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科学区改造新思路

2020-01-01许玲玲

幸福家庭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游戏身心科学

■文/许玲玲

设置幼儿园内部的科学区,并设计特定的科学小游戏,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科学世界的魅力,因此本文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科学区改造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幼儿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所帮助。

科学区改造的必要性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科学区改造中,幼儿教师作为改造的实施者和建设者,在改造前必须对幼儿有一个系统且准确的认知。这个阶段的孩子绝大部分已经萌发了对科学的基本意识,但对于系统完善的概念性认知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教师此时需要设计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置幼儿园的科学区,并设计一些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科学小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形成科学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改造科学区的有效措施

(一)结合实际设计科学区游戏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做到四十分钟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安排课程游戏是幼儿教学的常用手段。例如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科学知识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将幼儿分为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的科学案例,结果幼儿由于无法正确理解教师介绍的科学知识,最终出现了游戏无法顺利进行的课堂状况。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小游戏时,需要正确把握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设计游戏。若游戏过于困难,会导致幼儿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反之若游戏过于简单,幼儿则无法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身心得不到发展。

(二)合理安排科学区的物品

幼儿园设置科学区后,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布置科学区,教师要正确选取符合幼儿实际需求的科学物品。比如在设置科学区时,教师选择了一个自然角,在这个区域里让幼儿自主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运用汉字进行准确记录,于是采用了图片的形式,让幼儿涂上相对应的颜色加以区分。这种区域活动一方面运用生活中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促进了幼儿对成长的认知,另一方面结合了现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了活动形式,有利于实现科学区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

(三)发挥幼儿在科学区的主导地位

我国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强调幼儿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设置科学区时,应注重发挥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自身引导者的工作。比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根据杯子里水的多少让幼儿辨别不同音阶的科学小游戏。如果教师仅仅只提供了杯子以及足够的水,让幼儿自己补充杯子里的水,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这堂课出现幼儿端着水到处跑,弄湿衣服的状况。但如果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先告知幼儿游戏的规则,让幼儿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是严令禁止的,再向幼儿展示已经提前画好刻度线的杯子,以及在这些杯子里装上适度的水,通过敲击杯壁会出现不同声音的现象。随后提供给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试验,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体现幼儿主体的地位。

(四)结合生活实际安排科学区游戏

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利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教师在安排课程游戏时,若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某一个课程目标,就设计一个循规蹈矩的课程小游戏,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个游戏过于枯燥单调,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无法实现科学区游戏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第一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要让幼儿有兴趣参与游戏,为接下来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第二要注意游戏安排的创新性,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第三要注意游戏的设定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游戏。

设置科学区是实现幼儿阶段科学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将科学区与课程游戏相结合,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与创新。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而幼儿阶段的教学则是教育体系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完善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能为幼儿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游戏身心科学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点击科学
专注力小游戏
科学大爆炸
给身心降个温
科学拔牙
身心八要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