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30李绍晗
李绍晗
摘 要:2016年,“健康中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健康产业作为继互联网产业之后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广受看好。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但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上往往都没有与时俱进,双方都处于摸索和尝试的阶段。本文通过专业相关市场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找出针对市场所针对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提出解决方法,能够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市场需求 运动康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010-02
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67所高校开办了此专业,而中医类院校达10所,占据比例15%[1]。湖北中医药大学在2014年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现已有两届毕业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体现了我国运动康复市场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同时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当前我国的运动康复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很难准确针对未来的就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进行合理的定位,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2]。这倒推了该校关于运动康复专业有关培养方模式的优化,针对于目前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就业的相关机构进行调研。研究对象包括3种不同类型的就业机构,涵盖了传统医院的康复科室、新兴的民办运动康复中心以及针对于运动员群体的运动医学机构[3]。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对湖北中医药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其中包括了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以及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
1 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目前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难点。运动康复作为一门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4]。作为中医类的院校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特色的凸显及与其他院校办学特色的区分。学生在完成现有课程体系的学习过程中,相对于在课堂内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提前让学生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去运用学习的相关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1.2 实习实践教育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本专业的就业机构需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但是实践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模式过时是目前运动康复专业办学的共同问题[5]。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现有的专业合作实习机构也不完全符合本专业的专业定位,例如在传统的医院康复科的实习内容偏重于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而市场上运动康复的新兴机构的服务群体范围要大很多,从大众的骨科术后恢复、人体姿势异常的纠正到运动员的康复体能保障、损伤风险评估。如果实习过程中的内容偏重于某一个方面,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对专业定位产生怀疑。
1.3 办学条件问题
首先,在人才引进的方面,高层次人才大多是运动人体科学或者医学专业的人才。在该专业要求体医结合的背景下,既要懂“体”也要懂“医”。无论在人才引入还是平时教学过程中都对办学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6]。其次,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想要符合目前市场需求的办学硬件条件,先进的教学设备必不可少。尤其运动康复专业对于运动训练、康复评定器材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相对于体育类院校,中医类院校的相关硬件条件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缺口。
2 针对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首先,培养模式要能够做到突出中医药类学校的办学特色,如《针灸学》《推拿手法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整脊学》等。在市场调查中,也凸显了市场对于掌握传统医学康复手法人才的认可和需求。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运动康复毕业生中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其次,调研对象都体现出了对于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掌握功能训练、体能训练学等体育学相关知识的优势和重要性。最后,要增加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符合他们专业知识内容的实习、实训平台,并加快专业硬件的相关建设。
2.1 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优化
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主要是增设更适合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传统的医学院校专业基础课例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的基础上,增设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将《营养学》改成了《运动营养学》。希望能够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的比例,新增加了《运动处方学》《肌肉骨骼康复学》,调整了《运动疗法技术学》《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针对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希望学生在走出课堂之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实习以及工作的环境。
2.2 实习平台的建设
为学生创造为更多的实习和实训的机会。除去培养方案中第七、第八学期的正常实习外,利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之间的暑假时间提供8周的实习时间。希望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机会,加大和校外康复相关机构的交流学习。同时在原有的医院康复科室的实习点之外,新加了数家运动康复中心以及康复科技有限公司来丰富学生的实习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这可以让学生通过第四学期实习之后更早明白自己当前知识结构的缺陷,明确自己在未来就业中需要掌握的知识。
2.3 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验室建设计划,购置了共31项总计109件专业相关实验、实训设备。虽然相对于市场相关运动康复机构的硬件条件还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学校也通过提前让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学习和实践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因为相对于其他专业,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更需要拥有过硬的硬件条件。同时多门专业课程如《运动疗法技术学》《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学》都需要实训、实验相关硬件条件来保证教学质量。只有通过让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体会所学的知识点,才能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结语
在本次调查研究過程中,体现出了市场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虽然这种需求的程度还有着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这体现了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运动康复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这需要学校与运动康复专业的相关就业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从多方面了解我国运动康复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为我国的运动康复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祁芳.“体医结合”理念下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156-158.
[2] 刘宇飞.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4):42-46.
[3] 秦婕.“双创”视域下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J].体育世界,2019(2):9-10.
[4] 齐大路.大健康产业视野下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2):72-78.
[5] 艾康.应用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定位与模块化课程构建①——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86-87.
[6] 国英男.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