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13 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心电图分析

2019-12-31陈璐侯银静秦明照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右心室导联房颤

陈璐,侯银静,秦明照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多因来自下肢的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组织血液供应阻断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我国人群中PTE 年发生率已由1997 年的0.03%增长为2016 年的0.71%[1-2]。PTE 临床表现多样,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确诊需借助大型设备如耗时的核医学肺通气/灌注扫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CT 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以及有创的肺动脉造影等[3]。有症状的PTE 患者大多有心电图的改变,如窦性心动过速(窦速)、胸前导联T 波改变、SⅠQⅢTⅢ征、右束支阻滞、心房颤动(房颤)等[4]。心电图虽缺乏特异性,但作为一种实时、快捷、无创的检查方法,是多数PTE 患者早期首要的检查手段,有利于早期发现PTE 并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以改善预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13 例PTE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变化,探讨心电图在PTE 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连续纳入2011 年1 月至2018 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并确诊为PTE 的513 例患者。纳入标准:PTE 确诊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3]。本研究最终入组患者均经核医学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CTPA 确诊为PTE。排除标准:年龄<18 岁;预期寿命不足3 个月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门诊就诊时诊断为PTE 但未住院治疗者。

分组:入选对象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n=199)、女性组(n=314);按照年龄分为老年(≥65 岁)组(n=356)、非老年(<65 岁)组(n=157);按照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n=254)、中高危组(n=259)。

研究内容:收集各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并进行比较。(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住院天数;(2)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或呼吸困难(喘憋、憋气)或气促、胸痛、咯血或痰中带血等症状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等体征。(3)既往病史包括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PTE 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病史。(4)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 或cTnT;B 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或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5)影像学检查:常规12 导联心电图于确诊PTE 后24 h 内完成,观察QRS 波心电轴(心电轴)、心率、胸前导联T 波改变、SⅠQⅢTⅢ征、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房颤等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是否合并右心室扩大、运动减弱或压力负荷过重;深静脉超声检查了解是否存在DVT;PTE 确诊方式。

危险分层:依据《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3],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脏生物标志物(cTnI或cTnT、BNP 或NT-proBNP)及右心室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等指标进行危险分层,分为高危(存在休克或低血压)、中-高危(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双阳性)、中-低危(血流动力学稳定,实验室或影像学指标单阳性)、低危(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异常)。

相关定义:(1)胸前导联T 波改变:本研究定义T波低平、倒置、与主波方向相反,V1、V2导联T 波倒置深度>0.4 mV 为胸前导联T 波改变。(2)窦速:窦性心律>100 次/min。(3)心电轴右偏:QRS 波心电轴>90°[5]。(4)RVD: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下述表现:右心室扩张(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0.9);右心室游离壁运动幅度减低;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减低(<17 mm)[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应用二元Logistic 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中高危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13 例PTE 患者的一般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见表1、图1。

表1 513 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以及低危组、中高危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及心电图资料[例(%)]

513 例PTE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1±12.6)岁,女性314 例(61.0%);其中235 例(45.8%)经CTPA确诊,278 例(54.2%)经核医学检查确诊。按照危险分层,低危者254 例(49.5%),中高危者259 例(50.5%),后者包括中-低危者153 例(29.8%),中-高危者88 例(17.2%),高危者18 例(3.5%)。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所有PTE 患者中,胸前导联T 波改变比例最多(60.0%),其次为SⅠQⅢTⅢ征(30.6%)。PTE 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且同年龄层比较大部分情况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图1 不同性别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低危组与中高危组PTE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表1):与低危PTE 患者相比,中高危PTE 患者中位年龄、中位心电轴较大,中位心率较快,年龄≥70 岁、胸闷或呼吸困难或气促、心力衰竭、既往PTE 病史、BNP/NT-proBNP 和cTn 水平升高、V2~V6导联T 波改变、SⅠQⅢTⅢ征、心电轴右偏、房颤、窦速、RVD 比例较高,正常心电图、咯血或痰中带血、慢性肺部疾病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束支阻滞比例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高危PTE 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将中高危设为因变量,表1 中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将中高危设为因变量,心电轴、心率以及是否年龄≥70 岁、正常心电图、V2~V6导联T 波改变、SⅠQⅢTⅢ征、房颤、窦速、心电轴右偏、胸闷或呼吸困难或气促、咯血或痰中带血设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窦速(OR=4.162,95%CI:2.117~8.183)、心电轴右偏(OR=3.731,95%CI:1.320~10.548)、房颤(OR=3.589,95%CI:1.652~7.796)、V5导联T 波改变(OR=2.184,95%CI:1.107~4.309)、胸闷或呼吸困难或气促(OR=1.641,95%CI:1.066~2.524)、SⅠQⅢTⅢ征(OR=1.593,95%CI:1.047~2.423)、年龄≥70 岁(OR=1.583,95%CI:1.065~2.354)是中高危PTE 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分组PTE 患者的心电图比较:与男性组患者比较,女性组患者胸前导联T波改变比例特别是V1~V4导联T 波改变比例较高,心电轴右偏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患者合并房颤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前导联T 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单因素分析

表3 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

表4 女性组与男性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心电图比较[例(%)]

表5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心电图比较[例(%)]

3 讨论

PTE 在住院患者中的年发生率为0.1%[6]。约80%的PTE 患者可出现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如窦速、V1~V4导联 T 波倒置、SⅠQⅢTⅢ征、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房颤等,也可表现为正常心电图,所以心电图正常不能除外PTE[3]。其他与PTE 有关的心电图变化包括:肢体导联QRS 波低电压,室上性心律失常,QTc 间期延长,右心室肥大,Ⅲ、aVF 导联T 波倒置,V1~V6导联ST 段压低,aVR、Ⅲ、V1~3/V4导联ST 段抬高,aVR 导联R 波增高,PR 段压低,碎裂QRS 波(fragmented QRS,fQRS)等,Daniel 评分亦与PTE 预后相关[4,7-9]。

我们在此前的研究中发现,年龄≥80 岁女性PTE 患者V2、V3导联T 波改变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10],本研究发现这一结论仍然适用,提示胸前导联T 波改变对于女性PTE 患者更有意义。胸前导联T 波改变为本研究中最多见的心电图表现,主要与较大块栓塞所致右心室心肌供血不足有关。有研究发现,PTE 越严重,T 波改变受累导联越多,与V5导联T 波改变是中高危PTE 危险因素一致[4]。然而胸前导联T 波改变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认为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改变,需引起足够重视[10]。房颤可引起PTE,可能机制包括:右心房血栓、机体高凝状态、加重心力衰竭影响PTE 等,而PTE 也可通过增加右心室压力造成RVD、心室重构及电重构或肺通气-灌注不良所致缺氧诱发房颤[11]。有研究发现,老年PTE 患者合并永久性房颤的比例高于合并DVT 的比例,推测永久性房颤与PTE 发病相关[12]。本研究显示,老年PTE 患者房颤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PTE 患者,因而对于出现可疑症状且心电图提示房颤的老人需警惕PTE 可能。

中高危PTE 患者合并RVD、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甚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直接体现在心电图上即为窦速、SⅠQⅢTⅢ征、右束支阻滞、胸前导联T波改变,且明显高于低危PTE 患者。窦速可为低氧血症的代偿表现,也可因呼吸困难、烦燥使交感神经兴奋所致[4,13]。SⅠQⅢTⅢ征于1935 年被首次描述为PTE 的心电图表现,其出现往往提示为肺动脉干、左右主肺动脉、多发的叶间肺动脉或段肺动脉栓塞,由于肺循环阻力突然增加反射性地引起肺小动脉痉挛,右心室压力升高引起右心室急性扩张所致[4,8,14]。右心扩张引起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影响右束支的血液供应使传导时间延长,心电图出现右束支阻滞的表现[8-9]。98%的PTE 低危患者无心电轴右偏,提示无心电轴右偏可能在低危患者中具有阴性预测价值。一项Meta 分析纳入10 项包含 3 007例急性PTE 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TE 患者心电图最常见表现为心动过速(38%)、V1导联T 波倒置(38%),而心率>100 次/min、SⅠQⅢTⅢ征、V1~V4导联T 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房颤、aVR 导联ST 段抬高与发生心原性休克和死亡相关,这与本研究中窦速、心电轴右偏、房颤、SⅠQⅢTⅢ征是中高危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一致[13]。而高龄、胸闷或呼吸困难或气促症状也是中高危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

PTE 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需与其他心肺疾病相鉴别,其心电图表现多变,与病情变化相关,需注意及时复查并观察动态变化。然而也有研究显示,对于胸痛来诊患者,参考心电图时可能因更倾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忽略PTE 的鉴别诊断[15]。虽然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心电图的改变不能明确诊断PTE,但心电图检查有着简便、无创等优点,可床旁快速获得,对于疑诊人群的早期PTE 诊断及确诊PTE 患者的危险分层仍有着重要的作用,诊断PTE及PTE 的危险分层仍需综合判断。

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否适合更广泛的人群有待进一步证实,还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以病历记录为依据,存在患者临床已明确为PTE 但未行确诊检查或PTE 高危患者在确诊检查前就已死亡的病例,所以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倚。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如出现胸闷或呼吸困难或气促等疑诊症状,女性患者心电图提示胸前导联T 波改变、老年患者心电图提示房颤,需高度警惕PTE。年龄≥70 岁以及心电图出现窦速、心电轴右偏、房颤、V5导联T 波改变、SⅠQⅢTⅢ征为中高危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纳入肺性P 波、aVR 导联R 波振幅及ST 段、Daniel 评分等因素,结合患者院内预后情况,探讨这些因素与PTE 的关系。

猜你喜欢

右心室导联房颤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预防房颤有九“招”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