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一例

2019-12-30汪辉德

上海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胸科神经病理性

翁 艳 钟 庆 杨 岸 汪辉德 叶 菱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肺癌术后3月余,纳差、乏力1月余,剧烈疼痛1 h”于2018年5月13日收入简阳市人民医院。患者于入院前3月余,因肺部占位性病变在外院就诊,于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癌根治术+左肺下叶楔形切除术、胸膜粘连烙断术”。术后1月余,患者左侧胸部手术切口区域疼痛、麻木,未予以特殊处理。入院前1个月,患者左胸部持续性针刺样疼痛,进行性加重,每日有间断性枪击样爆发痛5~10次,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9~10分,明显影响患者睡眠,导致其精神差、食欲差,影响日常生活。入院诊断:肺恶性肿瘤pT4N1M0(ⅢA期),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躯干骨继发恶性肿瘤;癌性疼痛;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

该患者既往在外院和本院肿瘤科门诊接受药物治疗:卡马西平100 mg, 2次/d;普瑞巴林75 mg, 2次/d;氨酚曲马多片37.5 mg, 2次/d;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 12 h/次;盐酸吗啡缓释片30 mg,1次/d。但疼痛控制不佳,NRS评分仅下降1~2分。入院后,患者疼痛加重时予以盐酸吗啡注射液4 mg,每12 h皮下注射1次,并加量至8 mg,每12 h皮下注射1次,爆发痛发作控制<3次/d,NRS评分稍有下降。

入院后1周,患者已行化学治疗数日,但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控制仍欠佳,NRS评分5~8分,爆发痛时可达10分。遂请疼痛科会诊,体格检查见患者左背部肩胛线至左胸腋前线有一长约20 cm手术瘢痕,其前下部可见一长约3 cm手术瘢痕,神经支配区域为T4至T8。患者疼痛分布区域为手术瘢痕所在区域,棉签擦拭该区域皮肤存在麻木样感觉异常,为痛觉过敏现象。

疼痛科建议调整药物治疗,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治疗癌痛为辅,故加用加巴喷丁胶囊0.3 g,3次/d口服抗神经病理性疼痛;阿普唑仑20 mg睡前口服以改善患者睡眠;并予阿米替林片25 mg,1次/d抗抑郁治疗。治疗3 d后患者PTPS仍未有效控制,NRS评分几乎无改变,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转诊至疼痛科接受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治疗。

治疗过程中患者取右侧卧位,将迈瑞M9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纵切脊柱,定位T5棘突,向躯体左侧平行移动探头,显示竖脊肌所在位置(图1)。

A 竖脊肌 B T5横突

完成定位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超声探头套无菌探头套,以平面内技术于竖脊肌下方注入0.20%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纵轴视图显示整个穿刺针位置,根据注射药液情况实时调整针尖位置。当出现竖脊肌深面梭形扩张、上下流动的低回声图像时提示药液注射成功(图2)。拔针后,按压注射点5 min以确保无活动性出血。

Δ为针所在位置 A 竖脊肌 B 药液 C T5横突

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良好,操作、注射过程耗时10 min。休息30 min后,用棉签酒精法测试镇痛平面,患者不能准确描述,NRS评分评估疼痛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疼痛程度减轻约30%,遂转回肿瘤科病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必要时于3~5 d后行第2次或其他疼痛介入治疗。

术后当夜,患者疼痛明显加重,NRS 10分,予盐酸吗啡注射液8 mg皮下注射(间隔4 h)两次才获缓解。术后第1天晨,疼痛科第2次会诊,考虑患者疼痛加重可能系术后炎性反应所致,予美洛昔康抗炎止痛治疗,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后24~48 h可能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患者和家属表示理解,并愿意3 d后若疼痛仍无改善,接受进一步治疗或转上级医院。

术后第2天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未再出现爆发痛,NRS评分降至0~1分。治疗后1周内每日随访NRS评分均维持在1~3分,无爆发痛。治疗后第2周,行第2次ESPB巩固治疗,患者NRS评分稳定于0~1分出院。出院后1周,1、3、6个月患者于疼痛门诊随访,PTPS控制良好,仅以加巴喷丁胶囊0.3 g 每晚口服维持,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每12 h口服1次,治疗癌痛,NRS评分维持0~1分未再反复。

2 讨 论PTPS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为胸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25%~47%,主要使用NSAID、阿片类镇痛药物和神经病理性镇痛药物治疗[1]。

2016年,Forero等[2]报道了ESPB在4例胸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包括1例慢性胸痛、1例肋骨骨折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2例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前行ESPB用于术后镇痛治疗,方法为在T5平面旁开3 cm,借助肌骨超声引导自头侧向尾侧采用平面内技术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测试平面为T2至T9,内外平面可涉及整个注射侧的侧胸壁范围。此后,ESPB先后被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3]、高龄胸-胸联合手术[4]、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5]、肿瘤性慢性疼痛[6]、胸科和肋骨骨折手术[7-8]、早产儿腹股沟疝修补手术[9]、儿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前列腺癌根治术[11]、髋部和股骨近端手术[12]等镇痛。ESPB的阻滞平面可选择T2至L4,镇痛效果确切。

本例患者尽管不能排除癌痛的混杂因素,但是PTPS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更为明确,但调整其药物治疗方案后治疗效果仍不佳,故考虑需借助微创介入治疗进行进一步治疗。肋间神经阻滞、胸段硬膜外阻滞、胸椎旁阻滞、脊髓电刺激、脉冲射频等治疗方法均可用于PTPS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并发症和失败率[13]。ESPB操作相对简单,几乎不会发生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加之基层医院疼痛门诊设备所限,ESPB更为适用。

本例患者ESPB治疗后第2天NRS评分由治疗前的5~8分降至0~1分,可排除其他药物治疗效果,ESPB治疗此例PTPS疗效确切。本例患者ESPB治疗药物为0.20%的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未加用糖皮质激素,主要是考虑ESPB是筋膜间阻滞,通过大容量、低浓度的局部麻醉药作诊断性治疗,为进一步治疗(如持续阻滞)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治疗当夜出现疼痛反跳现象,提示疼痛科医师行ESPB此类筋膜阻滞治疗后可考虑予口服NSAID以减少患者不适。

猜你喜欢

胸科神经病理性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预防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麻醉相关措施研究进展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주간지 편람
越测越开心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