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9-12-30叶晨琳
叶晨琳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严重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式教育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评,就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1]。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一文中特别强调,“教育幼儿,第一步就是要承认幼儿是活的……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幼儿”[1]。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可见“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2]。针对传统教育扼杀幼儿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弊端,他认为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在于:一是要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二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此,他首先提出了对幼儿要实行“六大解放”。第一,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思;第二,解放幼儿的双手,使之能干;第三,解放幼儿的眼睛,使之能看;第四,解放幼儿的嘴,使之能讲;第五,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第六,解放幼儿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学习的东西[3]。这些教育理念正是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倡和需要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迄今仅有阮素莲(2002)《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与儿童创造力培养》、韩冰清(2002)《论“六大解放”及其实施——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启示》等少数几篇相关学术论文,而有关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音乐教育培养的研究则更为少见。[2]
陶行知“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抛开了讲求师道尊严的中国传统教育观,批评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一切为了考试、分数体现一切的思想,回答了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问题,提出了要站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高度关注幼儿教育的观点,教师、家长各负其责、共同配合,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革。
一、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大胆地去想象和创造,创编新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1]。要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先要把幼儿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人脑是意识的源泉,在音乐教学中,解放大脑就是让幼儿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创造。
比如幼儿在歌唱活动的学习当中,以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为例。这首歌的歌词为: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在这首歌的教学中,创编歌词内容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理和筛选,创编出节奏相同但是歌词不同的内容。比如:我爱我的青蛙,青蛙怎样叫?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每一个年龄段,由于幼儿的经历和喜好的不同,他们所创编出来的歌词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自己的创编内容进行讲解,让幼儿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想象,自觉做到融会贯通。
“思想贯通,便等于头脑解放”[3],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更多的是要鼓励幼儿去思考、想象、联想和创造。当然,在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之前,我们需要培养幼儿积累一些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们用聆听、观察、想象、对比等方法探究歌曲的内涵,感受歌曲的节奏、情感、速度、表达形式、风格特征,激发对歌曲的兴趣,引导幼儿们对相同类型和题材的事物进行联想,创编新内容,这样才能够培养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根据不同音乐内容自觉表现不同的体态动作,通过肢体去感受音乐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对于小幼儿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幼儿的创造力”[4]。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他提出要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等作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幼儿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从生活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蒙台梭利提出应当重视幼儿的感官教育,即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这一点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音乐活动中,韵律活动是其中一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来体现音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态律动学”。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由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人的身体包含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是人的体态活动。”由此可见,韵律活动需要孩子孩子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通道进行参与。[5]
比如在韵律活动中,教师想让幼儿体验小提琴曲《紫色激情》。这是一首很欢快的音乐,但是如果想让幼儿通过倾听去理解此音乐,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可尝试为这首音乐创编一个故事:在深深的大海里,有一个章鱼哥哥,觉得很孤单,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就是那只孤单的章鱼哥哥,请小朋友们听着音乐,看老师,说一说章鱼哥哥都干了什么事情?(吹泡泡和游泳),那我们跟着音乐来和章鱼哥哥一起吹泡泡、游泳。这是音乐的A段,让幼儿通过听音乐、做动作,对本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和音乐的节奏有了全面的理解。接下来是音乐的B段,章鱼哥哥游着游着,看见了一群小鱼,它们会怎么样呢?两个教师合作示范,小鱼一直顶着章鱼的手心,教师边游戏一边念:小鱼小鱼向上游、小鱼小鱼向下游、小鱼小鱼转圈游、小鱼小鱼游游游。小鱼小鱼向上游、小鱼小鱼向下游、小鱼小鱼转圈游、小鱼小鱼快快跑。幼儿观察完老师的示范,自行模仿,通过效仿,提高感知力,进一步发挥幼儿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让幼儿两两一组进行游戏,最后可以跟着音乐来。
在这个韵律活动中,我们解放的不仅是幼儿的双手,还解放了幼儿的身体,通过模仿,积累经验,让幼儿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幼儿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推进无意识的创造。
三、解放幼儿的眼睛,让幼儿通过图谱的形式去观察,进而理解和记忆歌词
俗话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在陶行知看来,解放幼儿的眼睛,需要教育者常带幼儿走出教室,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通过对大自然、大社会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观察才能激发思考,教师、家长有责任解放幼儿的眼睛,帮助幼儿把“眼睛”擦得更亮。我们要去引导幼儿正确地观察,让幼儿通过观察图谱的形式,增进理解和记忆歌词。
例如在歌唱活动部分,教师一般要借助图谱的形式让幼儿去理解记忆歌词。大班歌曲《买菜》的内容比较多,歌词内容如下: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呀、鱼儿蹦蹦跳。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嘿!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通过清唱,让幼儿倾听歌词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各种图片,通过再次倾听,鼓励幼儿摆放图片的顺序。最后,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并且记忆歌词。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图谱内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及记忆。艺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音乐也是如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对比中寻找共性和差异性,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力,感受歌曲的内涵。[6]
四、解放幼儿的嘴,使幼儿讲述在音乐倾听中所理解的内容,增长知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4]。幼儿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幼儿只有获得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他们通过提出问题,交流思想、立场和观点,增长新知识,激发新思想。
教师在歌唱活动的教学中示范演唱,让幼儿仔细倾听,向幼儿提问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给予肯定的眼神或掌声,激发幼儿们的表达热情,调动其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积极表达或者进步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并引导他们大胆表述。对于一些表现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也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更加耐心地鼓励他们克服胆怯心理。通过有趣的示范,幼儿个个跃跃欲试,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容易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幼儿多问,通过解放幼儿的嘴巴,多问、多说、多表达,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五、解放幼儿的空间,根据歌曲的内容,带幼儿到相应的环境去,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小幼儿从鸟笼中解放出来”[4]。解放幼儿的空间主要是反对鸟笼式的教育,我们要尽量让幼儿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让幼儿有机会向自然发问,有机会与万物为友,有机会向古今中外学习。从而激起幼儿对大自然以及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
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引领幼儿接触相应的环境及情景,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如在春天时,教幼儿学习歌曲《迎春花》,可带幼儿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去看看迎春花。总之,教学方式应当根据活动内容的需求,并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可利用在幼儿园的内部活动,并引导家长利用周末或者放假时间,多多地带幼儿到户外去走走,多接触大自然,积累感性经验。
除此之外,在音乐活动当中还涉及到幼儿对动作甚至是队形的掌握。幼儿在韵律活动中通过对老师所示范的观察模仿学习,逐步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的概念。
六、解放幼儿的时间,使之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所学的东西
陶行知先生认为,“一般学校把幼儿全部时间占据,使幼儿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幼儿教育,首先要为幼儿争取时间之解放”[4]。解放幼儿的时间,可以使幼儿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的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逐渐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育者应当允许幼儿根据各自的能力来完成任务,使他们获得全面的体验。通过教师引导与启发让幼儿进行创编,包括歌词的创编、节奏的创编和动作的创编,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例如音乐欣赏课《种子托比的故事》,教师可用故事引出课题,来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音乐的内容,接着请幼儿边看ppt,边欣赏音乐,然后请幼儿用肢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最后,让幼儿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去体验和感受音乐。[6]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对当下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六大解放”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幼儿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潜力,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来源于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