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30田霄峰
田霄峰
【摘 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分娩的头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54±3.5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方式,研究组采取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高达100.00%,且在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状态及阿普加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分娩技术是一项成熟、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的技术。
【关键词】 无痛分娩;传统分娩;产科;产妇疼痛
分娩定义为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到母体娩出的全过程,作为人类繁衍后代的重要过程,虽然是生理性,但对产妇是持久而剧烈的应激源[1]。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严重时可以导致机体发生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少、酸中毒等情况。随着无痛分娩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产婦为了减轻生产时的疼痛而选择这项技术,且良好的分娩镇痛对于促进阴道分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旨在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分娩的头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54±3.51)岁,孕期38~41周,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55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妇选择标准为:无剖宫产适应证、无硬膜外禁忌证、产妇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且知晓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入院阶段进行相应的护理及准备工作,进入产程后,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方式,即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指导安慰,尽量消除产妇的畏惧,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指导其掌握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阵痛分娩镇痛技术,待产妇进入临产或第二产程时经硬膜外途径连续输入低浓度的局麻药(0.04%~0.1%布比卡因)和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1~2μgmL),6~12mLh,常规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对两组产妇分别记录产时、产后出血、分娩实际痛感、新生儿状态、阿普加评分。
1.3 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的实际疼痛感,将镇痛效果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明显有效,表现为患者无不适或稍感不适;第二等级为有效,表现为分娩过程出现酸痛但在忍受范围内;第三等级为无效,患者的腰腹部痛感强烈。总有效=(一级+二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检测数据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秩相关分析。P<0.05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产妇进行疼痛感评价。镇痛效果对比见表1。
根据表1分析可知,实施无痛分娩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痛感,研究组的总有效数为43例,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镇痛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降低疼痛感方面有着卓越效果。
根据表2可知,在产程用时方面,两组数据有较大差异性,P<0.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产程(6.23±0.50)h,相比对照组的(9.23±0.50)h缩短3h,产后平均出血量两者差异较小,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对于产妇尽早结束产程来讲,无痛分娩这项技术起到了作用。此外,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也有保障。
3 讨论
分娩是多因素触发的生理过程,目前关于分娩有多种理论和机制研究。产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产程是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可伴有子宫带有疼痛的收缩;第二产程是胎儿娩出期,在此时段内,产妇可能感到外阴及会阴烧灼样疼痛,此时应指导产妇屏气,正确使用腹压;第三产程是胎盘娩出期,医护人员应注意仔细检查胎盘完整性,预防产妇的产后出血[2]。分娩的痛感多来自于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盆底组织受压,阴道扩展和会阴延伸,疼痛感觉可经胸11~骶4神经后,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分娩往往与产妇的产力、产道、胎儿和心理因素有关。许多产妇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到生产的负面信息,对于分娩有畏难的心理,生产时产妇也可因恐惧不安、情绪紧张等因素不能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对于生产有延长生产时程的反向作用,且由于情绪改变,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等都可不同程度拖滞产程[3]。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除了进行传统关怀指导外,还可以在适当时候、产妇有意愿的情况下给予麻醉镇痛[4]。
无痛分娩是目前减轻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疼痛的最有效的手段,硬膜外镇痛可以让产妇在清醒、有意识的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且几乎没有痛感,有效降低了产妇对于生产的恐惧。但无痛分娩也有相应的禁忌证,即产妇有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感染未得到控制、原发或者继发性宫缩乏力、难治性低血压级大出血等。因此医师在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评价与检查。本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分娩方式,研究组产妇注入芬太尼、布比卡因等药物之后,镇痛效果显著,仅有2名产妇出现镇痛效果较弱的情形,这可能与麻醉操作技术以及个人体质差异有关,总体有效率高达100.00%。从表2看,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与传统分娩对于产妇、胎儿的安全影响没有差异。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镇痛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0.00%),研究组生产时长(6.23±0.50)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3±0.50)h,对照组出血量(180.54±10.47)mL小于研究组出血量(178.29±10.59)mL,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无明显差异。对表2进行数据分析可知,硬膜外途径连续输入低浓度的局麻药和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对于产妇和新生儿都安全。由于我国当前产妇分娩仍是剖宫产比例较高,相较国外无痛分娩的盛行,中国的无痛分娩仍然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
因此,本次研究可以得到结论,无痛分娩在减轻产妇妊娠疼痛、减少剖宫产对身体造成危害、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综上,医院产科应该重视无痛分娩的临床意义,减少产妇因为生产时的疼痛带来的不良反应及紧张情绪,为每位产妇的幸福感和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海冰.椎管内不同诱导方式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4):499502.
[2] 周艳鹏.浅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15):2987,2990.
[3] 王春香,姚秋香,穆傲霜,等.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04):331332.
[4] 马向莉.自控镇痛无痛分娩与传统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及产后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11(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