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大新教授“润舒滴鼻油”治疗鼻槁的临床研究*

2019-12-30魏然王嘉玺姜辉丁雷

关键词:明胶体征鼻腔

魏然 王嘉玺 姜辉 丁雷

鼻槁是指以鼻中干燥、鼻塞感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腔疾病[1],患者轻则自觉鼻腔干燥、结痂;重则出现鼻黏膜萎缩、鼻腔异常宽大、失嗅、鼻内黄绿色脓痂并有臭味、鼻出血等,西医学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可参考本病辨治。鼻槁病因复杂,随环境、气候、职业等外在致病因素的变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滴鼻外治是鼻槁的中医特色疗法[2],刘大新教授经验方“润舒滴鼻油”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效果显著,有必要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更好的评价其治疗鼻槁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发扬中医药优势,为解决鼻槁治疗难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同时总结名老中医临案学术经验,将之验证于临床并予传承。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2017年6月~2018年12月诊断鼻槁患者共15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82例,年龄均在20~70周岁之间。三组间患者年龄构成比(P=0.357)、性别构成比(P=0.434)、入组时量化表总积分(P=0.148)均具有可比性。

1.1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3]:有鼻塞、鼻衄、嗅觉障碍、臭鼻痂、头痛及鼻咽部干燥等。检查见鼻黏膜干燥、糜烂,易出血,鼻甲缩小,下鼻甲尤甚,鼻腔宽或有灰绿色脓痂充塞,严重者外形可见鞍鼻,咽后壁黏膜干燥,有痂皮附着。

②中医诊断标准[4]:以鼻中干燥鼻塞感,易鼻出血,或有嗅觉减退丧失,或有鼻气臭秽,或有头痛为主要症状。鼻腔检查:鼻黏膜干燥,萎缩,鼻甲缩小,鼻腔宽大,鼻腔黏膜上可有黄绿色干痂附着。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20~70周岁;

②以鼻腔干燥为第一主诉,持续发作3个月及以上;

③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经专科检查罹患急性鼻炎、鼻窦炎、干燥综合征、鼻梅毒、鼻硬结病、鼻结石、鼻腔良恶性肿瘤者;

②有严重的器质性或精神疾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④3个月内参加其它临床研究者。

2 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类型

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

2.2 随机方案的产生及隐藏

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按1∶1∶1分配,由统计软件SAS 9.3产生随机方案,根据随机方案由统计人员对药品进行编盲。

2.3对照

研究所用试验药剂及对照药剂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制剂室制作,分装贮存于5ml棕色塑料软瓶内,质量标准可控且稳定。

2.4 盲法

研究采用单盲,即对研究者设盲。研究过程中,根据受试者的就诊顺序发给相应编号的药物。

2.5 伦理

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JDFIRB-2017033001

3 治疗方法

3.1 药剂分组及组成

3.1.1 实验组(润舒滴鼻油)

润舒滴鼻油组成:炙黄芪、白芷、丹参、麦冬、百合、薄荷、麻油,并加以明胶海绵颗粒赋形剂调和而成。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打碎成颗粒状。

3.1.2 阳性对照组:润舒滴鼻油去除赋形剂(明胶海绵颗粒)

3.1.3 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明胶海绵颗粒。

3.2 用法用量

采取仰卧位,悬头使鼻部低于口咽部,鼻孔朝上,每侧鼻腔点药2~3滴,3~5min后坐起,每日3次。每位患者发药共4支。

疗程:连续用药14天完成整个试验周期,结束试验。

3.3 合并用药规定

①实验期间不得加用与治疗本病有关的中、西药品;

②实验期间不得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埋籽等与治疗本病有关的疗法。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①人口学资料:出生日期、性别、身高、体重、民族、职业。

②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病程、既往病史和治疗史、过敏史、合并疾病及用药等。

4.2 疗效评定标准

实验前后进行鼻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表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恢复正常,体征基本消失,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N≥90%;

显效:治疗后症状接近正常,体征大部分消失,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66.67%≤N<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较前减轻,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33.33%≤N<66.67%;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N<33.33%。

表1 鼻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表

4.3 安全性指标和评价

①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试验前后各检查一次);

②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发生率(随时详细记录)。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统计推断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组间年龄构成比较(表2)

表2 各组年龄的比较

2组间性别构成比较(表3)

表3 各组性别构成比较

3组间入组时量化表总积分比较(表4)

表4 各组入组时总积分的比较

4组间等级疗效比较(表5)

表5 各组等级疗效的比较

5组间总有效率比较(表6)

表6 各组总有效率的比较(例,%)

讨论

鼻槁是鼻部的一种常见病,西医的萎缩性鼻炎及干燥性鼻炎属于此类范畴。本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与营养条件、生活水平、经济程度、职业状况、地理环境相关[5]。目前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明,后者多因鼻炎、鼻部手术等导致鼻黏膜受损所致。临床多表现为鼻及鼻咽部干燥感、鼻塞、鼻咽异物感、鼻出血、头痛、头昏、烦躁、空鼻征等。鼻内镜下可见鼻腔宽敞,可直视鼻咽部,下鼻甲黏膜萎缩,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鼻腔大量覆盖绿色痂皮,鼻咽部可见脓痂覆盖,严重时可见下鼻甲骨质萎缩[6]。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单一,主以鼻腔冲洗、改善营养、或通过手术缩小鼻腔,减少鼻腔通气量,减少水分蒸发来缓解鼻腔干燥感,但效果不尽如意,故中药治疗占有很大优势[7]。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外用[8]及针刺疗法。鼻腔黏膜下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无肝脏首过效应,受蛋白水解酶影响小,相比口服给药是有效治疗途径[9]。将具有祛腐生肌、抗炎消肿、滋润鼻腔的中药制成滴剂局部鼻腔黏膜给药,作用直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节约成本,患者接受程度高,疗效满意[10],是鼻槁的中医特色疗法。

历代医家认为鼻槁病因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气通于鼻,鼻为肺之窍,鼻窍失濡,津液枯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虚损;久病入络,络脉淤阻,淤水内停亦不能上荣鼻窍,发为鼻槁。鼻槁临证主要分为阴虚肺燥证、肺肾阴虚证、肺胃郁热证、气虚血瘀四类证型,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生肌为主[11,12]。

刘大新教授经验方“润舒滴鼻油”由中草药复方加以明胶海绵颗粒赋形剂调和而成,其中中药成分包括蜜炙黄芪、白芷、丹参、麦冬、百合、薄荷及麻油,起到益气活血、养阴润燥之功。组方药材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具有抑菌消炎、抗氧化、改善循环、修复损伤等药理作用,如黄芪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扶正补气之功效。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类成分等。这些成分使黄芪具有敛创生肌作用,研究报道黄芪对小鼠胃溃疡有很好的抑制及修复作用[13]。白芷辛温,芳香走窜,通窍止痛,在治疗鼻炎方面有广泛应用,其有效成分香豆素、挥发油具有抗炎抑菌、活血化瘀作用[14]。百合性微寒,味甘,入心肺胃经,有养阴润燥之功。百合中的多糖、皂苷具有抗炎、抑菌作用,同时可以促进黏膜分泌物量增加[15,16]。麦冬性微寒,入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燥之功。麦冬的水提取物及皂苷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改善肺脏损伤的药理作用[17]。丹参性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之效,更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丹参酮具有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抗菌消炎作用[18]。薄荷芳香走窜,具有消炎止痛,促进鼻黏膜修复的作用,有利于药物释放,增强鼻黏膜对药物的渗透作用。可使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并反射性的引起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调整血管的功能。薄荷醇还能促进分泌,稀释黏液[19]。

研究结果表明:“润舒滴鼻油”应用于鼻槁疗效最优(P<0.05),其中除了蜜炙黄芪、白芷、丹参、麦冬、百合、薄荷及麻油重要中草药成分外,加以明胶海绵颗粒作为赋形剂,比单纯应用中草药制成滴鼻油更具较好疗效(见表5、6)。因为滴鼻剂多为液体,不易存留于鼻黏膜,仅短期改善鼻部症状;若混加以明胶海绵颗粒为赋形剂,其自身具有组织修复作用,且无毒无菌,增加药液附着时间,使中药成分更充分经鼻黏膜吸收,更好的缓解局部症状。

鼻槁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方法缺乏统一性、规范性[20],可考虑应用鼻内镜显像系统,通过影像学证据,客观评估患者治疗情况。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印证“润舒滴鼻油”外用治疗鼻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尤适用于基层,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明胶体征鼻腔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鼻腔需要冲洗吗?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
浅谈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