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马古道沿线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研究价值与现状

2019-12-30王世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2期
关键词:研究价值社区体育研究现状

王世超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茶马古道沿线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对茶马古道历史与路线的学术史进行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对社区体育研究现状,结果发现,茶马古道从命名至今,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实证评价方面的文章鲜有发表,先前国内关于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的研究多以城市为中心,从构建指标体系入手,实际评价实不多见,最后提供几点可供研究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马古道  社区体育  健身环境评价  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198-02

1  研究价值

1.1 理论价值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建议。同时,在经济发展环境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之下,茶马古道沿线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滇藏茶马古道沿线包含云南、西藏等边疆省份,民族同胞聚集,沿线体育旅游业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盲目开发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冲击本土民族与民俗文化,而对其沿线城市体育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进行研究恰能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另外,滇藏茶马古道体育文化事业的考究,不仅对边疆地区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各区域民族文化友好交流都有无可估量的价值[2]。

1.2 实际应用价值

茶马古道作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对其沿线城市体育旅游市场与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针对所评价的单个城市对比分析,以点串线,优势互补,能客观的指出沿线某个城市体育旅游竞争力优劣所在,再以适宜性较好的城市带动沿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科学的体育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对滇藏茶马古道沿线城市体育旅游市场与资源的开发起着导向作用,会使体育旅游的投入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使体育旅游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使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与实施更加得力,通过扩充体育旅游市场,打造优质体育旅游产品,使体育旅游产生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  研究现状

2.1 关于茶马古道历史与路线的学术史梳理

茶马古道最早由云南大学学者木霁弘经过10余年的考察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相关著作主要有:(韩)尹荣洙著,孔渊译《茶马古道》,它介绍了完整版的茶马古道,摆脱了地域、历史、政治和主观倾向的种种羁绊,王丽萍《滇藏茶马古道》,主要基于文化遗产廊道视野下的考察。相关的论文主要有木霁弘、周重林在《茶马古道研究模式以及意义》文章中认为: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从来都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一条宗教道路。木基元《茶马古道与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认为茶马古道与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认为茶马古道属于线性文化遗产,并应加强茶马古道的基础研究。现今,很多学者所讨论的滇藏茶马古道的线路是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普洱)出发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左贡、拉萨、亚东、日喀则、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3]。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认为茶马古道研究既是历史学研究,也是现代学研究,不仅需要深入历史的深层脉络中寻求它的内涵、成因、价值,也需要关注它在现实、未来中的地位、功能与意义。2013年12月28日,在云南、四川、西藏3省区申报中国茶马古道世界文化遗产首次联席会议上,滇、川、藏3省参会人员共同签署《丽江宣言》,大会一致认为茶马古道是1条得天独厚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人类文明通道,要加快沿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2.2 关于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

2.2.1 国内对社区体育研究现状

国内对社区体育研究的相关著作主要有王凯珍《社区体育》、俞继英《社区体育》、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等都对社区体育以及城市社区体育的定义做出了界定,王凱珍认为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健身活动需求,增强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活动。樊炳有《社区体育论》把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定义为:城市社区内影响居民健身活动的各因素的总和。相关论文主要有宋杰《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认为社区健身环境应该从体育方面反映出社区社会、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对于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环境是社区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杨桦等认为生活化、社会化、法制化、产业化、科学化将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张枝梅在其《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一步提出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分析其构建原则、步骤,初步构建出“体育生活化社区指标体系”内容框架。宫晓丽在《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提出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包括组织保障、人才服务、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设施网络、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对农村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方面的研究正处于初步阶段,文献资料较少。

2.2.2 国外对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的论证较少,多局限于高收入国家。如荷兰学者Jizzo R Bosdriesz等对全球38个国家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宏观环境多层次分析发现,与ANGELO表示的框架和理论模型相似,各种环境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健身活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经济学家》资料处)显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社区体育建设工作不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滞后。加拿大学者Chan CB、Ryan DA评估天气条件影响体育活动参与及相关改进措施的研究,关键提到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的重要性。

2.2.3 综合分析

茶马古道从命名至今,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实证评价方面的文章鲜有发表。先前国内关于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的研究多以城市为中心,从构建指标体系入手,实际评价实不多见。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也注重了地区的微观层面研究,对多个城市的农村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对比分析的宏观报道见之甚少,针对滇藏茶马古道沿线农村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进行多维视角研究正是現有资料研究的补充。建立科学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评价体系对滇藏茶马古道沿线城市社区体育环境的构建起着导向作用,这不仅事关居民、体育和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对发展该沿线中外体育事业,对促进各区域社区体育协调发展都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3  可供研究策略

(1)“点、线、面”模型的健身环境评价,即以点串线、以线布面,用线性的思维观串联茶马古道的体育文化,以串联的茶马古道体育文化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

(2)通过对沿线城市社区体育环境评价指标的构建促使边境地区和平团结。

(3)采用运筹学理论对线性体育整合分析。

参考文献

[1] 许凡.茶马古道保护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3):84-87.

[2] 包威.云南茶马古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 阳耀芳.“茶马古道”的历史研究与现实意义[J].茶叶通讯,2009,36(1):44-47.

[4] 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

[5] 张枝梅,李月华.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3(4):34-39.

[6] 宫晓丽.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182-1184.

[7] 宋杰.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18-22.

猜你喜欢

研究价值社区体育研究现状
广元石窟摩崖题记的资料及其价值
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与提升的研究价值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
藏羌地区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