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武汉》节目设计初探

2020-01-01宋志雄

武汉广播影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武汉

宋志雄

九月底,武汉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周播的大型电视论坛栏目《看武汉》。栏目一经推出,即以其高端性、贴近性和交互性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受众的广泛关注,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栏目收视率名列前茅,网络影响力也持续提升。这是继舆论监督类的《电视问政》之后,武汉广电在大型谈话类节目上的一个新的探索。打造一档有影响力的主旋律的新节目,让有影响力的人研究武汉,让公众关注武汉,《看武汉》栏目设定的目标初步达成。

栏目设置的背景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迎来全新发展格局,天元之中的大武汉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后疫情时代,武汉正面临特殊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曾经的疫情“风暴眼”,如今正在奋力打造“疫后重振的武汉样板”。如何更好地宣传武汉、推介武汉,讲好武汉故事,吸引各方宾朋,在当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推出了系列高峰论坛《看武汉》,“说武汉 爱武汉 兴武汉”,助力武汉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栏目设计的三个维度

一、高端性

作为一档专业人物类谈话节目,栏目对嘉宾的遴选紧盯高端和前沿,广邀天下名家大咖论道江城。九月中旬开讲的系列高峰论坛第一轮,莅临论坛的是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教授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吴伯凡;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冠肺炎处置专家组成员、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新闻发布专家董关鹏四位重量级嘉宾。第二轮《看武汉》系列高峰论坛继续邀请我国政经大家、业界名流论道武汉,共谋发展。他们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副主席魏建国;著名经济学家、两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财经评论家、财经作家、叶檀财经创始人、华鑫股份首席经济学家、腾讯金融科技智库专家叶檀博士。即将举办的第三轮主题聚焦武汉的十四五规划。根据这一轮的主题,拟邀请关注武汉或者有武汉情缘的、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专家和名人担任嘉宾,届时更多名家将荟萃江汉之滨,共襄盛举。演讲嘉宾的高端保障了论坛品质的高度,也为后续电视节目和其它形式的传播奠定了理性的价值基础。这些自带流量的名流大咖以自己在学术上独特的见解、独有的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通过主持人面对面的访谈交流以及与现场观众的充分互动,再加上网络和后续的多层次复合传播,从而挖掘和展现了更多层面的意义和内涵。

二、贴近性

作为一个地方性的论坛,嘉宾的“高大上”并不能保证论坛的必然成功。高端的嘉宾必须有接地气的选题。《看武汉》系列高峰论坛一开讲就紧紧追随武汉最迫切的现实关注点。第一轮主题:聚焦疫后重振。分别开讲的有龙永图:双循环中的武汉定位;李稻葵:双循环新格局中的武汉作为;吴伯凡:打通“任督二脉”,实现从科教一线城市向全国一线城市的跨越;董关鹏:亲历武汉抗疫,见证英雄城市。专家们以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和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宏观视野,阐述武汉的特色与定位,提炼、强化和放大武汉的综合优势,点燃与汇聚世界关注武汉、了解武汉、投资武汉、共建武汉的热情和力量。第二轮系列高峰论坛《看武汉》适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为本次论坛的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武汉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如何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主动作为,奋勇当先?在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交通强国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具有工业制造、桥梁建造、商贸流通、光谷科技明显优势的武汉,在“十四五”中如何更加卓越不凡,再迎武汉制造的高光时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率先提出“不找市长找市场”崭新理念的武汉,在今天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如何秉承创新传统,再创发展辉煌?英雄城市英雄人民如何从艰苦卓绝的战疫中,汲取深厚绵长的精神力量,最终赢得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成果新胜利?由魏建国主讲的《抓住机遇 把武汉建成双循环的国际枢纽和链接平台》、叶檀主讲的《武汉资本要素市场的“粘性”与“活性”》、樊纲主讲《双循环与“十四五”发展战略》以及张维为主讲的《中国人民的“心胜”:制度优势和伟大的中国精神》,从不同的维度作了很好的阐释。主题和话题的贴近性让众多名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精华提炼武汉精神、讲好武汉故事、助力武汉城市形象塑造,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随着论坛一轮又一轮的推进,主题的不断深化,其累加和叠积的价值将远远超越地域的局限,突破了地方台在议程设置上与央媒的天然差距,因而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三、交互性

《看武汉》首先是一个高端的论坛,它直接影响的就是现场的观众。《看武汉》又不仅仅是一个论坛,它更是论坛的电视化,是电视和论坛的高度结合和再造的一个传播平台。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这个平台注定是交互性的、开放的,对于一个不上星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只有互联网才能帮助插上翱翔的翅膀。论坛的展开是从前期的策划开始的,主题的确定决定了嘉宾遴选的方向。栏目为每一位嘉宾一对一配备了编导,联系嘉宾沟通确定演讲主题、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如何落脚武汉、提炼提振武汉士气的金句、调节现场氛围的桥段的设计、适合于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表达方式,背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嘉宾的兴趣爱好,与主持人一起商议全场串词,完成后续文本的整理和内容板块的分割,与摄制组一起准备图文视频并且指导后期剪辑成片。看似嘉宾的个人现场“脱口秀”,其实有一个外场“遥控器”,确保演讲始终围绕论坛关注的主题。这是编导和演讲嘉宾的互动。主持人和演讲嘉宾也是现场互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层面。现场主持人除熟悉了解同类型节目,统一主持环节和风格并且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求与编导一起拟定全场串词(对主题及嘉宾的引入和别出心裁的介绍、提问环节及问题的设计、现场气氛的调度和互动、全场时间的把控、小结点评)等。现场观众与演讲嘉宾的互动是论坛和节目交互的第三个层面。论坛再大,现场的观众容量总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只能是所有电视机前和手机小屏观众的代表。带着问题与嘉宾现场互动,不仅可以活跃现场气氛,也可以补充和丰富论坛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参与。未来还可以增加视频连线、场外互动(至少是网络互动)。当然,条件成熟时可以实现论坛的直播,因为只有直播才可以将所有传播方式融于一体,实现电视传播优势的最大化。高端访谈之所以高端,在于嘉宾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要真正进入千家万户还有一个“通俗化”的过程。除尽量要求嘉宾采用TED、PPT演讲等形式外,该档节目录制后剪辑播出也不同于一般性新闻节目。后期编辑尽量辅以故事、数据、场景、音乐、字幕等包装元素,把相对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每期40-45分钟的容量,内容和主题宣介短片不仅仅可以提示和深化主题,也使相对枯燥的论坛更加形象和具有层次。论坛和节目的交互性还体现在全媒体的宣发推送。每一轮论坛,传播矩阵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每期形成一个讲座节目、一次给决策层的信息专报、一个广播影视杂志的专辑、一篇演讲主旨的公众号推送、若干个抖音、短视频等系列衍生品,并与央媒、爱奇艺、B站等平台合作,实现融媒体、大平台传播,论坛形成一定积累后还可以结集出版。论坛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还表现在它对论坛举办和节目录制的应变上。高识别度的外场,或嘉宾指定的地点(北京等),只要主题符合论坛设定的定位,都可以创造条件进行。

在媒体大转型的浪潮中,从内容生产上求新求变,主动与城市整体形象塑造相结合, 《看武汉》作为城市台为数不多的智库类电视论坛节目,在媒体活动到媒体内容产品的转化上是一个新的尝试,要把它打造成为真正高品质的品牌节目,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猜你喜欢

武汉
武汉加油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Food is the problem, food is the solution
驰援武汉
武汉加油
武汉挺住
决战武汉
up喵(9)
up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