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团辅在解决高职生宿舍人际冲突中的应用探究
2020-01-01薛晓晨刘权
薛晓晨,刘权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 213000)
近年来,中高职校园由于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问题频频爆发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破坏了校园和谐。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接受社会性教育的最小群体单位。宿舍中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在生活习惯、交往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既存在相互适应和学习,也容易引发争端和冲突。宿舍人际冲突的发生机制往往涉及宿舍所有成员,对每位宿舍成员进行单独心理辅导效果一般不甚显著,而在心理团辅活动中借助情境创设,通过人际交互作用来解决冲突,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心理团体辅导解决宿舍人际冲突的理论基础
1.1 团体动力理论
团体动力学认为团体绝不是各个互不相干的个体的集合,而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作为团体它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的关系。以宿舍为单位的团队能更快建立起宽松的氛围,宿舍成员在环境中通过交互影响来互相观察、互相适应和互相学习,对解决心理冲突有很大优势。
1.2 自我表露理论
自我表露就是个体对他人表达情感、想法与观点的窗口,亲密关系就是在双方自己互相表露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以宿舍为单位的团体辅导中,自我表露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也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双方互相表露的过程中,彼此都会对现存问题有更新的认识和领悟,这对解决人际冲突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手段。
1.3 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换的活动,人们在交往中准备给予他人某种东西的同时也在渴望获取一定的收益作为回报。社会交换的东西非常广泛,既可以是物品,更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地位、感情、学识等。一旦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对等,人际关系就会失去平衡,因此社会交换理论对解决人际冲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 心理团体辅导解决宿舍人际冲突的经典模式
2.1 叙事取向团体辅导
叙事取向的心理疗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应用于家庭治疗,后被推广至心理咨询的更多领域。叙事疗法不以人作为问题,而是借助“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赋予来访者更多的自主性和动力。这一疗法主要经过五个步骤。
其一,外化问题。外化是为了帮助学生将问题与人分开,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人可以积极主动地控制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进入寄宿学校后,对学校环境和宿舍生活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他们便会认为这是由于其本身性格存在缺陷导致无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产生这一错误的自我认同后便会进入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强化了脑中的错误认知,外化问题这一过程则可以帮助学生将人际交往不适应的问题与自身区分开,从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其二,寻找例外。学生自己讲述的问题故事并不重要,那些偶然出现的例外事件才是关键,在这些例外事件里,学生能成功处理好这一类的问题,他们能得到期待的自我认同。比如,学生讲述自己与宿舍成员不合的问题时,他自身建构的故事依然是把自己限定于错误的自我认同中,此时若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偶然出现的宿舍和睦的事例中,学生会在教师处获得一个期待的自我认同,从而提升其主动性。
其三,改写故事。学生是带着失败、无力感、无能感等负面情绪接受辅导的,教师的主要工作便是带着学生建构一个全新的有力量、有希望的新故事。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外化问题、寻找例外等方法为产生人际冲突的学生寻找和建构新的故事意义,不断加强这一新的意义对学生的作用直至新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冲突并能更好地面对今后的人际关系。
其四,见证。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产生的,一个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他人的参与。教师在尊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邀请其家人、朋友甚至是有类似遭遇的陌生人等一起来见证他所获得的成长,丰富学生所建构的故事的积极意义,并强化他所取得的较期待的自我认同。比如,教师在面对宿舍人际冲突问题时可以以宿舍全体学生为来访者,或者邀请学生的父母、朋友或者是面临相同问题的同学一起参与咨询过程,在群体交互作用中构建出新的故事意义,从而顺利解决人际交往的问题。
其五,界定仪式。教师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会举行一定的仪式,如界定问题、学生取得进步时和心理辅导结束时,这些仪式包括发证书、奖状、写信、电子邮件等,通过这些仪式教师可以把心理辅导扩展到咨询室以外。
叙事取向的团体辅导指的是运用叙事疗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在团体人际交流的过程中,借助问题外化的技术,促进团体成员在温暖、尊重的环境氛围中,把问题与人分开,解构已经存在问题故事,重新建构一个比较有力量的新故事。研究表明叙事取向的心理团辅在解决大学生和中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时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研究者在对云南师范大学宿舍人际关系进行调研时,采用叙事取向的方式对产生人际冲突的宿舍学生进行心理团辅,实验对照结果表明干预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另有研究者对澄江县某寄宿制初中女生宿舍人际冲突进行调研时,同样采用叙事取向的心理团辅方式进行干预,从质性和量化两个维度都获得了显著的研究结果。
2.2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由萨提亚女士创建,最初应用于家庭治疗中,用以解决家庭成员间的矛盾。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为提高个人自尊,改善沟通,助人成长。萨提亚模式包含设定过程和改变过程。
其一,设定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学生共同制订心理辅导的目标,确定可以使用的咨询技巧,确定结果评估的指标。
其二,改变过程,这个过程共分为七个阶段。
(1)了解现状:此刻发生人际冲突的学生处于一个静止封闭的系统之中,宿舍成员之间彼此关系紧张,甚至充满敌意,部分学生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萌发出向外求助的愿望。
(2)引入外部因素:教师以温和坚定的态度进入这一封闭系统,通过良好的接触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无条件接纳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
(3)打开系统:学生会在教师介入后产生一系列的混乱状态,负面情绪由此出现,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利用正向情绪支持、肯定认同和同理来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4)做出转变: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隐藏在应对模式下未表达的个体冰山及沟通姿态,让学生看到发生冲突的症结所在,使整个系统向新的方向发展。
(5)整合:学生在多次辅导后产生了一些新的观念和看法,由此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时采用新方法,出现安全感、舒适感和希望等。
(6)实践:学生在宿舍交往过程中不断实践习得的新方法和新经验,以强化辅导效果。
(7)新状态: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得到解决,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和谐的系统中。
将萨提亚模式与心理团辅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人际冲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萨提亚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团辅对大学生自我认同有良好干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人际冲突的问题。而对于中学生而言,有研究表明萨提亚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团辅对解决高中生宿舍人际冲突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3 心理团体辅导解决宿舍人际冲突的初步方案
心理团辅在解决中学生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领域已经颇具效果,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高职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心理团辅个案,该研究将初步尝试将心理团辅的方式应用于解决高职生宿舍人际冲突的问题上,方案见表1。
表1 高职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心理团辅实施方案
整个团辅活动预计分为2 个阶段。
其一,营造氛围,招募对象。在团辅活动开始前两周在学校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发布招募通知,接受学生报名,同时走访各班班主任,由班主任进行推荐,两周后对所有的招募对象进行初次面谈,并利用SCL-90量表进行测量评价,最终选出本次团辅的对象。
其二,实施过程。整个心理团辅活动预计维持8周,每周两个课时,每周的活动安排及其活动目标如上表所述。每周的活动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情感,让参与团辅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