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使用责任制式带教管理的效果与价值
2019-12-30梅培莉
梅培莉
[摘要] 目的 观察责任制式带教管理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该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共60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在开展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培训,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式带教管理培训,对比两组新护士的具体培训情况。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所取得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使用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培训效果的显著提升,保证临床需求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也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责任制式带教管理;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a)-0121-02
对于新护士而言,在上岗之前必须接受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护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專业院校的基础教育之后进行规范的护理专业培训,是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护理人才队伍的重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才成长,致力于院校护理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1]。为正常有序地开展护士培训,帮助新护士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做好规范化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以此能够更好地建设医院的护理队伍[2-3]。护理培训是组成护理教育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实习生把所掌握的护理知识转换为相应的能力,这对于临床带教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从而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以便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这对于深化与延续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现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选取60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需要开展规范化培训的60名新护生进行研究,均为女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观察组最大年龄27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2.5±0.5)岁;对照组最大年龄26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22.2±0.8)岁;学历:24名本科、36名中大专。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1.2 方法
1.2.1 内容 新护士需要进行为期两年的规范化培训。岗前培训阶段的内容在于技能培训,即医德规范、文明素质规范、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风险意识、院感与职业防护、护理核心制度、CPR等。护理部统一安排新护士开展临床综合技能培训,培训前有必要通过摸底考试的方式来了解护士自身水平,完成培训后需要再次进行考核,关于详细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护理部按照制定好的培训目标继续拟定。
1.2.2 对照组—传统培训模式 选派护理部最为优秀的培训老师,专门负责集中培训新护士。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向新护士传授理论知识,经观看视频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操作,然后老师对关键环节与事项进行有重点地逐一讲解。完成培训后为便于新护士学习,各种资源需要在院内网平台上共享,如培训时用的课件、视频、操作流程等。针对培训内容,每月有必要开展一次或几次针对性考核,采用集中闭卷答题的方式考核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考核者需要按照不同项目进行,主要包括两种,即临床与模拟考核。结束培训后,进行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的抽考。
1.2.3 观察组—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 即在护理部培训的基础上,指定各病区教学组长为专属带教教师,负责开展责任一对一带教培训。每月初集中培训新护士,培训后科学地督促和指导新护士的相关训练与学习。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科室需要给每位新护士指派一名指导教师;月末关于新护士的考核由教学组长负责,在成绩达标的情况下,护理部还需要进行一次抽考,并在绩效考核中纳入该次成绩。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标准:对全部新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进行严格评估,优秀:成绩在95分以上;良好:成绩在85~94分之间;合格:成绩为80~84分;不合格:成绩不足80分。②考核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技能。③采用该院自制的新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客观评价,主要包括生活照顾、专业知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解决问题与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内容,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 统计方法
关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考核成绩
培训前,两组新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尽管两组均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考核
观察组技能成绩为(95.5±1.96)分、临床实践考核成绩为(78.5±2.41)分,对照组分别为(86.1±3.76)分、(65.2±3.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操作患者满意度高达93.33%,包括11例满意、17例一般和2例不满意;对照组仅为73.33%,上述指标分别对应的数值为8例、14例、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实践能力主要为护士在临床上充分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致力于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这项能力会对整个护理质量与安全产生直接影响,而规范化培训则指护士经过专业院校的基础护理后在临床科室内再次开展专业化的护理培训[4]。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表明,新护士经过规范化培训后能够促进自身专业能力与护理水平的显著提高,但是在实际开展临床工作中仍然不可避免出现各类问题,如不能扎实地掌握在学校学习的相关理论与技能,就不能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灵活自如的应用。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护士在所掌握的相关专科知识与专科发展的需要严重不符[5]。
通过应用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早期可以为新护士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临床环境,致力于专业成长与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以极大提高新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由于提高工作满意度,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该模式能够为新护士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与信念支持,安排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与操作技术娴熟的教学组长负责带教,能够更好地将新护士对于学习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帮助其更好地强化对专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分信心[6];同时,该模式给教学组所带来的压力、责任心与动力均比较大,能够将其潜力充分有效地激发出来;此外,有助于培养新护士和教学组长之间的感情。在建设护理师资队伍、发展护理管理工作与继续教育中,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始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7]。
在该次研究中,相比较于仅给予传统培训的对照组,观察组经责任制式带教管理后理论考核、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显著优势(P<0.05)。
综上所述,将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应用到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致力于新护士临床实践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显著提高,临床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为致力于提高新护士的培训效果,需要医院临床护理给予高度重视,离不开护士管理者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金萍,杨旭丽.新护士岗前培训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18,36(6):54-56.
[2] 赵文娟,张晓菊,黄喆,等.基于六步法课程开发模式的肿瘤科护士姑息照护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12):890-894.
[3] 倪衡如,陆燕,王爱萍,等.社区护士参与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和中医护理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 38(12):1530-1533.
[4] 董乐琦,王珍,邬利娜.消化内科新护士带教管理中应用层级培训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5):170-171.
[5] 刘莉.岗前培训联合临床路径教学在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8,25(3下旬刊):140-142.
[6] 何国浓,刘宏飞,魏冬梅,等.PDCA循环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17, 55(18):137-139,143.
[7] 钟瑞琼.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286-287.
(收稿日期:201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