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探析

2020-01-01杜鹤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理论课情怀逻辑

杜鹤莉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

新时代,搞好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使其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而不断地为学生灌输思政知识以完成立德育人的教学任务。时代发展中所蕴含的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历史逻辑共同组成了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为思政教师素质的提升给出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基于此,笔者对思政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期能够为思政教师以及思政教学提供出应有的帮助。

1 问题逻辑

1.1 培养什么人

培养什么人是思政教育最为本质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对于个人而言,教育则指的是完成个人社会化的一种途径。新时代需要培养的是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受教育者要爱国励志、力行求真,要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担当,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1.2 怎么培养人

怎么培养人说的是培养方式,是培养什么人的逻辑延伸。具体来说,当从以下6 个方面下功夫:(1)培养坚定的信念理想;(2)培养爱国情怀;(3)强化品德修养;(4)增长知识与见识;(5)培养进取意识;(6)完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要始终以立德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将立德育人意识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体系、环节以及领域中,从而促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政教育体系。

1.3 为谁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说的是目的,是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的逻辑归属。新时代的教育属于社会主义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为中国共产党章程理政治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发展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服务、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而服务,上述“四个服务”便是思政教育的目的。

1.4 教师的作用

教师不仅是推动现代化建设、 启迪学生思维的领导者,而且还是同各种偏见与错误思潮作斗争的参与者。没有高素质的思政教师就无法全面纠正各种错误思潮,更谈不上推动现代性建设快速发展[1]。因此,只有积极提升思政教师的素质才能够对培养什么人、 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内涵做到准确把控,也才能够推动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2 理论逻辑

2.1 “六个要”的基本要求

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要”的基本要求,其具体内容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 是对如何提升思政教师素质的高度总结,为思政教师素质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同时,这“六个要”之间相互渗透,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形成了思政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理论逻辑。

2.2 教师职责

(1)政治要强:政治立场是一个人对社会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其政治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思政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只有自己有强大的政治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政治态度。(2)情怀要深:情怀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情感深度,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爱国之情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以及仁爱之心的人文情怀,唯有如此,才能够充分融入立德育人的职业行为。(3)思维要新: 理论思维不仅是探索科学高峰的必然因素,而且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条件。思政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全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促使其养成科学的思维意识。(4)思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视野、 历史视野以及国际视野才能够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也才能够充分地说清道明政治观点以达到以理服人以及以理育人的效果。(5)自律要严:教师的行为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如果教师自己都得过且过,那学生就更放松自己了,因此教师要严格自律,从而引导学生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2]。(6)人格要正: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立德育人,而要想立德育人就必须要有正直的人格。因此教师只有先使自己养成正直的人格,让人感觉到一身正气,才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上述职责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展现需要新思维、 新方法、广视野。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严于律己的精神是与教师本身的知识、 思维和视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展现可以不通过语言而通过其为人处世就可以展现出来,正如俗语所言:身教胜于言教。然而,学校教育对人来说也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学校也类似军营: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是短暂的,也就是一个学期,并且一个学期也就是十几次课的见面接触机会。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日久见人心,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个“久”也就是十几堂课的事情,怎么展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内心,还必须依靠教师本身的方法来展现,这也是平常我们所提到的做到言传身教相结合。只有那些既具有高尚的品德、严于律己的精神,又具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思维,同时又能在课堂教学上语言幽默风趣、教态大方得体的教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灵上的导师,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在人格上吸引学生。

3 实践逻辑

3.1 时代背景

当前,思政教育的内外环境均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思政课快速进行教学改革,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全世界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提供了通道,使得主导性的意识形态与各种其他文化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学必须直面许多新问题[3]。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迈入新时代,这种时代背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以培养更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为历史使命。因此,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3.2 实践逻辑的形成

随着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思政理论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育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教学方式的改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要想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了立德育人的效果[4]。这些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理性与政治性、价值性与知识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以及显性与隐性之间的不协调。因此,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思政教学要将这8 个不协调变为“八个统一”,并从“八个统一”出发全力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以改进思政教学的亲和力、理论性、针对性以及思想性,从而形成了思政教师素质提升的实践逻辑。

3.3 “八个统一”指导思想

(1)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即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不断渗入政治判断,以使政治判断与学术论断得到有效结合,从而正确把握思政教学的内容方向。(2)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在价值判断中引入知识教育,同时也在知识教育中融入价值判断,从而促使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进入课堂以发挥出其育人价值。(3)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传播主导思想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判断是非与构建知识形态的能力。(4)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着力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知识向价值的转化,从而促进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5)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既要在教学目的、教材编写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保持思政教育的一致性,又要鼓励各思政教师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5]。(6)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在灌输理论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思考,重视这个过程中的启发作用,从而加强灌输与启发的结合。(8)显性与隐性相统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强化课堂育人与环境育人的结合以及思政育人与教学管理育人的结合,从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完美契合。

4 历史逻辑

4.1 历史逻辑的初步形成

中国红军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明确了思政工作对于军队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全面加强教育工作并积极纠正党内人员的各种错误思潮才能够不断壮大红军队伍。搞好思政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作风,为社会主义的积极发展提供了政治依靠,同时也形成了思政教师素质提升的历史逻辑。

4.2 不同时期的逻辑依据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大量思政素质较高的教育人才。此时,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学教育必须要有政治课,而且课程要联系实际,在教学方式上要生动有趣,不能过于教条主义,要让中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政教育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要求,学校要将思政教育放在第一位,而要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6]。只有积极提升思政教师的素质,才能够促进我国的科学发展事业快速前进。(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学校均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上好思政课。要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指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全力贯彻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为有益于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者。在胡锦涛同志看来,只有首先搞好德育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才能够促使其树立远大志向,从而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教师的情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表达离不可开新思维、新方法、广视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情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联系在一起、相一致的,马克思的毕生追求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一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也必须心怀宽广,以全人类的解放为价值追求,以关心帮助全人类为目标。而这种情怀和价值追求的表达,没有新思维、新方法是无法展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理论上分析清楚,马克思主张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的各种理论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话语体系,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习近平同志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厘清这种理论表达的继承、发展性,并且要放在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背景中展开横向对比,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只有在理论上使学生真正懂得并认同这种理论的价值追求,才会水到渠成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宽广胸怀。

5 结语

新时代下,思政教师的素质提升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政教师不仅要弄清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的问题逻辑,而且要参悟透“六个要”的理论逻辑。同时,要在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实践逻辑中 “八个统一”的指导思想,从而全面协调各种教学因素以强化教学成效。此外,各级学校还需站在历史逻辑的大环境下,积极探索新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促使思政教师积极担当起立德育人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理论课情怀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五老”情怀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