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女子赛艇项目突破性整体发展路径研究
2019-12-31何雪德
何雪德,金 星
(江苏省体育局 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江苏南京210000)
1.前言
通过分析第10-13届全运会女子赛艇项目成绩分布,江苏属于第三集团,国内女子赛艇项目竞争越来越激励。全运会中女子项目金牌数占赛艇项目金牌总数的一半,江苏省女子赛艇仅在第13届全运会中取得一枚铜牌,对女子赛艇项目的整体发展路径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江苏赛艇十四届及之后的全运会是否能够完成任务,同时也关系到江苏女子赛艇项目的存亡问题。通过本研究,期望找到我省女子赛艇项目发展合理的发展路径,使江苏女子赛艇迎头赶上国内高水运动队,并为我省女子赛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省赛艇队女子运动员共24人,身高(179.54±2.29)cm,体重(72.7±4.4)kg,其中2人为运动健将,所有人员最好成绩为全国锦标赛第一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在本研究中,通过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上查阅等搜集赛艇项目特性、周期训练方法、技术特性、女子赛艇运动员选材及身体机能特性等方面相关著作、期刊、论文,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表1 女子赛艇国内国际最好成绩对比表
2.2.2 跟踪记录法
自2018年冬训开始到2019年全国赛艇锦标赛前对江苏省赛艇队女子运动员各项训练数据进行跟踪记录。
2.2.3 实验法
通过对运动员训练数据的汇总,将其整体训练量、训练强度完成情况,身体机能变化情况,划桨技术变化情况及大赛前调控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2.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统一录入Excel2010进行整理统计,若测试仪器有自带软件则采用自带软件进行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 我国女子赛艇项目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
3.1.1 国内女子赛艇项目优秀运动员及优秀艇综合性指标的特征研究
赛艇项目发源于欧洲,一直以来,欧美选手占据统治地位,中国乃至亚洲选手往往只能扮演陪衬角色。赛艇于1908年正式列为奥运会项目,女子赛艇于1976年奥运会列为奥运会项目,中国女子赛艇在1984年开启奥运之旅,自1984-2016年在奥运会中共赢得1金4银4铜。中国虽然赛艇项目各小项较全,属于赛艇项目大国,但突出的项目、顶尖的项目不多,整体而言在国际上排名中等偏上。
通过上表中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女子赛艇整体实力比起欧美强国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个别项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通过统计全运会上高水平女子赛艇项目运动员能力和优秀艇的成绩等方面数据,分析其综合性指标特征。首先,我们一般对于女子赛艇运动员身形要求为高大健硕、两臂修长、大腿粗壮有力,从而保障核心稳定性及爆发力。其次,运动员需要具有强大的心肺功能,从而保障有氧耐力能力。最后,运动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从而保障舟艇行进中的平衡及技术稳定性、连贯性。
3.1.2 女子赛艇项目历届全运会各省市比赛成绩及全国整体形势分析
第10-13届全运会赛艇比赛中,女子赛艇共产生了32枚金牌,96枚奖牌,通过其他研究人员对成绩及奖牌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辽宁、山东、浙江、江西4省处于第一集团,四届全运会包揽了59.4%的金牌和45.8%的奖牌;广东、河南、上海、附件、北京、安徽、四川7省处于第二集团,四届全运中赢得25.0%的金牌和39.6%的奖牌;湖南、河北、江苏、贵州等属于第三集团,四届全运会均只获得了1枚奖牌。
3.1.3 江苏省女子赛艇项目在历届全运会所取得的成绩及现状分析
通过统计历届全运会女子赛艇项目的成绩,江苏省女子赛艇项目仅在第13届全运会中取得一枚铜牌。通过统计2014-2018年全国赛艇锦标赛江苏女子成绩,2014年3金,2015年1金,2016年未取得奖牌,2017年1银1铜,2018年3铜。可以看出我省女子赛艇项目在国内还是处于中游水平,与山东、浙江等强队还是有很大差距。自2018年底国家赛艇队开始集训,江苏共有14名女子赛艇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和国青队集训名单,通过层层选拔,目前,江苏有2名女子运动员在国家队备战奥运会,2名女子运动员在国青队。
江苏女子赛艇运动员在选材时参照国内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不可避免部分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仍与参照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专项素质进行综合考虑,注重身体素质的后天开发。对于身体形态特征良好的运动员,也要进一步加强发展专项素质,充分发挥其潜能。在单桨方面有王雨舟能力较强,双桨方面朱韦伟能力在国内较为拔尖,该两人可以作为突破点;另外,2018年省运会选拔出了王艳荣、潘芷诺等几名小队员,能力素质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作为我们在国青队重点培养对象,她们需要在能力上进一步提升、技术上进一步雕琢、经验上进一步积累,为江苏省女子赛艇项目的崛起奠定基础。
3.2 江苏省女子赛艇项目突破性整体发展路径
3.2.1 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赛艇运动的项目特征为:“有氧耐力是基础,每桨功率是关键,比赛能力是重点,无氧强度是促进,技术规范是前提,器材合理是保障”。
发展思路:大艇带小艇,小艇促大艇,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依靠国家队为平台,加强跨省合作,坚持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以提高有氧能力为基础,以提高个体能力为核心,以统一技术风格为支柱,以抓一桨功率为关键点带动项目全面发展,争取在二青会及锦标赛上有所突破。
目标任务:江苏省女子赛艇项目在二青会上取得金牌突破,争取1人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
3.2.2 梯队建设的构思
根据我省女子赛艇项目发展现状,2018年把各市优秀运动员集中训练,科学安排训练负荷,统一技术动作,着重提高个体能力,至2019年初挑选综合能力突出的集训队员配艇备战二青会,二青会后拔尖集训队员搭配目前江苏省队队员,整合大艇整体实力,争取在2019年锦标赛上有所突破,期间借助国家队平台,积极进行跨省合作。
3.2.3 训练中的一些问题
3.2.3.1 赛艇专项技术训练
由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原因,女运动员有较大的生理惰性,运动前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活动才能进入状态,例如在训练课中全力进行3-5个500米划行,最好成绩往往出现在第2个或第3个500米。所以,女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课时,准备部分和中等强度的过渡练习一定要做充分。另外,由于女运动员的体脂较男运动员高,一般耐力较好,对训练刺激的反馈没有男运动员快,比较“抗练”。由于身体构造,女运动员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感、普遍较好,技术动作比较节能,但拉桨力度可能不足,需要教练员不断提醒。
3.2.3.2 力量训练
赛艇运动员需要具有很好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绝对力量,从生理条件来看,女运动员肩窄、骨盆较宽、软组织丰富、腰椎间隙较大,这将导致女运动员肩部、上肢和腰部力量较弱,也将诱导女子赛艇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踝关节和腰部伤病,所以,在力量训练中要重点考虑这些薄弱环节。此外,女运动员的力量提高的快,下降消退的也快,所以必须坚持系统训练。准备期的力量练习需要全面一些,应注意发展臂部伸肌、股二头肌等对抗肌,赛艇非专项和专项训练内容各占一半,在赛前期应增大赛艇专项力量训练比例。
3.2.3.3 饮食要求
营养直接关系到恢复的质量,是保障训练效果的物质基础,女子赛艇运动员由于从事长距离耐力项目,出现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及运动性贫血的可能性更大,这就要求运动员学会吃饭,为训练、为提高而吃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进行了一些膳食措施:首先,保证主食的摄入;其次,加强蛋白质的补充,每人每天25g左右乳清蛋白粉,500ml纯牛奶,其余主要从鱼肉、牛肉中摄取;再次,伙食口味以清淡为主,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最后,保证每天都要摄入绿色蔬菜。
3.2.3.4 思想引导和日常管理
大部分女运动员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较好,但自信心和独立自主能力不强,由于感情丰富,所以思想敏感。教练员不仅专业水平要高,还要有人格魅力,能够得到运动员的信息,营造良好的训练生活氛围,对于提高女运动员运动成绩十分重要,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她们自己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光有空洞的鼓励解决不了问题,教练员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增强队员信心。
表2 江苏赛艇训练强度分级表
表3 全年及赛前水陆训练量统计表
3.2.4 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监测
在实践中,科学的监控需要能有效反映训练负荷的指标,评价疲劳恢复情况,使得教练员把控训练课的量和强度是否适宜,是进一步提高我省女子赛艇整体水平的关键。在2018-2019年度训练中,江苏女子赛艇运动员每周一早晨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测试,主要凭借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尿素观察运动员机能情况。
在赛艇训练中,训练量的增大是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女运动员由于生理原因出现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甚至运动性贫血的可能性更大。血红蛋白浓度与最大摄氧量水平呈现正相关,血红蛋白下降会影响有氧能力,从而影响赛艇运动成绩,所以在训练期间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女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要积极进行合理必要的营养补充,防止血红蛋白的下降,保证训练的有效实施,使运动员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血尿素是评价训练负荷量和机能恢复的重要指标,次日晨在7mmol/L以下,表明机体恢复状态良好,如果超过7mmol/L,说明有疲劳堆积,教练员需要向运动员了解自身疲劳感觉,结合上周训练执行情况及具体指标数值进行训练调整。
训练中,我们使用心率(HR)、血乳酸(Bla)来监控训练强度,将训练强度分为五级,详细见表2。在重点训练课中,如多级负荷等,使用功率-乳酸、功率-心率曲线,乳酸阈功率曲线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有效的实时分析和评价。
3.2.5 训练量、训练强度及完善技术等的整体把控
3.2.5.1 训练量、训练强度
运动负荷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是控制训练过程的重要内容,是训练监督的重要指标,最佳训练负荷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图1 全年及赛前训练强度分布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全年48周的训练中,女子赛艇队总训练量为7978公里,其中水上训练比例约为74.9%,陆上训练比例约为25.1%,周平均训练量约为166.2公里,相比国际和国内优秀运动员,全年训练量较大,水陆训练比例比较适中。全年训练强度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U3、U2占比总计82%,符合“80/20法则”。三次赛前训练,由于二青会预赛(即乙组决赛)暴露出了桨频普遍低、普遍后程慢、整体冲刺晚、冲刺距离短、转人途中划过早且途中划桨频过低等问题,反观赛前训练,低强度有氧占比82%,说明高桨频、高强度的训练刺激不够。因此,在二青会决赛赛前训练中,降低低强度有氧训练占比,提高中高强度训练占比,整体训练强度提高了,训练量稍减,保持训练负荷的平衡,同时,加大水上训练比例,在二青会决赛中较好地解决了后程慢、桨频低、冲刺船速提升不明显等问题。在锦标赛赛前训练中,进一步微调,适量增加U3占比,增加AT/TR占比,训练量稍减,继续加大水上训练比例。在锦标赛中表现尚可。
传统的周期性耐力学说认为,赛艇比赛过程中,有氧供能约占80%,无氧供能约占20%,赛艇训练一直以有氧供能为主。有研究表明,在测功仪上全力拉6-7分钟时,无氧供能已达25-30%。随着当代赛艇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无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艇训练日益强调运动员有氧、无氧供能能力的协调发展。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训练需要走出以有氧供能为主的传统观念,加强运动员无氧能力的训练。
3.2.5.2 完善技术
图2 拉桨动作示意图
赛艇既是体能项目又是技术型项目,决定其获胜的核心因素就是船速,船速是由每一桨划船效果累加表现的。水下拉桨速度、桨叶入水深度、拉桨幅度、保护动力、节奏、技术动作,以上几点构成了划船项目的基本框架,每个人对每一方面的认识程度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划船风格。
图3 回桨动作示意图
图2 和图3是根据国际高水平女子单人艇运动员比赛录像模拟出的拉桨、回桨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开始拉桨时注重腿部的推蹬,躯干不需要过早进行伸展,在拉桨后期要求躯干至上肢关节协调发力。回桨阶段身体要快速复位,肩肘关节、躯干和上肢关节衔接要求较高,腿部不参与发力处于放松状态,躯干在整个回桨过程中尽量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表4 汤XX桨角、桨力测试图表
表4为我队具有代表性的女子运动员单人艇桨角、桨力测试图表,从左下角的桨角-桨力曲线可以看出,前弧饱满,最大力出现较早,出水打滑严重,桨力下降系数过高,造成桨角-桨力曲线后弧不饱满。从右下角的桨叶轨迹曲线可以看出,拉桨过深,会引起桨叶水平分力减少,造成桨叶出水时垂直桨角过大,运动员拉桨用力不均,出现二次用力曲线。拉桨效率降低,拉桨过深及出水打滑(飘桨)严重,导致有效划幅较小,划桨效率低,虽然桨力较大,但是船速并不匹配。
这是江苏女子赛艇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训练中技术的不稳定,在日常训练中尤其是水上技术梳理时,需要注意躯干和手臂驱动效率训练,来解决出水打滑问题,同时通过桨叶在-3°~-6°间的水平拉桨训练解决拉桨过深的问题。这也要求教练员多学习先进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借鉴先进训练方法。
3.2.6 比赛成果
我队女子赛艇运动员在二青会中获得1金2银4铜,在2019年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中获得1金2银,在2019年全国赛艇锦标赛中获得3金1银,目前有4人在东京奥运会女八人赛艇训练营,准备在2020年落选赛上冲击奥运资格。
4.结论与建议
4.1 江苏女子赛艇发展要牢牢谨记“抓住重点,以点带面,走精兵之路”,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要依靠国家队为平台,深入研读总局相关政策,加强跨省合作,进行强强联合。
4.2 江苏女子赛艇的年度训练量为7978公里,周平均训练量约为166.2公里,训练量较大,水上训练比例约为74.9%,陆上训练比例约为25.1%,水陆训练结构比适中。全年训练强度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U3、U2占比总计82%,符合“80/20法则”,但当代赛艇训练日益强调运动员有氧、无氧供能能力的协调发展,后期可以适量增加无氧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赛前训练,可以结合二青会决赛赛前训练模式进行调整。江苏女子赛艇的专项训练以提高有氧能力为基础,以提高个体能力为核心,科学化训练的同时不能遗忘“三从一大”这一制胜法宝。
4.3 江苏女子赛艇技术方面,出水打滑和拉桨过深的问题比较明显,这就造成有效划幅短,划桨效率低,陆上专项能力在水上的转换率不高,从划行外观来看船头不飘,拉桨有二次发力现象。江苏女子赛艇以统一技术风格为支柱,以抓一桨功率为关键点,陆上测功仪训练要时刻注意身体姿态和桨柄运行轨迹,卧拉等力量训练中注重快拉慢放等培养好的拉桨节奏。
4.4 从世青赛、二青会的成绩表现来看,江苏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女子赛艇运动员,她们需要在体能上进一步提升、技术上进一步雕琢、经验上进一步积累,从而为江苏省女子赛艇的崛起奠定基础。
4.5 江苏女子赛艇要腾飞,还要注重教练员团队的建设,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江苏赛艇教练员团队急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请进来、走出去”,创新训练手段,从而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体能突破,形成江苏赛艇特有的技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