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

2019-12-30曾祥生

成才之路 2019年36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历史教学

加强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

曾祥生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甘肃 民勤 733399)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教育”情怀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文章分析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价值观塑造的必要性,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价值观塑造的有效策略,指出要对教材中相关资料加以整合,注重“家国情怀”塑造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G6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6-0024-02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解释”,这五大要素被认定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其中的“家国情怀”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从此处出发,通过对“人文”加以关注,能使学生的价值体系得到更为积极的构建。从“家国情怀”的培养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这种情怀进行提升,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为深刻的感知,还能够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而且,“家国情怀”并不是纯粹指向历史知识的积累、历史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还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性培养。因此,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极为必要的,尤其是“家国情怀”价值观的树立这一点。下面,本文对加强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价值观塑造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提升,能够使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促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国家有更高的历史认同感,并使他们能够从中找到一定的文化归属感。因此,“家国情怀”价值观的塑造是极为必要的。其一,此种价值观的培养,符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了“中国梦”的发展要求;其二,塑造“家国情怀”价值观,能够使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意识得到加强;其三,能够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正是因为有诸多的优势,所以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需要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进行塑造。

二、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价值观塑造的有效策略

1.对教材中相关资料加以整合

在整个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有很多,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教材。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其中的很多历史内容都蕴含了一定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得到有效的塑造,教师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充分整合。

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个知识点为例,在这个小节的教学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当时的中国仁人志士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的期望”。以此为基点,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就需要在实际教学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如“让学生能够先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的曲折、所受到的双重压迫,以及之后为了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再到后来所进行的斗争” 等,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迁移,进而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不断加深。当然,在某些时候,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如“中国民族资本的成长是极为曲折的,同学们能否举出具体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与“家国情怀”联系起来。此外,教师在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整合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被动接受的知识远不如他们主动去搜集的知识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搜集与“民族资本主义”有关的资料,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家国情怀”。

2.注重“家国情怀”塑造方式

在教学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投入“家国情怀”教育活动时更加积极,教师需要更加重视相关的塑造方法。而且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时候,既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又需要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感性,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此种价值观产生共鸣。所以,在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塑造的时候,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方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重要知识的理解上。

以“鸦片战争”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与之相关的历史博物馆、历史景点以及一些历史遗址参观处,如“虎门销烟遗址、圆明园遗址”等,从而使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其次,因为这个小节主要是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影响”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演讲比赛,让学生围绕着“鸦片战争的影响”展开演讲。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得到塑造。教师还可以将与之相关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其中凸显出来的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使学生能够对视频中的部分情节进行具体的评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此,便可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增强。

3.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

为了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得到塑造,教师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与道德素质,进而使自身的工作水平与质量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个小节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教师要使自身的素养得到提高,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理解教材知识,即“秦朝统一的过程、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采取的一些措施” 等。同时教师还要搜集与这个章节有关的史料与书籍,如《史记》《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等。这样的准备,能够使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系统的规划,进而熟练掌握体现“家国情怀”的知识点,如“郡县制、分封制”等。第二,教师要对有关的古籍以及历史典故有所熟悉,不断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历史中的“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在教学历史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三、结语

总之,“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素材非常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借助历史素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塑造,进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人文视野得到拓展,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金红.聚焦核心素养 培养家国情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3).

[2]林永彪.要理直气壮加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育——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4).

[3]朱文琪.指向深度学习的核心素养校本评价——以历史学科蕴含的家国情怀为例[J].历史教学,2017(11).

[4]黄桂兰,俞仙芳.瞬间与永恒——线上线下交互滋育“家国情怀”的新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7).

[5]任烨.多重解读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滲透与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2018(07).

[6]刘芳.立足家国情怀谈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历史教学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英语小话剧”对学生英语学习及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