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头洲 爱莲遗风数百年

2019-12-30雷金息

旅游纵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爱莲江头周氏

雷金息

人世间,花万千,独爱清波一朵莲,人才辈出江头洲,爱莲遗风数百年。时光定格的精彩瞬间,祖辈信守的传家诺言,护龙河畔,化作千万朵红莲。

古往今,多少年,清正廉洁意志坚,远近闻名清官村,爱莲文化传万年。岁月凝固了多少时光,光阴汇聚了无数经典,爱莲祠边,盛开千万朵红莲。

——《红莲花开》

江头洲,一个传统而古老的村落,清溪环绕,民风淳朴,荷香四溢。

江头洲,又名江头村,坐落在漓江支流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畔,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村180余户人家,其中90%以上都姓周,他们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因此被外界誉为“爱莲家族”。

明清以来,江头洲周氏家族人才辈出,先后出过秀才100多人、举人28人、贡士9人,进士8人、庶吉士10人。做官的有168人,其中五品以上官员有34人,所任官职有代办两江总督、布政使、按察使、翰林等,任职地方遍布全国14个省。难能可贵的是江头村在外做官的周氏子弟都非常清正廉洁,没有出现一个贪官,而且大多数官员在任上都有突出的政绩,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所以江头洲村有“中国科举仕宦文化村”“中国清官第一村”的美誉。

爱莲家祠中的“爱莲文化”

据《灵川县志》和《周氏族谱》的记载,明朝洪武戊申年(1368),周敦颐的第十一代后裔周秀旺携一世祖周志轩从湖南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宦游西粤时进入广西,先寄居在桂林府龙胜县的牛头寨,后来到了灵川县的九屋镇,建寨在上塘(又名埋头坊),也就是今天的江头村,现在江头村的周氏族人是周敦颐的第三十四代子孙。

爱莲家祠是江头村周氏家族的宗祠,也是江头村的代表性建筑。始建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落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举人周永、诸生周紫卿在祠堂内独资兴办。爱莲书院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共二层,五进,每进五间。“文化大革命”期间,歇憩亭、祭祀殿和风雨亭被拆毁。万幸的是,家祠的精华部分大门楼、兴宗阁和文渊楼在周氏族人的极力保护下得以保存,就是现在保存的三进式格局。

整座爱莲家祠坐西朝东,呈长方形状,以一条鲜明的中轴线贯穿始终,布局对称。内部为独立的木构架,外面是青砖院墙硬山顶。

周氏家族的祠堂,为什么不叫“周氏家祠”而叫“爱莲家祠”呢?这是取自周氏先祖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意在教育族人秉承和弘扬爱莲文化,勉励子孙后代为官做人要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德。

整个大门由左、中、右三道门组成。据说,古时候平时中门是不开的,当祭奠祖先或本村学子考上功名时接圣旨的时候或者有五品以上官员进出才打开,所以有“打开中门迎贵客”的说法。左门供文官、右门供武官出入。平常人就只有从祠堂南北山墙的侧门进出。

爱莲家祠的第一个天井全部采用青石板铺就而成,四周房间相围合,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排水。下雨的时候,四周屋顶的雨水向中间流入天井,这叫“四水归堂”。根据传统的风水理论:“山管人丁水聚财”,将雨水纳入天井中,就寓意“聚四方之财”。古话说:“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 。

从第一进天井再上七层台阶,就到了爱莲家祠的第二进——兴宗阁,取振兴宗族之意,门里是江头洲周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场所。

从兴宗门往前走,就是中天井。中天井较宽,中间铺有石板通道,两边為两层楼对称厢房,都是面阔二间、进深一间,单坡屋顶。正面设槛墙、槛窗。下层为私塾老师用房与读书阅览室,上层为藏书室。

天井两侧窗户的窗格很特别,这两边的木窗格呈不规则图形,上面的木制花纹其实是由一个个繁体字镶嵌而成的。左边的窗格,上方布局成“慎言”“敏事”,下方是“亲”“贤”两个字的图形;右边的窗格,上方是“循理”“遏制”,下方是“的”“秀”二字。这些词语全部取自《周氏家训》,是周氏家族为人处世的原则。爱莲家祠的建造者把这些词语拼嵌在窗格里,目的是让子孙后代天天面对,日日反思。

从中天井往前再迈五级台阶,就到了爱莲家祠的第三进——文渊楼。面积220平方米,为三间上下两层木结构楼房,分正厅、左右各两个偏房。这是整座爱莲家祠最豪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周家子弟在宗祠里读书时的就餐之地和祭祀的地方。

堂屋正中悬挂着一块楠木牌匾,上面写着“爱莲堂”三个大字。牌匾下方是一幅周敦颐的画像,旁边有用镜框框起来的关于周敦颐的生平简介。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州营道楼田堡人。周敦颐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只有教育子女修身养性、完善个人品性,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忠君、爱国、爱民、为社会奉献。他创立的爱莲文化,使周氏后裔一代又一代受到教诲和激励,懂得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学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整个堂屋的梁柱涂成了黑色,代表淤泥;壁板染为红色,象征莲花;梁柱与壁板相接,也就寓含了“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传统村落

江头村现存民居180多座、620多间,其中保留下来的元、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就有110多座,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整个古民居以徽派风格与桂北地方特色相融合。单体建筑基本上是二进或三进,排列整齐,多几座院子相排列,院落之间仅隔一道院墙。各家的院子都设有侧门,可以互通。

三个朝代的房子有着极其鲜明的对比:元代的房子抬梁封闭式的结构,矮小、黯然、独门;明代的房子穿斗式结构,有照墙窗,低矮、狭窄、昏暗;清朝时期的房子高大、宽敞、明亮、气派,青砖包墙到顶,山墙造型多样,竖有砥物,梁、柱、枋、檐,雕龙画凤,室内装饰豪华美观。古建筑群规模庞大,有奇特的“闺女楼”“进士街”“举人路”“秀才巷”。民居古色古香,气势恢宏,工艺精巧。

传统民居建筑布局十分崇尚风水。从选址来看,江头村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非常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整个村子西高东低,西面靠山,东面开阔,所以村落布局就顺应地势坐西朝东。

江头洲北临黄家坡,南依九仙山,西靠五指界,东向笔架山。村前的东南面有仙人山,东北面是将军山,如同两个卫士保卫着全村的安宁。村后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全村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一块“凤凰”宝地。

在护龙河畔,凤凰桥头的字厨塔是江头洲爱莲家族尊重知识、爱惜文字的文化象征。此塔是用来焚烧残废书籍、试卷、作业和字画等一切著有文学之物什的专用塔。族中有禁忌:族人子弟一律不得践踏文字。

在字厨塔的东南面50米外,有两座贞节牌坊。一座是秦淑贤贞节牌坊,为表彰翰林院庶吉士周绍刘的母亲秦淑贤,由清朝光绪皇帝御赐兴建。这座牌坊为四柱三间,正面顶部镌刻着“皇恩旌表”四个大字,两边的对联为“相夫以德冰霜操,教子成名玉骨贞”。牌坊背面两边的对联写着“贞操香溢兰房声扬漓水,范式辉增梓里誉播榕城”,左右分别刻有“冰清”“玉洁”的字样。

另一座是姚氏贞节牌坊。是为表彰恩贡生周廷召的母亲姚氏,也是由光绪皇帝御赐兴建。周廷召父亲早逝,母亲姚氏年纪轻轻就守节,独自抚养周廷召,而且教子成才。整座牌坊为四角三间三楼结构,刻工精良,雕塑细致,庄严秀丽,素洁大方,没有做传统的屋面、斗拱与突出的外饰,这或许是与江头洲周氏族人倡导的清廉与节俭有关。

在牌坊柱上还刻有表彰姚氏功绩的对联,正面写着“苦志孤诣松柏洁,坚贞独矢冰霜操。”背面的对联是“光垂简策寿并河山,名留桑梓德昭日月”。

牌坊多盛行于明清时期,是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在中国古代,能够拥有一座贞节牌坊是件无上荣耀的事情,这是我们今天无法体会得到的。而要得到这个荣耀就是以女子守节为代价。

有人说,每一座贞节牌坊,都埋葬了一位女人的青春,诉说了一位伟大女性的故事。虽然这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但江头洲秦氏和姚氏这两位封建女性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历史上,江头洲不但有一个种满莲花的“爱莲池”,老百姓还环绕全村种了许多莲花。在离姚氏贞节牌坊不远,方圆百亩的荷花,随风摇曳,清香四溢。夏日花开时节,更是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风景。

神秘的“姑娘节”

姑娘节是江头洲的一个傳统节日,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就有过姑娘节的习俗。

姑娘节,源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明末年间,江头村一贫寒人家的姑娘叫苦妹,她心灵手巧,非常擅长做漂亮的衣裳。苦妹出嫁后,村里人都叫她满姑。有一年农历五月十四,一只灵鸟将满姑的梳子叼走了。满姑不停地追赶,累了,在东山岩洞口一块大石板上休息,不想竟从此成仙。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就将她成仙的那天定为“姑娘节”。

姑娘节这一天,要挑选村里一位聪明漂亮、善良贤惠的“莲花仙姑”坐上花轿巡游,由四名轿夫抬着她从爱莲家祠出发,至东山岩洞口满姑成仙处祭拜。村里盛装打扮的姑娘们簇拥而行,踏着石板路,穿过护龙桥,绕道莲花池,走进举人巷,围绕整个村落巡游一圈。由狮子队领头,秧歌队、旱船队、排灯队,一路走一路表演。村民手提纸糊的莲花、鲤鱼等吉祥物紧随其后。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头洲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最后,村民们打起渔鼓,唱起彩调,宾客在古村巷道享受土腔土韵的文化盛宴。

江头洲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民俗,在流逝的岁月里弥漫着袅袅余香。

猜你喜欢

爱莲江头周氏
麦苗青青又一春
江头河社区的巨变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让你不来电
让你不来电
端午江头诗会
端午江头诗会
天 麻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