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女性词汇语义的演变及其原因

2019-12-30刘玉茹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136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义词汇

刘玉茹(辽宁大学 文学院,沈阳 110136)

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开始性别语言差异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为罗宾·莱克夫,其著作《语言与妇女的地位》在语言学界一度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关于论述女性用语特点的相关论著不断涌现。中国最早开始论述性别差异与文化语言关系的是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作者在文中简要说明了男女语言的差异。

男女语言存在差异,词汇方面也存在差异。单就女性词汇来说,古今也存在差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而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更普遍,这是一个整体的趋势,而指称女性的词也不例外。《周易·家人》中“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的“女”[1],指称“与男性相对,性别为女者”,该义项沿用至今,但将其译为现代汉语时,“女”就要译成“女子”。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中,“女”这个单音节词增添了后缀“子”组成复音词“女子”,或是在“女人”“女性”等双音节词中作为修饰成分出现,被“女人”“女子”“女性”等双音节词替代。现代汉语中“女”只在“×女”这样固定词的结构中作为词素,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葛本仪指出,“词汇是一个运动着的整体,来源于语言本身是一个运动着的整体”[2]。女性词汇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态的,逐渐发展变化的,但这种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女性词汇语义演变的类型

女性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语义的不断演变,首先表现为词所涵盖的意义扩大或缩小,应用范围变广或变窄。其次语义形容和概括的类属发生转变。女性词汇的这两种语义演变类型概括为语义转移、语义扩大和缩小。

(一)语义转移

语义转移指某词原来表示甲意义,后来表示乙意义。某些词最初不属于女性词汇,后来表示女性词汇,或者本来也表示女性词汇,只是后来表示的类属和意义不一样了。以“美眉”为例,“美眉”现在指年轻貌美的青年女性,流行于网络,但这个词最初并不指女性,而是指美丽的眉毛。《鉴诫录·后属》中有“唐太师,阆苑人也,美眉目,足机智,自童年亲事太祖”[3],句中“美眉”指男子美丽的眉毛,在古代“美眉”曾一度成为年轻美男子的代名词。在现代,“美”字多指女性,女性又爱画眉,久而久之,“美眉”就被用来形容女性。

“娃”在古代指美女,《李娃传》中“李娃”指李姓美女,白居易《城上夜宴》中“酒被吴娃劝不休”的“吴娃”指吴姓美女[4]。但从唐代开始,“娃”专指小孩子,并一直沿用至今。

“娘”在古代指年轻的姑娘,所以很多古代女子名字多带“娘”,形成了“姓氏+娘”的结构,如杜丽娘、吕四娘、武媚娘、孙二娘等。但唐宋以后,“娘”用来指母亲,沿用至今。

(二)语义扩大与缩小

1.语义扩大

语义扩大指词所表示的意义范围扩大。“小姐”在古代专用于仆人称呼自己服侍的主人家女儿,在《西厢记》中红娘称莺莺为“小姐”。在清末,“小姐”开始指“妓女”。后来,“小姐”词义扩大,用来称呼年轻的女士,前面加上姓氏,如孙小姐、王小姐、刘小姐,成为一个普遍的称呼。

“夫人”一词最开始指天子的姬妾和诸侯大夫的妻子,如戚夫人、桃花夫人、钩弋夫人等。在现代汉语中其词义扩大,是一般已婚妇女的尊称,也可用于丈夫称呼妻子。

2.语义缩小

语义缩小指词所表示的意义范围缩小。在古代无妻无夫的男女均可称 “寡”,《小尔雅·广义》中有“凡无妻无夫通谓之寡”[5]。后来寡多用于称无夫的女子,只用于女性,如孤儿寡母,语义范围缩小。

“母”秦汉时期不仅仅是母亲的专称,也指年老的妇人,如“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6],“诸母”是指许多老大娘。后来,“母”词义缩小,老妇人这一词义消失。

二、女性词汇语义演变的特征

语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体现出它独特的时代性,语义集中体现词汇的意义,包括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阐述词汇的内涵。现代汉语女性词汇与古汉语女性词汇相比,语义内涵发生变化。除了语义内涵发生变化,女性词汇的整体风格也发生转变,这与语义的象征性转化有关。

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 卢建华等(12):1689

(一)语义内涵变化

1.语义单一化

文化进入快餐化时代后,产生的新词语义多具有单一性。形容女孩各方面优秀用“白富美”,有气场用“气质好”,空有一副皮囊用“空花瓶”。女子性格活泼开朗,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被称为“女汉子”。很萌很可爱的清纯女生,称为“萌妹子”。“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新芽女”“傲娇女”“小资女”等新产生的“最美××”“××女”等结构语汇,也都具有单一性,不兼含其他意思。

2.语义表象化

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积累,很难理解古代汉语中很多女性词汇的真正意思。“林下风气”[7],原本用来形容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若不知背后典故,很难理解这一词是形容女性的。而现代汉语中形容女性的词汇多采用人们熟知的语素构词,词义让人一看就懂。“软妹子”指声音柔、腰身柔、性格温柔、整体都“软”的女生,“小资女”指追求生活品质、经济相对独立、寻求精神生活享受的都市女孩。

(二)语义象征性转化

1.阴柔转向中性、阳刚

“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这是《西厢记》中对崔莺莺的描写,表现中国女子的古典美,曼妙多姿,温婉可人,又有青春的灵动。古汉语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外貌及体态的描写大都有一种“柔化”倾向,多用“娇、慧、淑、婉、静”等词体现女子的柔美。而现代汉语中女性词汇不但偏向中性化,而且转向阳刚,很多都用到了“辣、力、超”等形容男性的词素。有的女生因性格或打扮酷似男生而被叫做“哥”。“辣妹子”指外表可人、性格刚烈、豪爽的女生。“超女”指超级女生,女性中的优秀者,展示女性独特之处。新词“女子力”,指女性发挥自己的长处(温婉、优雅、细致等),具有女性独特的力量,让周围人感受到自身的能力。

古代汉语中很多关于女性的词汇大都为贬义,《说文解字》女部字中(女部字一般都与女性有关),贬义多于褒义,如“奸、妒、姗、婪”等。从称谓来看,男人称妻子为“内人、贱内、屋里人、婆娘”等,称不知名的女子为“妇人”,含有贬义性质。但现代汉语中很多女性词汇转为中性或者褒义,丈夫称妻子为“爱人、夫人、女王大人、宝贝、心肝”等;称不认识的女性为“姑娘”;用“美女”称呼年轻女性。“女神”的出现,更显示出女性词汇的褒义化。“女神”原指神话中的女性神仙,后来引申指外貌、智慧、身材等综合资质高的女性,神圣不可侵犯。类似的还有“小公主”“小天使”等,都是对女性个性的褒扬。

3.谦卑转向自信

古代女子地位谦卑,在丈夫面前自称“妾身”或者“妾”。《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对焦仲卿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就是女子谦卑的表现。除了“妾”以外,“奴家”这个词也被女性常用,也是女子的谦称,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李香君说:“奴家已嫁候郎,岂肯改志。”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已经不复存在,女性地位提高,女性开始变得从容自信,很多新词汇出现。“做自己的女王”这句话一直很流行,“女王”体现女性独立自主意识,有领袖风范,霸气侧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地位高贵,“小公主”多用于女生撒娇或者表示傲娇的姿态。2017年流行的“小仙女”多为年轻的小姑娘自称,她们在遇到困难时调侃自己——“本仙女是下凡来历劫的”“本仙女是喝露水的”,带有可爱、超凡脱俗的意味。

三、女性词汇语义演变原因

王希杰说:“词语的演变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之间的一种综合运动。”[8]女性词汇语义的演变也不例外,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原因来看,女性词汇语义的演变是词汇系统内部自身调节的结果,是一个整体的趋势。描写女性的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女性词汇语义缩放与转移、女性词汇的象征性转化、女性词汇的内涵转化等,都是词汇内部系统的相互作用。

但导致语义演变主要还是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可以分为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

(一)社会因素

葛本仪说:“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特点表现在词汇的发展上尤为明显。”[2]社会生活中女性地位的提高也体现在女性词汇上。在古代,女子是“圈养”式的,没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被不平等对待,甚至是男性的附属品,所以关于女性的词汇多是柔弱、谦卑,甚至含有贬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女权主义兴起,女子可以接受学校教育,女性思想开始解放。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开始走向独立。当下,新时代女性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在社会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她力量”。随着女性力量的崛起,掀起了一股女性领导风潮,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被称为“铁娘子”,德国总理默克尔有“德国铁娘子”之称,越来越多的女性担任国家的领导人,或是担任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词汇也自然而然发生变化,“辣妈”“女强人”“超女”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词汇。

(二)文化因素

“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女子很少能读书识字,严重限制女性文化的发展。在父权文化笼罩下,传统女性认为女性和男性不平等,男尊女卑天经地义。《汉·女诫》《明·内训》,都是在男性审美笼罩下的女性文化,把女性钉进条条框框。《汉·女诫》第一章就强调女子“卑弱第一”,应柔弱、恭顺、谦让、事夫主。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女子能读书识字,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高级知识分子,形成属于女性自己的女性文化。当代,展现女性魅力的平台逐渐增多,女性开始释放“女子力”,女性文化发展进入高潮,《中国妇女报》《中国女人》《37°女人》等女性报刊专注于女性文化,传播弘扬当下优秀的中国女性事迹。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女性文化的传播,女性题材电影、电视剧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屏幕上的女主角们摆脱哀怨的“苦主”形象,自立、坚强、干练,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女主”。由此,女性文化的发展衍生了大量的女性词汇。

(三)科技因素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也是自媒体时代,女性展示自我平台增多,很多女性通过网络平台交友、聊天、晒朋友圈、发微博,在网络上走红,被人们模仿,引领一种时尚。8亿多人上网,近半数为女性。一位互联网“大咖”说:“如果你不了解女性,你将失去一半以上的用户。”[9]女性在网络时代撑起“半边天”,很多网络词汇也由女性主导,网络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女性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女性词汇的发展。

四、结语

从语言诞生之日起,词汇也随之产生。词汇发生演变,是因为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变迁、语言的变迁,促成了词汇语义的变化。女性词汇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女性从古代几千年的压迫、束缚中走出来,其整体性格、文化水平、思想意识以及自身定位都发生了变化。相对于古汉语中的女性词汇,新的女性词汇语义内涵单一化、表象化,而其象征性风格也发生转变,变得更加中性化、自信,更受尊敬。女性词汇语义演变原因主要归结为外部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社会因素,因为社会背景决定了女性群体的地位和女性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语义词汇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