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探究

2019-12-30杜惠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2期
关键词:健康体育教学高校

杜惠平

摘  要: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必备课程,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高校重文化而轻体育,导致体育教学面临困境。本文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探讨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创新  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001-02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目标,而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专业知识水平高超,更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才是选拔人才的标准。全国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逐渐优化传统体育教育。不仅在教学上进行了许多调整,更是越发重视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着手加强高校体育改革创新。

1  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与目的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文化场所,也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其他功能,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是其职责所在,也是高校的诉求。每周的体育课程以及定期的体育测验为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活动基础,也使学生坚持定期锻炼,确保学生体质过关。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加强了体育文化的交流,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2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校基本都有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课程。然而,一方面,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体育教学,因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大大减弱且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太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陈旧,这种教学方法和初高中的体育锻炼无异,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想,但实在是缺乏新意,无法使学生真正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不止如此,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都不够,限制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体育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高校体育必须进行创新改革。

3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也能起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善体育教学现状的重要作用。创新知识不仅可以体现在文化知识教学方面,也适用于体育教学,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提高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識和理念,从而满足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素质的要求。

3.2 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很好的提升。学校没有从根本上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高校学生,其体育课程的组织和要求仅仅是传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通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才能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受益于体育锻炼,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运动锻炼的好处。

4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方法对策

4.1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团队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升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巩固与本班学生的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繁荣的前提条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体育教师的职位,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移到主动学习,提升学习的乐趣,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

4.2 培养终身体育理念,计划体育学习

高校应该积极宣传体育理念,推动体育运动发展,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教学其实不仅仅只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模仿与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精神的传播来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在参与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在生活学习上更加自律,学会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并且从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这便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4.3 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扩大教学范围

高校体育课程大多作为选修课程,可供学生选择,但是有些高校课程类型较少,且内容单一,多以跑步训练为主,这使得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厌恶之心。高校选择体育课程时,应该站在学生和老师双方的角度,针对学生的喜好来引入新的课程,培养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学生安排适合其身体素质和性格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不能仅包括运动项目,更应该加入传统文化项目的学习,如太极剑、太极拳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4.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

传统的高校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必须全面遵从老师的意旨,教师就是权威的象征。在体育课堂上,恰好是师生近距离接触,良好互动的最好时机。老师需亲身指导学生的动作,与学生肢体接触。现代社会,师生互动其实更加明显,教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正确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之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而不是一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同样的规范动作,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真正爱上体育,爱上锻炼,培养文体兼优的优质学子。

4.5 线上线下教学同步进行,利用新媒体教学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基本以课堂训练为主,体育课堂的存在的确对学生有着规范的指导,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沟通,指引学生学习标准版动作。但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网上学习已是司空见惯,少部分高校的选修课程以慕课的形势开展。想比于传统课堂学习,慕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课堂学习中,定期签到学习视频内容并进行考核。可以说,学生想要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必须熟知视频的重点内容和打卡记录的平时成绩。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有效上课听课了,也能使教师教学相对轻松。但是体育毕竟是以动作运动为主,线下教学也必不可少,慕课教学无法完全取代体育教学,但的确可以在某方面改善体育教学课堂氛围。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合理利用网络查缺补漏,有利于高校完成教学改革。

5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重视,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各大高校的一大重要任务,高校体育教学备受学校高层的关注。高校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思想教学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运用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扩充和优化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和激发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创造质量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增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了解学习体育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锻炼运动的重要性并努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外生活,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修养的发展完善。相信在社会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教学会不断更新发展,从而促进了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 黄希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体育风尚,2018,(11):92-93.

[2] 陈清.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运动,2018,(1):87-88.

[3] 王永江.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J].体育时空,2018,(8):91.

猜你喜欢

健康体育教学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