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气站工艺安全管理研究

2020-01-01罗媛媛蔡思敏余洋王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3期
关键词:天然气工艺人员

罗媛媛,蔡思敏,余洋,王洋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0 引言

自20 世纪80 年代,因国外一些化工企业缺乏工艺安全管理意识,发生了多起毒气爆炸、泄漏事故,死伤总人数上万。为了杜绝此类重大安全事故,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欧洲和美国相继颁布了《某些工业活动的重大事故危害》《高危害化学品工艺安全管理》等规定。

我国工艺安全管理起步晚,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PSM 的推广和应用也晚,总结国内外化工企业安全事故中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加大工艺安全管理力度,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安监总局出台了工艺安全管理的国家安全推荐标准AQ/T 3034—2010《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2011 年正式实施,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工艺安全管理水平,为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指导。天然气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其开采过程危险性较高,天然气的采集和输送需要在高压的封闭环境中进行,部分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含有硫化氢气体,存在毒性和强腐蚀性。天然气采出后,还要经过加热、节流、分离除液等步骤,进入集气支线和集气干线,在集气总站进行三甘醇脱水,之后输送给用户。在天然气采集、输送和净化的过程中,一旦操作失误,会造成天然气泄漏,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遇火发生爆炸,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经济损失[1-3]。

1 集气站安全管理现状

1.1 集气站运行模式

随着数字化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部分采气厂开始启用无人值守集气站,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天然气的集输和处理。采气作业区数字化系统调控中心可以完成气井巡检,监控生产过程,检查安防是否合格,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启动报警系统,实现远程控制采气、紧急停车等操作。其实现集气站集气区、分离区、增压区、外输区和脱油脱水区一系列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监控,既能完成天然气的采集和输送工作,同时为现场巡检、维修和保养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减轻人工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1.2 集气站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无人值守导致站内日常巡查、维修保养、作业流动人员缺乏安全保障。集气站的工作人员在进站之前,会通过监控视频播报站内的注意事项,进站后的作业过程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通过日常巡检发现,存在作业人员携带手机进站,并在站内使用手机及拨打电话等情况,或是进站后不关闭大门。站内的工作安排混乱,几处作业交叉运行,来往人员复杂,部分作业无人负责和看管,严重违反了站内的安全规定[4]。

2)管理和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性不够,无形中增加了站内检修、维护、保养作业的风险,站内固定作业人员数量不足,由于设备设施相互关联,若工作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某个环节出现差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日常巡检中发现,分离器更换安全阀后不开一次阀,破坏了安全附件正常功能的情况下,仍然运行压力容器,这些危险行为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无人值守下缺乏监督。工作人员不熟悉工艺流程,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培训,导致动火等危险作业的风险性增加。

4)站点位置过于分散,站与站之间距离较远,无法做到定期对设备维修保养,导致设备使用寿命下降。执行日常管理工作时,可能会忽略一些偏远且无人值守的集气站,只有巡站人员进行日常检查,以及维修保养压缩机;对于一些重要设备,不能及时、定期维护,使其运行的可靠度降低。例如天然气压缩机高位机油箱液位计指示油量不足时,压缩机仍然长时间工作,发动机由于缺少润滑油会出现抱死、烧瓦停机等现象,导致系统严重超压,使工作人员处于高危环境中。

2 集气站开展工艺安全管理要点

2.1 制定并完善技术规程及应急处置预案

天然气的采集、输送和净化,涉及到许多专业设备。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确保各个环节稳定运行。因此,集气站工艺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和完善设备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以及应急处置预案。设备和装置在正式用于生产作业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编写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工艺升级或发生调整改动,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也要重新编写、修订,并交给上级领导审核,通过后及时下发到员工手中,开展新工艺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培训学习,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新工艺。严禁不按规定操作,未经允许不能进行工艺试验。否则不仅会对设备造成损坏,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5]。

2.2 加强培训以提高操作水平

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不仅要求岗位操作人员牢固掌握设备操作方法,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生产调度人员等还要了解设备操作规定,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应根据岗位实际要求制定,加大操作规程培训力度,强调按照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学习在紧急事故情况下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除了集中学习之外,还要交流讨论。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现场问答、实践练习和定期考试等,使员工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

2.3 保证工艺安全设施的完整性

天然气集输是在高压、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其过程连续,安全设施的完整性与集气站的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对集输工艺安全设施要定期管理和保养,保证其完整性是集气站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目前对于工艺安全设施的管理还存在许多疏漏之处,例如,新建工艺管道仍然延续使用老旧安全阀,违反了安全标准;安全阀在建造时缺少控制阀,导致安全阀无法校验;部分检测仪器存在功能障碍,不能正常使用,并未第一时间上报和进行检修;胡乱设置自动化报警系统参数,设备核心部件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体现等问题[6]。

2.4 多次巡检排查生产隐患

天然气集输与净化的每个工艺环节都是相连的,要确保设备和管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巡检人员必须定时对设备管网进行巡检,巡检内容和巡检线路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目前集气站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因此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自动化条件下能够实现资料传输,显示设备运行状况和控制现场作业。人们依赖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进入现场进行实地巡检的频率越来越低,有的在岗人员惰性越来越严重,缺乏责任意识,进入作业现场的次数更少。若设备或管网损坏不严重,只泄漏少量的气体时,由于检测仪器无法检测到每个角落,并未发出警报,此时若人员不在现场,发现不了问题。当气体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早已过了有效控制时间,事态已无法挽回;当仪器仪表出现故障导致显示数据有误时,远程监控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意识到故障的产生,若是核心设备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发生瘫痪,因此加大现场巡检力度至关重要。

2.5 加强特种作业有效监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油气集输需要使用的设备种类较多且操作复杂,危险性较高,可能会影响操作人员及周围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周围设备造成威胁.为了避免重大事故产生,必须切实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重视专业技能培训,规范生产和检修流程,加强特种作业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总结事故教训和经验可知,大部分特种作业事故都是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的,因此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同时要加大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力度。

2.6“点、线、面”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6.1 在“点”上提升,狠抓岗位人员

依据岗位类别,确定重要岗位及相应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结合岗位管辖业务,逐一罗列清单,并明确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标明各关键环节。

采用岗位流程分析,将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辨识的更加全面、具体、贴合实际,在辨识过程中,提升了员工主动预控危险源的意识,规范现场操作,降低了事故率。

2.6.2 在“线”上整治,严格梳理关键节点

通过系统地评估和梳理建设和设计中存在的高风险和关键环节,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方案和消减措施,不断完善,有效抑制。

2.6.3 在“面”上覆盖,落实制度保障

规范建立隐患消减管理制度,即“日常检查机制、月度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并总结和分析相关问题的常规安全管理模式,形成“隐患排查、限时整改、责任到人、复查闭环、消除隐患”的闭环管理。建立以“作业区领导、组室干部、班站为主体”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完善作业区安全管理体系。作业区积极开展周安全经验分享会、月度安全动态分析会、月度承包商工作会议,结合当前阶段安全形势,深入分析和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

建立隐患消减档案,固化PDCA管理,定期开展岗位风险辨识和评价活动,对上级部门或本单位自查自改中检查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类,查找问题根源、对症下药、举一反三地进行了系统摸排。健全各场所、各类型危险源监督管理档案和隐患消减措施,落实对隐患治理过程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到人、加强问题整改力度,确保每项问题都有效落实。

3 结束语

要确保采气生产顺利进行,集气站工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集气站从以下方面开展工艺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设备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监管,定期巡检和维护生产设备,尤其是核心装置和设备,加强特种作业有效监督,实施“点、线、面”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严格按照工艺指标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只有工艺安全管理到位,才能保障人员财产安全,为集气站稳定运行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天然气工艺人员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跟踪导练(四)
Volkswagen公司新型3缸压缩天然气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