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论略

2019-12-30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庄周南华楚王

刘 鎏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庄子》这部哲学著作在先秦诸子作品中拥有着特殊的地位,研究《庄子》的学者以及学者们流传下来的学术著作不胜枚举。因此,关于《庄子》的继承,其主流主要是研究其对中国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但除此之外,文学也在多方面受《庄子》影响,历代作家在创作诗词、文章、小说、戏曲等方面皆是对《庄子》另一种方式的接受。对戏曲创作者来说,庄周故事则一直是历代剧作家所热衷的创作素材,其创作体类包括杂剧和传奇。《俗文学丛刊》第101册所收录万卷堂木刻本川剧剧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则是众多“庄子戏”的两种。就这两个剧本版刻来看,二者内容前后相接,由两个本子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本文将介绍两个剧本的版刻形态与基本故事情节以及其主题的侧重方向,再分析其中体现的川剧特色以及四川民俗文化。

一、版刻形态与基本故事情节

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的剧本封面简单:正中竖刻黑体大字“南华堂”,下横刻“全本”二字;万卷堂木刻本《庄周试妻》剧本封面上横刻“庄周”小字,正中间竖刻黑体大字“试妻”,左下角刻“批发处万卷堂”小字。这两个剧本的作者与具体刊刻年月皆不知,但可以知道的是皆出于万卷堂,据载万卷堂存在于清宣统至民国年间,其业主姓名为黄氏,地址是成都学道街八号,其为书坊但同时兼营批发。刻书情况:刻有《白帝城》《老君堂》《酒楼》《上门问婿》《南华堂》《庄周试妻》[2]37。关于《南华堂》剧本的在川具体刊刻版本情况,并不只有成都万卷堂刊刻,还有清代成都崇文书局刻本与清代成都坊刻本[3]563,清合州崇兴楼刻本与民国年间金诚书局刻本[2]164,还有部分刊刻版本或是不知刻于何处,或是不知刊于何时。关于《庄周试妻》剧本的在川具体刊刻除万卷堂外,笔者暂未发现他处单独刊刻这一剧本。就其他《南华堂》刻本版本内容来看,要么是如万卷堂《南华堂全本》仅刊《扇坟》《撕扇》《试妻》部分,要么是只刊万卷堂《庄周试妻》一剧的内容,大致是《议婚》《劈棺》《鼓盆》;另外的则是剧本名为《南华堂》,但将万卷堂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两个剧本的内容刊在一本之上,内容与这二者的所有内容相近,仅在部分剧名上有部分差异,但相较于万卷堂的这两个刻本来讲并不十分完整。由此可见,《俗文学丛刊》之所以选择收录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概是相较于其他刻本来说,此刻本在故事内容上是最为完善的,且字迹、行款等也较为清晰。

前文已提及万卷堂所刻这两个剧本在剧情上前后衔接,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南华堂全本》内容包括《扇坟》《撕扇》《试妻》三出。剧本中,《扇坟》《撕扇》二出皆有剧目名称,《试妻》一出无剧名。这部剧《试妻》部分并未写完,因此有一部万卷堂刻本《庄周试妻》,内容为《庄周试妻》《议婚》《劈棺》《鼓盆》,共四出,但剧本中每出都未题剧目名称。从刊刻字迹来看,这两个剧本应出于一人之手。现分别简述两个剧本的情况:第一,《南华堂全本》此剧本每页七行,较为整齐,但《扇坟》和《撕扇》两个剧目皆是黑体竖刻,在开头,占一页篇幅的三行。第二,《庄周试妻》共三出剧目,但每场开头并未题写剧目名称。此剧本亦是每页七行。

两个剧本行款严整,字迹相对清晰(有一部分字迹已不易分辨),但抄写者抄写时用字相对随意,剧本中有许多错字、别字,如新坟合(和)旧墓、其中定有原(缘)故、将白扇撕得来纷纷滥(烂)、喷(愤)恨不已、真(贞)操如何等等。剧本中还有重文符号、删改符号、强调符号,以小三角符号、粗横线为主。全剧每出皆有上场诗,还有大段的科白戏串场,角色表演较多,用“介”“过场”“吹打”“打”“上”“齐下”“哭”等特定的动作提示。标识表演动作外,还有点缀唱段多以“唱”“唱倒板”“唱二流”“唱三板”等表示。

关于“庄子戏”的情节主要有两种:一是“度化”;二是“庄子试妻”[4]56。这两个剧本的情节主要是以“庄子试妻”为重,以“庄周试妻”作为主线,期间穿插相关“度化”情节,如庄周角色设定为修道人,扇坟寡少妇是由观音而化以指点庄周修道,老子李聃亦下凡去往曹州点化庄周。《南华堂全本》剧本所写故事是观音大士为点化庄周而化作新孀孝妇扇坟,庄子欲教化寡妇不成,便使用法术帮助寡妇将新坟扇干,寡妇真实身份是观音,因此假以送一柄白纸扇、一只鬓簪,而且提示庄周扇上有字。庄周回家后,开扇念诗,不解。接着与妻子讲述帮助寡妇扇坟之事,田氏听后愤慨不已,与庄周议论一番后愤怒撕毁白纸扇。庄周看透田氏,便想试探妻子一番,因而装病身亡,实则是化作貌美楚国王孙,且扮作庄周的徒弟去试探田氏是否对自己忠诚。《庄周试妻》剧本故事紧接《南华堂全本》剧情:楚王孙在夜间主动试探田氏,没想田氏竟说起欲与之同宿一房,楚王孙拒绝后,田氏便私下向苍头打听楚王孙事,苍头亦配合楚王孙,言语上投合田氏心意,田氏一听楚王孙有意于自己,便定了要与楚王孙成亲。田氏与王孙商议成婚,答应其三项要求,为的是三日内修秦晋之好。成亲之日,楚王孙佯作心疾,需以活人脑髓为药引。田氏拟将初死未三七之庄周代活人;正打算劈棺取脑,庄周适从棺中转醒。田氏大惊,又不见王孙公子,知被识破,无颜在世,自缢身亡。田氏吊死,庄子鼓盆而歌,看破生死、夫妻之情,火焚南华堂。师尊老子前来,道庄周已修成正果,可收回南华二经,相约函谷关再会。庄周再变作王孙,将田氏引入地府。冥王判淫妇轮回为雁,庄周赴函谷关与师尊相会。两个剧本故事情节前后一脉相承,跌宕起伏,且节奏紧凑,十分吸引人。

二、剧本在“庄子戏”中的主题

最早的“庄子戏”出现在宋金时期,在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有“院本名目”,其中有金院本类,诸杂大小院本《庄周梦》[5]277《蝴蝶梦》[5]278。但这些原本早已失传,现今只可见其名目。如今可见“庄子戏”相关文本可追溯至元朝史九敬仙所撰元杂剧《老庄周一枕蝴蝶梦》。后来有许多剧作家创作“庄子戏”,如李寿卿《鼓盆歌庄子叹骷髅》、谢弘仪《蝴蝶梦》、陈一球《蝴蝶梦》等。

关于“庄子戏”的主题,就存留至今的剧本内容来看,元明多为描写庄周修道求仙的神仙道化剧。元李寿卿《叹骷髅》[6]498现今仅存一折,其题目正名为“南华仙不朝赵天子,鼓盆庄子叹骷髅”。据断,这是《叹骷髅》剧本的第一折,即为剧本的开头。此剧虽仅仅存在一折,但据《录鬼簿》题目正名的记载可判断,这个剧目所演绎的故事为庄子不受赵国之聘、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和叹骷髅三个故事。据此可推断,此剧本与《庄子》中内容较为接近。现存史樟(史九敬仙)所撰元杂剧《老庄周一枕梦蝴蝶》[6]673在关于演绎庄周故事的杂剧中是较为完整的,此剧题目正名为“太白星三度燕莺忙,老庄周一枕蝴蝶梦”。此剧中的庄周是神仙,遭贬谪转生且贪恋人世间钱、色、酒,后经太白金星点化,终于醒悟,随之重回神仙之位。可见,剧中庄周形象已完全脱离历史上的庄子人物形象,成为了一个神仙的名字,此剧创作目的亦仅仅是为了赞美修道成仙而极力贬低人世间的世俗,属典型的神仙道化剧。

“庄子戏”由修道升仙主题转向伦理教化主题的标志是“庄周试妻”故事的出现与成型,且后世“庄子戏”多沿此发展。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明人谢国(字弘仪)的昆曲传奇《蝴蝶梦》[7]与冯梦龙所写拟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收入《警世通言》[8]11。冯梦龙《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是拟话本小说,在明代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其间增加了许多戏剧性的曲目,如《扇坟》《试妻》《劈棺》;还描写了鲜明且各具特色的扇坟寡妇与庄妻田氏两个人物形象,同时小说中的庄子亦一改形象,摒弃了之前消极避世、看破红尘的形象,变得世俗化。这些都对后世“庄子戏”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尤以谢国《蝴蝶梦》[7]为代表,此剧又名《蟠桃宴》,当今版本还有明崇祯间拄笏斋刊本,影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便是据此刊本。此传奇共二卷,共四十四出,内容主要改编《庄子》中相关寓言,同时参考冯梦龙《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大部分内容。此剧结局改韩(田)氏羞愧自杀为夫妻二人双双得道升仙、修成正果的大团圆结局。历来不同作家创作的作品都会打上个人的部分烙印,添加作者的思想,因此不同剧本的结局亦会有所不同,这当属作者个人的创作偏好。冯梦龙《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增添大量世俗色彩,其一是为了增加更多曲折的剧情迎合受众,其二则是达到教化的目的。尤其是《蝴蝶梦》一剧,最后虽回归修仙得道的结局,但能看出的是“试妻”故事的成型,其主题也已经显现出过渡性质。其为一个“庄子戏”主题转向的过渡作品,是修道升仙与伦理教化两种主题的糅合。

“庄子戏”发展至清代,主题多为伦理教化剧,《俗文学丛刊》第101册所收录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是清晚期剧本,主题亦明显属禁欲之伦理教化主题。其主要内容与冯梦龙拟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和谢国的昆曲传奇《蝴蝶梦》接近,但这两个剧本在具体的剧情处理上有较大不同,作为剧本,它们直接选用最吸引人的部分,开门见山地进行叙写。因此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版本的“庄子戏”十分集中简洁,更加直接地选择了人生现实的部分作为主要内容,一切为“庄周试妻”剧情服务,仅将得道成仙的部分作为一条辅线。

“庄子戏”主题随着时间逐渐改变,剧中庄子形象亦发生变化,但一直未完全改变过他最后成仙或得道的结局。就剧中人物来看,最初庄子是作为追求得道升仙的主角代表,其他角色作为附属,烘托或者渲染庄子个人形象;后来逐渐演变至庄子与妻子田氏在剧中的重要性各占一半,如“庄周试妻”篇幅的出现,同时出现剧本重心偏向叙讲田氏的不忠;后来则又以田氏为主角,对她进行大篇幅的刻画,主要目的就是讽刺以田氏为代表的一批不顾夫妻情义而见异思迁、风流淫荡、毫无忠贞的女性,而此时庄子一角则略有附属于田氏之势,起到烘托田氏角色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化目的。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则是批判田氏为主,以田氏被“打为大雁一世孤”,庄周则去往函谷关与师李伯阳(老子)相约为结局,突出描写田氏的水性杨花与不忠不义,强调妇女的忠贞与从一而终的重要性。可见,这两个剧本在“庄子戏”的主题中属于伦理教化主题之作:庄子得道升仙的“庄周梦”与试妻主题虽并存于这两个剧本中,但非常明显地倾向后者,禁人欲的道德指向严重。剧本中扇坟寡妇与田氏虽皆极力为自己的欲望辩驳,但仍未逃出时代的道德压迫。

三、川剧特色以及四川民俗

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作为地方戏充满了地域色彩,体现了地道的川剧艺术和浓郁的四川民俗。

关于“什么是川剧”,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邓运佳先生《川剧艺术概论》之观点:“川剧是在四川的土壤和气候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四川人的语言特色和音乐风味、渗透着四川人的个性、反映着四川的民情、风俗、适合四川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习惯的戏曲艺术。”[9]5

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充分体现了川剧的艺术特色,包括思想内容、剧本结构和语言艺术三个方面。

关于“庄子戏”的川剧剧目,有《大劈棺》一剧,其与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中《田氏劈棺》一出内容近似,但文字较荒诞淫秽,且思想低俗,纯为取乐;而后者则无十分直白的淫秽情节,只有田氏对性欲欲望的暴露与语言的轻佻略为不雅。因此,就思想内容看来,万卷堂木刻本两个剧本内容符合川剧主流思想之教化民众:剧本结局是田氏为一己私欲,欲与楚王孙成婚而劈棺取脑,毫不念夫妻之情,在败露后自缢而亡,且被罚作大雁一世孤,意在娱乐中教化民众夫妻之间忠贞的重要性,尤其是妇女“贞节”观念的重要。

第二方面是《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的结构体现了川剧特征:开头简单明了,剧本中每一剧目只叙该事,无繁杂人物与冗语,且故事完整;剧本亦为“开放式”结构,从观音化作少妇扇坟引庄周注意以赠扇——庄周回家同田氏谈此事,并从扇上诗看透田氏,而后田氏撕扇——庄周假死——庄周化作楚王孙试妻——田氏未能守节,欲与楚王孙议婚——田氏为救楚王孙劈棺——庄周从棺木出,田氏自缢,得到报应。这样的结构使得故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颇得观众喜欢,是川剧剧本常用的结构程式之一。

第三方面是《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的语言艺术所体现的川剧特征,其有如下两点:

第一,雅俗共赏。剧本中有多首诗皆偏雅调,如观音的上场诗:“六道轮回苦莫堪,十八地狱苦难言;为人能把恩受断,成佛成圣成神仙。”“堪”“言”“断”同押一韵,且诗富含意蕴。又有田氏坐诗:“片片折开蝴蝶翅,团团围绕水晶球,假晓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此诗写出田氏作为文人之妻的闲逸生活,颇有情调。亦有诗简单易懂,如土地诗曰:“吾本土地神,保佑四方人,许个刀头愿,不愿要三牲。”

剧本中多数唱词比较简单直白,如《南华堂全本》之《扇坟》一出中:

生唱:“妇人家守三从四德检点,夫死后冰霜励志贞坚,留一个贞节名上天照看,又何必执齐纨来把坟扇。” 旦唱:“夫妻情同林鸟天明分散,夫死后另改嫁理所当然,红罗帐结恩爱阴阳连转,鸳鸯枕翡翠衾快乐无边。”

又如《南华堂全本》之《撕扇》一出中:

重句唱二流:“听此言不由人怒发满面,好先生说此话不分愚贤,常言道好马儿不配双鞍,真烈女岂与那二夫同眠。” 生唱:“此话儿虽空谈,是有意见,动不动说妇女也有愚贤,倘若是我死后恩爱未断,我看你美娇容难守三年。”

这两段唱词皆以简明的语言向观众传递着剧中庄周、扇坟寡妇、田氏三人的观点,简明易懂又发人深思。

同时,剧本中对白皆以白话为主,此处不再赘述。两个剧本语言“雅”“俗”相间,富有文采又本色当行,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需求。

第二,鲜明的方言特色。川人性格天生幽默风趣,且四川方言极具特色,尤其生活语言俏皮可爱。两个剧本中皆运用大量方言俗语,达到了既通俗易懂又风趣的效果。首先,将四川方言穿插在全剧中,从开头至结尾处处存在,如“动不动说”“莫得点体面”“这个过场哦”“拌一个扒扑”“挖苦”“丁丁阻隔”“苍头转来”“我还未死过性”等四川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这些通俗语言夹杂在剧本中能起到很好的舞台效果;然后是部分整段的四川方言对白,如田氏与苍头打听楚王孙事之时,苍头讲到:

丑(苍头)介:“我家主人说过不娶就不娶,要娶呀就要娶过(个)……恐师母降罪。”小旦介:师母是个大量人,不能降罪于你。”丑介:“我要告过罪。”小旦介:“不用告罪。”丑介:“是要告过罪。”小旦介:“苍头,你真来小心,又便如何?”丑介:“我家主人言道,不娶就不娶,要娶就要娶个与师母一样方可意足。”小旦介:“此话果真……”

这段对话中“我家主人言道,不娶就不娶,要娶就要娶个与师母一样方可意足”,是苍头故意说与田氏听,虽是为了试探田氏态度,但也充满了打趣的意味,既说到田氏心坎又展现了苍头之诙谐。这是四川方言特殊的表达方式,可满足观众猎奇的口味。

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还体现了部分四川民俗。四川人爱热闹,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庆寿等都喜热闹。大户人家会请戏班子去家中表演戏曲,小门小户亦会请几个行内人吹打小唱,因此四川人对于川剧是喜爱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四川人爱热闹的天性使得剧作家在川剧的创作上也迎合他们。万卷堂木刻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中人物数量虽不多,但其氛围是热闹的,如田氏与夫争论寡妇欲嫁而扇新坟,田氏与楚王孙成亲时的场景,田氏已在阴间时,庄周、判官、鬼卒同台之场面。都能体现川戏舞台表演的热闹。《庄周试妻》中关于成婚的纳彩、聘礼、筵席、赞礼等程序,都是延续至今的四川民俗。田氏与楚王孙成婚时对佯装病死的楚王孙哭叹:“这是奴福分薄命该受苦,嫁一个死一个有何面目?”亦体现了民间普通人对自我命运的无奈,嫁一个死一个并非田氏命苦,是庄周为试探她而故意为之,但人们在遭遇不幸时总是将之认为是神秘力量的支配,此亦出于民间风俗。两个剧本中对男女之事都描写露骨,略显低俗,但符合当时大众口味,更显世俗化,如田氏在与丑角谈及如何与庄周化作的楚王孙成婚时唱道:

恨不得把王孙搂抱一处,却笑那老苍头贪酒食肉,浴火动难以受守节之苦,成就了美夫妻,遂奴心腹。

此处唱词十分露骨,但语言低俗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人性欲望的真实描写。在四川民间,这样的玩笑之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这些露骨之词是民间风俗在戏剧中的真实映射。

万卷堂木刻本川戏《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属罕见剧本,是研究“庄子戏”的重要剧本,也是研究川剧的珍贵材料。其具有的教化民众的思想内容、雅俗相间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紧凑的情节,都展现了民间文学的真实状态。

猜你喜欢

庄周南华楚王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围观庄周
南华新书架
庄周梦碟
楚王失弓新编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