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特点、分类与蒙学价值
2019-12-30李文春罗瑜珍
李文春,罗瑜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福建 龙岩 364021)
在永定这片红土地上,几乎每一座土楼都有专用楹联,除了大门、侧门、小门,楼内各个厅堂、神龛等处,都有固定的楹联。不单单民居土楼有楹联,学校、宗祠、寺庙、商肆、牌坊、亭阁、桥梁等建筑,都有楹联。客家先祖把念祖追宗、耕读传家、开拓进取、兴家报国等优秀品质以楹联的形式镌刻、张贴在土楼门框及厅堂墙上,让族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些楹联润泽一代又一代客家人茁壮成长,为家族增光,为国家服务。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众面广,具有族规祖训所无法起到的潜移默化之教化功效,其核心的意义在于延续客家人的思想精髓,从而形成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民系的文化认同,挖掘楹联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底蕴,对于宣传土楼、推广客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2]。恭俭尊让、孝亲贵和等品格风尚浓缩了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当代儿童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3]。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研究对儿童与青少年国学的启蒙、情感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文化的积淀、价值观的树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特点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永久、固定的,一种是红纸张贴的。前者镌刻于楼门的石质门框上和楼内厅堂、廊道的石柱上,有一些悬挂在柱子上的楹联镌刻在木板或竹片上[4]。土楼主人对楼名选取以及在大门、边门、门厅柱子上使用哪些楹联都经过深思熟虑,因主人身份地位和思想认识不同,其所选取的楹联也各具特色,大多请名人题词,内容常引经据典,体现勉励与教育功能。土楼楹联数量繁多,具有内容广泛、内涵深刻、形式丰富、句式多样、用典精当、修辞别致等特点[5]。将楼名嵌于楹联之中也是土楼楹联的一大特点。土楼楹联根据嵌字结构主要分为凤顶格与凤尾格,如高头承启楼“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湖坑如升楼“如日同迎天下客,升阶共话小楼家”将楼名嵌在联首;湖坑衍香楼“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则将“衍”“香”二字分别嵌于上下联之末。嵌名联难度较大,意蕴深远,富含客家文化,显示了撰联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楼主人高雅的品味追求。此外,永定土楼客家人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有人崇拜[4]。宗教信仰多元化在楹联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湖坑振成楼的一些楹联在内容上融合了儒、道、佛包括禅的风格和意味:“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蕴含了修齐治平、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微尘非小,世界非大;椿树不寿,昙花不殇”阐明事物大小长短的辩证关系,带有隽永的哲学思想;“言法行则,福果善根”即带有佛家因果报应的意味,而“园无须大,花不在全”则接受了禅宗思想[6]。
二、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分类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分类有很多种,根据土楼主人的身份,大致可以将楹联分为三类:富裕乡绅楹联、官商世家楹联和侨眷家庭楹联。
(一)富裕乡绅楹联
“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较为显著的特征。承启楼大门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是说继承祖宗的勤俭美德,以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才能成为家族中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承启楼始祖江集成既非富商巨贾,也非达官贵人,而是一名以耕田为生、辛勤劳动的朴实农民,他把客家人“勤劳”“节俭”“耕田”“读书”的美德写在大楼门联上,是希望其后代子孙能遵照祖训并代代相传。楼主也许预见到几百子孙共住一楼的情景,为了预防子孙们发生矛盾,教导后代和谐相处,互敬互让,守望相助,在二门厅堂内写上了“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应尊重人伦”“承先人遗训,启后辈良规”等蕴含朴素的客家人文精神的楹联。
(二)官商世家楹联
湖坑振成楼是永定客家土楼的代表之一。楼主林逊之是富商、清末秀才,民国初年当选过全国参议员。楼内镌刻二十余副楹联,如大厅书有“博爱”“亲仁”题字(语出《论语·学而》),中厅书有“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中厅石柱上刻着“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振成楼左侧的“醒庐”有楹联“醒世金绳觉,庐山面目真”,分别引用了李白的“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振成楼的楹联引经据典,立意高远;议论精警,发人深醒;写景抒情,如诗如画,内容包括家国情怀、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建功立业、个人气节等方面,堪称一部“写在墙上的教科书”。
(三)侨眷家庭楹联
永定是下南洋拓荒者的重要输出地之一,华侨们身在南洋心系祖国家园,很多华侨在南洋事业发达后返乡建学校、建医院、建家园。而从他们所建土楼的楹联可感受到华侨的拳拳赤子心,其中下洋镇的仰华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楼名“仰华”展示了楼主时刻不忘华夏、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正大门上镌刻楹联 “仰瞻昭日月,华宝富春秋”,“昭日月”和“富春秋”分别出自《尚书·大传》与《史记·曹相国世家》,表明楼主期盼祖国国盛民强的心愿;中厅镌刻着一副长联 “ 稛仰承父志大振家声南岛启鸿图 载荣旋兴百堵,华萼相辉奂轮并美北堂来燕贺规模丕展壮千秋”,“华萼”一词源于李成器与李隆基手足情深的千古佳话,而在仰华楼引用“华萼”也反映了兄长在南洋出资、弟弟在家兴建土楼的特色,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三、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蒙学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7]“立德树人”要求把品德教育放在最为重要的高度,而“教子当在幼,养正当于蒙”,道德启蒙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及时让道德种子萌发、生芽,生成道德之树[8]。对联文字是无声的教诲,它对恪守封建伦常与家族规范持续不断地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教育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奋斗、如何成才,从而形成客家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9]。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内容涉及面广、引经据典、博大精深,有的强调崇儒重礼的传承,有的弘扬勤俭与耕读传统,有的宣扬恭廉谦让家训,有的传播民主、自由等思想。楹联将中国传统礼教和训诫利用楹联形式,灌注于人脑,让子孙后代传留,通过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的蒙学教育功能[10]。
(一)宣传传统儒家思想
传统儒学文化道德观,其独树一帜的特点是崇尚道德至上、重视教育等,能用发展的眼光去包容多元文化[10]。永定客家人祖先是中原望族,辗转千里来到闽西山区,虽居深山仍不忘传统教育,把教育思想寓于日常潜移默化教育之中,主要是以楹联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湖坑振福楼内两侧小门上书写着 “入孝”“出弟”,大厅书有“博爱”“亲仁”题字,语出《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又如湖坑振成楼中厅楹联 “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宣传长幼有序、勤俭兴家思想,教育后辈孝敬长辈、团结兄弟是兴家的基础,勤和俭是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中厅“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和横批“里党观型”反映楼主希望后辈能奋发读书,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成为乡邻楷模。初溪绳庆楼门联“绳以木从乃成厦,庆由善积大其家”和湖坑奎聚楼中门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分别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与荀子《子道》。这些楹联从勤俭、谦让、笃行、养德、孝悌、仁爱、治国等方面规劝或勉励后辈遵循儒家正统思想,实现知识分子的夙愿。他们倡导“忠孝”,希望族人能够热爱国家,恪尽职守,为人正直、诚恳、厚道,敢于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又能孝敬父母、尊老敬贤。
(二)弘扬勤俭与耕读传统
客家祖先从中原来到闽西山区,虽然远离朝廷,但是心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从未放下,而实现的唯一途径只能靠读书,因此客家人十分重视向后代弘扬耕读传家思想。被誉为“土楼王”的承启楼的门楼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就是弘扬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典范。此类重耕读的楹联十分常见,如湖坑经训楼“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耕田读书”,高头晏贻楼“晏友朋全忠尽义,贻孙子勉读勤耕”,湖坑裕兴楼“裕后勤和俭,兴家读与耕”,湖坑福田楼“福祉呈祥家室乐,田园丰熟富强基”,湖坑升远楼“升堂入室存忠孝,远祖近孙靠读耕”等不一而足,可见客家人对耕读文化的重视。
(三)宣扬恭廉谦让家训
客家人把家训以楹联的形式刻在门框上或石柱上,让每天进出大楼的居民“上楼下楼看得见,进进出出读一遍”,在潜移默化中将家训牢记于心,受到教育与熏陶。家训楹联往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例如龙潭永盛楼的“世间财,求之难用之易,当勤当俭;天下事,是可行非可耻,宜省宜思”。湖坑振成楼的“能不为忧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勉励后辈逆境不受挫、顺境也不丧志,为官不贪财居家不浪费。大溪祝元楼的“祝振家声,孝悌恭廉成世训;元基创业,光前裕后起鸿图”。龙潭士春楼的“士农工商各执一业,乃是我家肖子;孝悌忠信能全四者,方为世上完人”规劝后辈守家训勤俭持家、出孝入悌、恭廉忠信振家声。
(四)传播民主、自由等思想
客家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客家文化,同时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锻造了客家人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因此,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不仅有崇文重教、遵循恭廉忠信家训等内容,还有反映民主、自由等思想的相关内容,如高头庆余楼的“庆国庆家共享自由平等,余布余粟原是女织男耕”,龙潭长兴楼的“长享自由平等福,兴歌民主共和天”。这两座楼都建于民国初期,在楹联中引进了“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概念,是客家人紧跟时代步伐的明证。
总之,从只重视“耕田读书”到引进经商的概念,从强调“忠孝仁义”到崇尚“自由平等”,这是永定客家土楼人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是时代进步的客观反映。
如果说客家土楼是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那么土楼楹联就是这朵奇葩上最为耀眼的明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11]。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反映了楼主宣传儒家思想,弘扬客家精神,规劝子孙遵循家训,传播民主、自由等思想的美好愿望,启迪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进取的客家人将赋予土楼楹联新的思想内容。永定客家土楼楹联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文化内涵历经岁月和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