等具体举措。

其中特别指出,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实行政府调节,由医疗保障部门对项目收费标准的上限给予指导,公立医疗机构按不超过医疗保障部门所公布价格的标准收取服务费用;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范围内的线下医疗服务内容相同,且执行相应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价格的,经相应备案程序后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按规定支付。

向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银川模式

马晓飞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此《意见》,与今年7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分人大代表“关于互联网医疗建议提案”的答复中,“互联网医疗收费细则正在制定,初稿也已经完成,部分互联网医疗项目即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讯息形成了呼应。

所有人都没想到,具体、明确的“答复”来得如此之快。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家和地方多个卫生健康主管单位,以及多家医疗机构的管理者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其中,便包括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飞。

“以问题为导向,模式创新,建机制,多方共赢,推动区域医疗一体化,银川正在打造低成本、可复制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马晓飞表示,近年来,在多方聚力和帮扶之下,银川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银川样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及区域百姓的医疗福祉。

政策近年来一直鼓励与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但关键在于各级医院如何落实与消化。

在他看来,借力政策优势,银川市自2016年开始深入践行“绿色和谐高端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秉持互联网+思维,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政策藩篱,突破信息壁垒和地域限制,通过建立人员云化、平台虚拟化和机制市场化环境,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将西夏区中关村双创园建设为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已引入浙江微医、北京同仁堂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51家。截至目前,“全国专家远程门诊”“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已服务全国患者1300多万人次,覆盖银川市及银川都市圈周边300余家医疗机构的远程诊断中心,已累计完成心电、影像等诊断120万份,为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同时,近一年来,银川市卫生健康主管机构联动相关各方,自主研发的“银川健康广场”和“区域处方审核流转平台”在优化居民就医全流程上也实现了全新突破,成功建立起低成本、可复制、高效率、高满意度、多方共赢的“互联网+医疗健康”银川模式。

当然不止银川。近年来,全国众多地区,尤其是北上广和华南多省区市的医院,也在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医院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其背后,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一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

医院信息化建设重在顶层设计

以“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生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深度思考”“互联网医院与智慧医疗实践与探索”等为主题,马晓飞、上海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副主任曹剑峰、陕西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高敬龙相继发言,就互联网+医疗健康如何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诊疗效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以及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平衡等焦点问题,为与会者带来了各自的思考和经验。

“医院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规模扩张推动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过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吕金捍表示,2016年10月至今,其所在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五个院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管理,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制度流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紧扣医院改革步伐。与此同时,互联网传输技术、数据技术、通讯技术进一步优化,奠定了互联网医院运行和管理的基础,医院智慧服务、业务协同、远程会诊、健康管理、质量监管和线上急救六大能力的基础与水平明显提升。“依靠这一优势,医院正在合力构建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实体、以支付结算为纽带、以线上紧密型医联体为核心成员单位的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在本次论坛上带来了“5G时代的互联网医院新业态”的分享。他首先表示,当下,患者接受“互联网+”医疗服务,应按服务受邀方执行的项目价格付费。因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涉及邀请方、受邀方及技术支持方等多个主体或涉及同一主体不同部门,各方应自行协商确定分配关系。同时,结合最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政策,更好的付费标准应由地方医保部门制定、调整价格,最终实行省级管理。

针对当前较热的5G+医疗,他表示,各医疗机构切勿“拔苗助长”,应区分研究场景与商用场景,要兼顾云管端整体发展进度,要关注公众对技术的期待值,也要平衡公益性与长效性机制。

本场分论坛,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马瑞霞、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王琦等人,也先后介绍了所在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与应用”和“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经验与探索。

个性化需求推动医疗AI行业发展

近年来,结合互联网医疗的开放、交互、便捷和跨界等特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就医流程和机制更加便捷,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就医方式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尝试以AI技术赋能医疗。“AI不宜迟”分论坛上,多位医院信息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所在医院的实践。

“群体标准化诊疗基础上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已出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鲁超认为,以往运行多年,“一医一患”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诊疗模式已转为单个医生+网络化信息库和知识库,单个患者+网络知识+“智能”并行阶段。在此背景下,医学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性应得到更好解决。在他看来,相关应用应以助力优化服务流程为出发点,以固定化医疗服务质量管控为主线,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为抓手。“当前的智慧医疗和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最重要的是要体现人的智慧,各种技术和装备发展仅能作为手段。”

“信息中心是开放平台,优秀的工程师将得到快速成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彭建明以“医院电子病历知识库建设”为题,详细介绍了所在医院核心业务的闭环管理。他介绍,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从医嘱下达、校对到执行和执行结果反馈,医院信息中心实行全程监控,使医嘱过程形成了闭环流程链,实现了临床活动状态可监控、医疗过程可追溯、医疗环节可控制的状态,从而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进而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

“六级电子病历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医疗业务的闭环管理。”彭建明介绍,围绕这一核心,医院相关知识库的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最优方法是知识小组和医疗质控部门配合,分析医院的病历和不良事件,收集最容易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产生影响的医疗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做知识库,并且持续跟踪实施效果,对知识库不断完善改进。”

“基于互联网+构建医院-社区-居家护理延伸”“医联体发展促进分级诊疗实施”“云审方流转中心探索与实践”,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王海英、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袁方等人,分别在本次分论坛上介绍了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智慧医疗体系打造的成果。

鲁超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沈崇德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技术平台助力后勤管理“行云流水”

随着医院医疗卫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后勤服务作为医院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医院的管理效率。因此,后勤管理必须在保障基础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现代医院后勤管理的新模式。

本次论坛的“探索现代医院后勤管理新模式”研讨会上,各致力于医院后勤管理的相关管理者也将从业多年的实践成果一一奉上。

“让运营更安全,让服务更完善,让管理更精细,这就是后勤的任务。”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是业界闻名的专家。在他看来,医院后勤信息化的主要应用在于经济管理、智慧运营、智慧服务、智慧管控和智慧安防。因此,打造成熟的医院后勤综合运营信息平台相当重要。

“5G时代的医院后勤信息化,将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撑,但同时更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的有序原则,做好角色定位,以新理念为驱动,按需求进行管理,加强宣传和引导。”他强调,在此基础上,才更有利于审慎选择合作方,强调“产品适宜”和合作共赢。

“医院智慧安防体系建设”“医院空调设计与运行”“医院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介绍”……本次研讨会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邵浙新、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袁白妹、格力空调暖通工程师黎小梅、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西区技术经理吴威、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后勤服务中心消防动力科主管张怀东、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乔宇等人也先后带来了在医院空调系统运维上的经验。

借力政策,打破信息化单点突破怪圈,重塑高效、科学的全生态系统,将医院打造成为“创新高地”和“医疗服务高地”,这是参与本次论坛的多位医院管理者共同的心声。

猜你喜欢

银川市医疗智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有智慧的羊
储备肉成走俏年货
智慧派
宁夏科协银川市第十五届“科技沙龙”举办
宁夏银川市第十五届“科技沙龙”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