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促进福利院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2020-01-01李红梅

幸福家庭 2020年18期
关键词:护理员福利院残疾

■文/李红梅

孤残儿童的出身各不相同,处境较难,有的是父母无监护能力的困境儿,有的是患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残疾,他们都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庭。福利院是孤残儿童的幸福家园,是保护孤残儿童的公共机构,每一位教育护理工作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孤残儿童,奉献爱心,尽职尽责。如何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注意日常生活科学养护,培养他们回归社会的自信和能力是福利院工作的重点。

注意日常生活的科学养护

孤残儿童是有身体或心理障碍的特殊群体,教育护理需要精心策划。由于孤残儿童都是在院内群体生活,因此教育护理工作者在日常养育和护理中要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和科学的护理规范,做到科学养育、科学护理。如在日常养育方面:喝奶、吃饭要专人、专瓶、专碗,吃零食要各自独立分吃,餐具不可交叉使用,以防感染病菌,同时制定科学的进餐表(如8:00喝奶,9:00喝果汁等);尿布使用要做到勤换勤洗,专人专布,坐便器使用必须一人一消毒;根据孤残儿童残疾类型进行分区分类居住,将居住区、活动区、喂养区等区分隔离,便于管理,同时避免出现交叉传染或感染等。又如在日常护理方面:孤残儿童衣物穿戴清洗要分类,专人专衣,尤其是婴幼儿的衣物,千万不可混穿混洗,为防止混淆,可以给孩子的衣角等地方标记数字或床号;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定期对居住区、活动区、喂养区等区域开展紫外线杀菌消毒;平时用药必须遵照医嘱,孤残儿童体质比正常孩子相对脆弱,要因人施策。

根据身体残疾状况进行治疗康复

福利院在给孤残儿童开展治疗康复时,要针对孤残儿童的身体状况和残疾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残疾程度较轻、通过现代医疗技术或手术方式可以治愈的,要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及时开展治疗。如常见的唇腭裂残疾可以通过分次腭修补术和唇修补术得以治疗;对于脑瘫、功能障碍、肌无力等肢体严重残疾的儿童,可以采取康复训练、中医针灸等方式改善肢体机能,锻炼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在康复治疗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言语、认知和听力训练帮助聋哑盲儿感知外界事物;通过PT、OT和理疗进行粗大、精细、刺激训练,以此干预和治疗脑瘫儿、功能障碍和脑外伤等肢体残缺的孩子,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笔者曾遇到一位脑瘫儿童,刚入院时头部支撑困难,连轮椅都坐不了,只能躺在床上,面部无任何表情。在经过康复师长达两年的PT、OT和理疗训练治疗后,他现在能自己推着儿童助行器在楼道里来回锻炼15分钟,全程不需要任何人帮忙,还会时不时冲康复师笑,这是康复治疗的奇迹。

加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缺乏父母、家庭的爱和教育,部分孤残儿童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健康会有所偏差。福利院要采取恰当、积极的措施进行教育纠正。

一要注重福利院教养环境,极力营造家的氛围。儿童房间布置要温馨,墙体装饰物要趋于家庭化,可以通过贴窗花、挂中国结、粘贴孩子和护理员妈妈的照片等,增加他们对家的感知,让他们把福利院当作自己的家。护理员妈妈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二要逐步规范孤残儿童的各种基本行为。福利院在提高护理员个人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基础上,还要聘请专业的特教老师给孩子们进行特殊教育。例如我们在遇到行政单位、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爱心捐赠慰问孤残儿童活动时,会积极组织孩子和他们开展一些互动活动。

三要多举办有意义的院内院外实践活动,提高孤残儿童的情商,增加他们的幸福感。比如在节假日期间,工作人员可以精心组织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动起来,参与进来,开心地笑起来。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快乐六一,我们在一起”庆祝活动、“为爱上色圆你童梦”夏令营、“有你有我让爱相伴”元旦文艺汇演和“我为社区爷爷奶奶干家务”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接受实践教育。慢慢地孩子们变得开朗、有人情味儿了。

让孤残儿童回归社会

教育护理孤残儿童的目标是让他们回归社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这是福利院的主要工作目标。福利院可以通过家庭寄养、家庭收养、放管兼顾和自立生活等形式,让孤残儿童尝试一步一步回归社会,学会自理,在简单的社会工作生活中体验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护理员福利院残疾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BABY,COME BACK
身为一名护理员,我有话说……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