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12-30蔡开俊
蔡开俊
摘要: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推动制造企业的发展中,国家也给予大力支持,比如今年降税释红利政策中制造业被重点关照。不过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虽然制造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较为宽松,但制造企业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制造企业经营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规范自身经营活动、提高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制造企业中也广受应用。本文首先阐述内部控制在制造企业中应用的意义,并分析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优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制造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资产的安全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运转,对企业来说,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是企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前提。而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资源的运用以及员工行为的规范性进行管理,确保企业现金、存货等的出入符合预定指标,减少或规避资产偷漏问题。而且,内部控制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为基础,促使财务人员在审批、编制报表等活动中更加谨慎,提高了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企业管理层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想要实现战略目标需确保各项制度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则企业缺乏系统性的约束手段,员工容易出现消极怠工、贪污腐败的问题,导致企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利于战略目标的达成。而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以制度推动员工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导致企业经营受损的概率,同时也加强上下级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制造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不过虽然大部分制造企业都建设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从内部环境、监督评价以及实际运行情况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内部环境不满足实际需求
同互联网行业相比,制造行业属于老牌行业,大部分制造企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使企业管理层级众多。但就企业发展重心而言,由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拓展业务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制造企业以往多将重心放在业务拓展上。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即便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滑趋势,但制造企业重心依旧侧重于规模发展。尤其是随着核心技术在企业提高竞争力中所占比重的提高,部分制造企业大力开展企业并购,通过并购有技术没资金的公司,制造企业可以快速获得相关核心技术,缩短研发时间[1]。但这种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制造企业的管理层相对忽视内部建设的更新,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管理层思想认识的不到位也使普通员工在工作中忽视内部控制,制约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二)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控制企业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其运行也受到监督评价机制的监管。但就目前来看,部分企业风险意识缺失,其所设立的监督评价机制多局限于对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正常的监督,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风险,未曾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考量。甚至部分制造企业所设立的审计部门权责受限,部分领导权力高于审计,监督评价工作受权力压制而无法完全展开,由此导致企业也难以全面掌握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企业风险。
(三)人员专业性不足
内部控制除了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员工行为外,还可以提高企业防范分析的能力。但一方面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上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企业不重视管理人员招募,内部人员数量过于精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财务人员多身兼多职,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人员缺乏足够的精力去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忽视风险评估。另一方面,人员考核标准的宽松也导致企业对人员行为的约束力度不足,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人员缺乏经验,影响风险评估效果,导致企业账实核对、成本控制等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四)内部控制制度落后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依旧以原本框架为主体,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虽然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但潜藏的风险依旧存在,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一定会制约企业经营发展[2]。而在企业重新制定出新制度的这段时间里,潜藏的风险以及未被制度监管到的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三、优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结合问题深层次产生的原因针对优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制造企业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思想建设
在企业人员内部控制思想认识的加强上,首先要梳理内部组织机构,通过设立统筹管理小组、领导组以及日常管理小组,分别由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者、各部门领导和经理层、专业管理人员组成。其次,通过集体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加强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思想的培养,拓展人员知识储备,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懂内控、人人执行内控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在监督评价机制的完善上,制造企业可以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借助风险识别,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内部控制运行中出现以及潜在的风险。其次,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对风险的威胁性以及风险成因进行分析,给予管理人员改进线索。最后,通过风险应对措施帮助管理人员完善优化措施。在这过程中制造企业要注意风险识别范围,确保其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管。比如,对于新设立部门、新开辟业务也要及时统一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实现系统化管理。
(三)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加强人员的专业性是制造企业保证各项制度可以操控合理的重要前提,在人员的管理上制造企业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岗前培训环节。制造企业在招募到新人才后要加强岗前知识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其次,加强岗中培训,尤其是针对原有企业人员,理论、实践两手抓。最后,企业还需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提高考核的合理性,从而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权责
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制造企业首先要借助监督评价机制掌握自身的不足,然后借鉴其他企业优秀经验进行优化。其次,以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为框架,以及部门属性将权责划分到具体个人,并在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比如在重要的岗位采用定期轮换制度,从而减少相关人员舞弊的机会[3]。在其他岗位以及无法实施轮岗的职位上,通过各岗位职责手册、流程等的交流来增加人员对各环节内部控制的认知,规避风险的同时防止人员流动带来的影响。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虽然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但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制造企业应转变以往重业务的管理思想,将重心放在内部建设完善方面,积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为未来企业经营打好一个坚固的基础。当下,制造企业还需要提高制造企业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思想建设、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以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权责,从而推动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潘正利. 浅议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7(16):106.
[2]李庆庆. 浅析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3):35-36.
[3]梁嵩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 纳税, 2018, No.197(17):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