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中实现“口若悬河”
2019-12-31李静
李静
[摘要]统编教材注重口语交际教学。以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为例,浅析教材特点,以便提升口语交际教学实效,为助力学生“口若悬河”奠定基础。具体特点为在话题上,向生活化“转变”;在目标上,向梯度化“转变”;在素养上,向习惯化“转变”。
[关键词]统编教材;口语交际;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87—02
听说读写,都是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口语交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统编教材正本溯源,相比传统教材,不仅更新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而且还高度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本文以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为例,结合其话题、目标与素养等方面进行浅析,以便助力学生主动与教材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实现“口若悬河”。
一、在话题上,向生活化“转变”
对于口语交际来说,话题选择尤其重要。好的话题,能让学生“两眼发光”,兴趣大增;不好的话题,也有可能让学生心生厌倦。研读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四册共有16个话题,其中一年级上册4个,即“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一年级下册4个,即“听故事、讲故事”“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一起做游戏”;二年级上册4个,即“有趣的动物”“我要做手工”“商量”“看图讲故事”;二年级下册4个,即“注意说话的语气”“长大以后做什么”“图书借阅公约”“推荐一部动画片”等。
对此进行研读分析,发现其话题多为游戏、故事与生活之类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较好地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便于有话可说。从学期发展来看,一年级口语交际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二年级口语交际话题却较为正式。按年级分析,一年级口语交际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能通过模拟情境,推促学生在轻松环境中完成目标;二年级口语交际虽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但要求更高,表达形式更正式,难度也更高。
结合话题展开分析,发现四册教材更是存在差异。比如一年级上册“我说你做”这一话题展开为“我们一起做游戏吧!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大声说话,一年级下册“我们做游戏”这一话题展开为“邀请小伙伴做游戏吧”,学生据此只要随意交流即可;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这一话题展开为“鹦鹉会学人讲话,萤火虫能发出亮光,松鼠的尾巴好像降落伞……动物真有趣!你喜欢那种动物?它有趣在哪?把了解到的内容……”,则要求学生先把动物有趣的特点想清楚;二年级上册“我爱做手工”这一话题展开为“你喜欢做手工吗?把你的一件手工作品带到学校,告诉同学们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到”,则要求学生在交际之前把手工过程想清楚……由此可知,二年级口语交际话题表达难度更高,要求更为正式。
即便同是故事类话题,难度系数也是有所增加。比如一年级上册“小兔运南瓜”这一口语交际只有两幅插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编排,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而二年级上册“看图讲故事”这一口语交际,其插图就达五幅之多,且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结尾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另外,针对二年级下册“图书借阅公约”这一口语交际则是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找出借书、爱书方式,以及在交际中做到尊重别人,倾听别人意见。
二、在目标上,向梯度化“转变”
针对口语交际,不同学期,有着不同的目标。一年级口语交际属于起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敢说”;二年级口语交际却侧重于“听”“说”能力发展。比如一年级上册“我说你做”这一口语交际目标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其重点是“听”与“说”;一年级下册“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口语交际目标为“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其重点也是“听”与“说”;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这一口语交际目标为“熟悉要讲的内容。对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其重点同样也是“听”与“说”,二年级下册“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一口语交际目标为“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其重点却是“说”。
由此可知,第一学段每一口语交际都有清晰的目标,同样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目标是呈现螺旋上升,具有一定的梯度性。结合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其着力点在于“听”与“说”两方面,但“说”的要求难度,却逐步上升,逐步过渡到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还有语速等。进行细化概括,就会从中发现,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重在“敢说”,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却侧重于“说清楚,听清楚”,到了二年级上册却变成“说清楚,听明白”,还有二年级下册说话时的语气、语速等。可见,目标是清晰的,难度是递增的。
比如,针对“听明白”与“听清楚”,前者要求更难一点,因为“听明白”不仅要“听清楚”,更要从中理解意思,做到会听,听懂,从“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做到“有礼貌地提问”“记住主要信息:了解内容”等等,自然“听”的要求有所提升。同样针对“说”的训练,也是如此。从“敢说”“大声说”,到“有礼貌地说,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到“吐字清楚,商量的语气”,再到“说清想法,按顺序说”,等等,其编排也是遵循从易到难,从兴趣到技巧,以便稳步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不同学期口语交际目标与训练侧重点,因地制宜采取教学策略,以便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稳步发展。
三、在素养上,向习惯化“转变”
纵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其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意识和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毕竟第一学段学生,各种习惯还没成型,并且具有严重的“向师性”,崇拜家长与教师,他们的习惯也是通过模仿家长与教师言行从中获取口语交际的能力。所以,针对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训练,教师不仅要着眼于课堂,更要在平时的生活、教学中注意应答,以便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倾听、表达与应答,为其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就统编教材编排而言,在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同时,还从中渗透交际意识,以及习惯与礼仪。在交际意识方面,一年级上册关注“‘用多大的声音,注意不同场合中说话的音量”,一年级下册关注“‘打电话的对象”,二年级上册关注“‘商量的角色”,二年级下册关注“‘图书借阅公约的班级场合和群体;在交际礼仪方面,一年级上册强调“说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一年级下册强调“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二年级上冊强调“要用商量的语气”,二年级下册强调“有礼貌地提问,用商量的语气与人沟通交流”;在交际习惯方面,一年级上册突出“看着对方的眼睛,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年级下册突出“要先说清楚自己是谁”,二年级上册突出“要有礼貌地提问”,二年级下册“轮流说”。
综合分析,一年级学生重在兴趣激发,但在其交际中已经从中渗透交际意识。比如“用多大的声音”,则是提醒学生应把握不同场合中的说话音量,做到适当。同样针对交际习惯与交际素养,都在无形之中进行渗透,强调注意看别人的眼睛,做到尊重别人,学会礼貌用语。二年级学生口语交际却有一定的侧重点,不仅要应对各种场合,还要注重交际对象的身份,注意采用合适的语气,学会倾听,理解对方内容,能够用商量的口气与人交流。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编排体系,准确把握训练要素,在其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以便能够在日常交往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与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引导学生与教材、编者进行主动对话。针对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通过新旧对比分析,准确把握编辑意图,以便主动搭建平台,采取合适策略,压实学生口语交际,着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他们在各种场合上实现“口若悬河”。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