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七届第三次编委扩大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2019’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总第21次学术会议)

2019-12-30王云丽朱鲁平韩朝程雷

关键词:鼻炎教授手术

王云丽 朱鲁平 韩朝 程雷

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之际,2019年10月26日,《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七届第三次编委扩大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2019,学术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主办,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天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来自全国多省市的96名杂志编委和从事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耳鼻咽喉科同道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常务副总编程雷教授主持,首先由总编唐有法教授致开幕辞,对各位编委及同道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及诚挚感谢。之后,海慈医疗集团张启顺院长致辞,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代表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并向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表达了由衷敬意,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唐总编对杂志编委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杂志社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及研讨提供了平台,并将致力于将编委会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对于杂志如何适应当前需要还需进行进一步讨论,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努力使杂志呈现崭新面貌。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同时设有圆桌学术讨论,让代表们能充分交流、讨论。此次会议还将评选2018年度杂志优秀编委及2017年度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优秀论文并给予表彰。

大会合影

本刊常务副总编程雷教授专题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正式开始,首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雷教授以“局部过敏性鼻炎:真实还是假象?”为题,开始了大会的第一个专题讲座。程教授首先介绍了鼻炎的分类。他阐述鼻炎并无公认确定的分类,大体可分为过敏性鼻炎(AR)和非过敏性鼻炎(NAR)。局部过敏性鼻炎(LAR)是一种因鼻黏膜产生局部过敏反应而缺乏全身特应症表现(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阴性),是一种临床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相似的疾病实体。LAR的免疫学特征包括鼻部Th2细胞过敏性炎症,过敏原鼻激发试验阳性,鼻部产生特异性IgE和炎性介质,过敏原特异性嗜碱粒细胞活化,血清中未检测到特异性IgE。LAR的临床特征与AR相似,鼻痒、水样涕、打喷嚏为最常见症状,与结膜炎相关,并伴有下气道症状,症状大多呈中-重度,不仅限于成人发病,36%的患者为儿童期发病,随着时间呈加重倾向。LAR与NAR的差异性表现为年轻人多见,多见于女性,患者不吸烟,有特应症家族史,症状更为严重。程教授还介绍了LAR的鉴别诊断,重点分享了LAR的诊断流程,当皮肤点刺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鼻黏膜激发试验是进一步确诊的关键。程教授还介绍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的四个相关指南的诊断流程,以及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及免疫治疗在LAR中的应用。他强调鼻用抗组胺药比口服抗组胺药对于LAR更有疗效。LAR是系统AR的一个阶段,要根据不同时期制定更好的诊疗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余洪猛教授的讲题为“复发性鼻咽癌的手术治疗”。他首先对鼻咽癌进行了背景介绍,有7%~13%和10%~40%的患者放疗后有局部残留及复发。复发性鼻咽癌(rNPC)再次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2%~28%。传统的rNPC手术是以开放入路为主,有手术视野狭窄、显露不完全、手术创伤大、术后瘢痕形成等严重缺陷。rNPC的内镜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的不足,但要掌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余教授介绍了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标准对rNPC的临床T分期。关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内镜手术最初适用于早期复发性鼻咽癌,而肿瘤细胞已侵犯至咽旁间隙或颅底骨质者为其禁忌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颅底外科团队的研究证据表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T3、T4期rNPC是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复发性鼻咽癌切除术可分为4种类型,结合影像学资料,余教授详细介绍了四类切除术的切除范围、临床应用及术后疗效。他认为经鼻内镜鼻颅底手术的重点是识别和保护颈内动脉,针对病变累及颈内动脉的情况,制定鼻咽癌颈内动脉手术前的评分量表和鼻咽癌颈内动脉处理的分级策略。余教授进一步给与会者分享了内镜下复发性鼻咽癌的手术视频及鼻颅底重建技术的手术技巧。

本刊常务编委余洪猛教授专题学术报告

本刊副总编董频教授专题学术报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董频教授做了“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与耳鼻喉科疾病诊治”的报告。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热潮、80年代的第二次热潮以及2010年的第三次热潮。在第二次热潮中,出现了两个医学专家系统:MYCIN系统和Watson系统。随着机器人手术的出现,AI在图像识别协助诊断,专家系统规划治疗,术前规划,术中辅助,术后康复中发挥作用。文献报道显示,AI在辅助检查领域有较高的准确率、识别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他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在术中及术后的应用。经口机器人手术的优点有视野放大10-15倍,创伤少,出血少,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缺点是术野暴露困难,器械之间相互干扰,病变较大时需多次调整以及需助手配合等问题。现有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自身缺陷有触觉反馈功能缺失,手术费用昂贵,手术成本较高。董教授介绍了柔性机器人技术和虚拟机器人技术。董教授介绍说他的团队正在研发适合国人解剖特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进化,智能化,高性价比,支撑喉镜操作系统及手术机器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陈陆泉主任汇报了“新吾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的临床研究”。他首先介绍了2017年4月“世界针联中医针灸北京传承基地”落户北京同仁医院,并回顾了北京同仁医院的发展历史。针刺治疗鼻炎被列入美国最新诊疗指南推荐。在鼻炎治疗中,现代针灸常取的穴位有风池、迎香、上星、印堂、曲池、足三里。针刺频率为隔日1次,至少每周3次,共治疗10次以上。针刺蝶腭神经节法创立于1968年,与常规针刺方法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方法简便,取穴精炼,对症明确,使用方便,效果明显,高效持久,费用低廉,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北京同仁医院治疗了20万例患者,慢性鼻炎的有效率为90%,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率为70%,慢性鼻窦炎的有效率为52.4%。他分享了内镜下观察到的针刺前后的鼻黏膜改变。针刺蝶腭神经节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针灸工具和西医解剖理论的结合。他最后介绍了北京同仁团队在此领域的文献报道及该疗法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鼻炎鼻窦炎的圆桌讨论由程雷教授主持,他提出了鼻窦炎治疗的中西医差异和围术期治疗等相关问题,供大家讨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的田道法教授介绍了不同医疗体系对鼻炎的认知不同,分享了中医治疗的理念,以及中药组方的临床应用。上海九院的王佩华教授提问说,关于中药外用是否适宜?比如治疗鼻窦炎的口服液用于窦腔及鼻腔的冲洗,是否符合药物适应证?田道法教授就此问题指出,中医药的辨证施用不仅是药物内服,还适用于外敷或冲洗,这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一个方面。中医的症候和西医的临床表现有交叉又有区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夏交主任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朱鲁平主任分别分享了各自在国外医疗机构访学的心得体会。夏交主任阐述了国外鼻窦炎规范化治疗及术后复查的国内外差异。朱鲁平主任介绍了她所访问的美国加州旧金山医学中心的临床实况,对中外医学生的培养,疾病的诊治理念,疾病诊治的规范化流程的中外差异作了介绍。例如,额窦炎的术式选择和术后复查的时间,国外更普遍采用了Draf手术方式,这和国外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窦炎伴鼻息肉高患病率有关。程雷教授就术后复查的问题,建议参照相关文献研究,由术后1周复查换药推迟到术后2~3周。

耳鸣耳聋分会场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剑宁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韩朝教授主持,韩朝教授提出低频听力下降和高频听力下降的临床治疗策略,由大家讨论,韩朝教授先阐述了低频听力下降的可能病因是梅尼埃病早期阶段或偏头痛在耳部表现的可能,其治疗倾向于口服药物结合鼓室注射激素,而高频听力下降需要鉴别是否是突发还是既往已经存在,从而决定治疗方案。冷辉、陈晓平、怀德教授等和各位参会编委积极发言,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特殊案例,与会者围绕上述问题各抒己见,分别讨论了治疗方法,建议首选鼓室注射激素治疗而不是耳后注射。陈晓平教授指出了甘露醇的使用和对高压氧的新认识,冷辉教授介绍了罕见疑难病历的诊治,让大家获益匪浅。接着根据大家的提问,韩朝和张剑宁教授主持了听力下降伴耳鸣的处理策略的讨论,专家认为改善听力下降是首要任务,包括使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韩朝教授强调治疗耳鸣不能忽视患者睡眠和情绪状况,而这两种情况的改善公认中医药更有优势。对于刺激迷走神经的西医策略和中医针灸策略,重点还在于中医针灸。经过短短一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与会者对耳鸣耳聋治疗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提高。

下午四点程雷教授主持了杂志的编委会议,唐有法总编委托田道法教授做了编委会的工作总结,田教授汇报了杂志2018年的收稿及刊用情况。2018年共收稿件362篇,刊登139篇,刊用率28%。稿件来源最多的前三位省市分别是上海、江苏和广东。其中涉及各级科研课题的稿件44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篇)。之后田教授介绍了稿件的栏目分类、科目分类的文章占比情况。针对编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今后任务,广大委员踊跃发言。针对杂志名称是否变更,出版周期是否改为月刊提出了中肯意见。综合大家意见,不建议杂志更名和改为月刊。唐有法总编最后宣布当选2018年度优秀编委人员名单,他们分别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的余洪猛教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王佩华教授,上海市中医医院的郭裕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梅祥胜教授。会议评选出201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3个,二等奖2个。唐有法总编、程雷教授和田道法教授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

10月27日的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马有祥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明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玉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陈玉赞教授主持。首先,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业海教授进行专题报告“部分耳鼻咽喉疾病的经络穴位治疗初探”。刘教授对中医经络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行了临床转化,他目前取得了4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并已开始产业化。他将经络穴位治疗应用于部分耳鼻喉科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梅尼埃病、耳鸣、鼻出血等疾病,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刘教授提出了个体化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了针灸按摩、穴位贴敷等方法。并演示了个体化治疗的部分病例及治疗效果。

田道法教授作了“反流性咽喉疾病问题探讨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演讲,田教授指出反流性咽喉疾病(LPRD)病因不明,机制不清,治疗目标盲目,需探索的问题较多。LPRD发病机制有酸性反流和非酸性反流。胃反流引发上呼吸道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主要物质是胃蛋白酶家族。上气道-消化道胃蛋白酶的来源有血源性扩散的,局部组织产生的,微量吸入的反流性胃内容物中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经受体结合途径进入细胞内,一旦环境pH值合适,胃蛋白酶将重新激活并造成细胞损伤。之后他介绍了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的相关问题及毒副作用。阐述了关于LPRD与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的相关问题并介绍了2015版的LPRD中国专家共识,包含LPRD的诊断、主流治疗。LPRD的中医治疗理论特点是整体观,核心是辨证论治与个体化治疗。田教授介绍了针对LPRD的发病机制的中药调控途径、中药药理效应的特点以及中医对LPRD的基本认识及常用方药。

王玉明教授汇报了“谈中医靶向治疗—引经药”,介绍了西医靶向药物治疗的优点及局限性,阐述了中医治病的模式和境界。全身辨证论证是辨别患病机体在经络、脏腑、气血等当时所处的生理、病理状态(机体反应状态)。局部辨证论治是根据局部病变的特性(寒、热、虚、实)进行治疗。“治病必求于本”的实质是中医的靶向思维,王教授介绍了中医的靶向思维之源及两个步骤,中医靶向思维的萌芽,中医靶向药物治疗的归经理论及引经药。他结合中医古籍,介绍了引经与靶向治疗,药引与靶向治疗,药引之具体应用。

最后,唐有法总编致闭幕辞,他代表杂志社呼吁全体委员将任重道远,需要继续为提升杂志高质量的内涵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鼻炎教授手术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刘排教授简介
手术之后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手术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