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写作教学的分析

2019-12-31黄孝强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读写教学写作语文

黄孝强

[摘 要] 学生的素材积累和自我表达能力的不足,写作成为小学生最头疼的事,笔者每每见到学生为作文抓耳挠腮的样子,就会激发出笔者身为教师的责任感。小学生需要有大量的阅读量和强大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效率,为今后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语文;读写教学;写作

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读与写结合教学,让学生以读为基础,写为积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写作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读名人著作,感名人手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行模仿进而更新、进步。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对于文章和词汇及名人名言的积累不足,使学生在写作过程容易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假就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贴近生活去创作,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甚至背离生活,大是容易夸大事实,写得很浮夸,而空便是空泛没有主题。而这一切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种负担,对写作产生极大的抵触,这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问题,使写作教学的开展十分受挫。

如《我在朋友圈晒照片》作文题目,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时会感到十分喜悦,熟悉之感扑面而来,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选择这张照片和这张照片的背后含义,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当他们要将口语转变为作文所需的文字表达时,学生们会感到很困难。由于写作的格式的改变和文字的转化,很多原来的真情实感在转化的过程中被消耗,学生在转化时会感到不知道要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种无法用语言表达情感的现象,也是词汇量匮乏的一种表现。

二、写作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丰富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1.积累素材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引发出学生知识面匮乏的现象,故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有素材可以写。写作最需要的就是积累,对于古诗词的积累,对于词汇量的积累,对于写作手法的积累等等,最终汇成创造时出现的灵感和思路。例如,学生在写四季中的一季前,就可以将一些有关四季的诗句都阅读积累,以便不时之需。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中的“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些简短的诗句能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作者浓厚的情感,在写作时加以引用,使学生的作文更具文采,更有意境。学生要大量地阅读文章并积累素材,提高鉴赏能力,对于文章的结构和自己所想表达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增强自身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老师再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已读文章进行模仿和再创作。

2.潜移默化使用积累的素材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各个地方的风景描写以及风俗习惯的描写,如《安娜·卡列尼娜》《故乡的云》。鲁迅的《社戏》中对家乡的社戏的描述就十分精彩,将小伙伴看戏时不耐烦的神态以及偷豆时的表现灵活多变地描述出来,对于许多地方不执一言,却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没有注重言语刻画,在细腻平常的言语中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撞。学生在看过鲁迅的《社戏》后,再写以家乡为主题的作文时,就会将《社戏》中对于人物的刻画的写作手法运用于自己作文中来。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这些迁移都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会刻意地选取其中一段进行改编,而是在看过无数篇好文章后,脑海中呈现的便是这样的片段。无论写哪种类型的文章,学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他作者对于其他地方风景和风俗习惯的描述所使用的诗词和优美的语句及写作结构、排版和写作手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模仿以及改编。

3.积累优秀作品

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学习作者看待一件事物的角度和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对主题描述中所需的素材进行选取以及主题的表现方式方法,如何在写作过程中着重体现自己文章中的亮点所在。学生通过以写引读的方法,不断练习写作,练习不同主题的写作,从而发现自我阅读量的缺失、不足,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积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于文章的优劣的鉴别能力,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优秀作品的积累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例如《创世纪》中,对于树的描写充分发挥了树的魅力,无论是《彼得兔》中冷杉树下的小沙洞,《罗宾汉》中的舍伍德森林的藏身处,还是詹姆斯笔下变出巨大桃子的光秃秃的树和霍格沃兹的打人柳,对于树木的描写都十分细腻,将树的形态轮廓细细描述,能引起人们对森林树木探索的渴望。学生在描述一种植物之前看看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

(二)模仿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1.课内文章模仿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理解的难度和深度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适度的,写作手法的运用都是简单明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对课内文章要进行深入阅读分析。例如《山中访友》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比喻句中引用《山中访友》中的“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进行深入解析,让学生对景物也进行一段描述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他们自己体会比喻句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比喻就是将特征相似的物质以特征更为明显的物体体现出来,可以将物体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2.课外文章的模仿

虽然课本教材十分重要,但教师在读写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帮助同学们发现和搜集一些优秀的课外文章,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并借鉴和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应用自如。教材推荐的课外阅读的难度值和课文的难度值相似,在老师深入解析了课内文章后,学生可以自主地对这些相似文章进行分析、比较,对于课外文章的优秀语句和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进行借鉴和模仿。例如《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和《山中访友》中对于大自然的景色描述就有很大的不同,《山中访友》最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修辞手法,将山中的景物拟人化或使用比喻将其特点突出,而《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中更多的是以一种细腻婉转的笔法从侧面烘托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万物苏醒的春天的喜悦和欢喜。两篇文章各有千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素材而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最为自由、最为空闲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習模仿和积累,对于各科都是如此,对于语文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小学需要有大量的阅读量和强大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能力,且许多习惯都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养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效率,为现在或者未来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读写教学写作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师生“齐读共写”感悟小语教学的幸福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初中读写教学的瓶颈剖析和有效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