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新议
2019-12-30肖竹青
肖竹青
(闽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适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解决因传统“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所产生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以及学科之间竞争的缺失,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具备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简称“双一流”)的新时代高校发展战略。2017年9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一批一流建设的大学有42所,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465个学科[1]。“双一流”建设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高校也整合学科优势,发挥学术专长,集中力量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努力发展。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作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师科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和保证,在新时代一流学科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拓展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合,更好的服务于学科建设,建成一流学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双一流”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挑战
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必须构建一流的文献资源数据服务平台。在“双一流”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改变本科评估背景下单一注重“量”的评价指标,必须从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出发,注重文献资源的“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全面、快捷、准确反映学术发展前沿,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多渠道合作交流数据平台,服务于学科发展。
(一)从学科需求出发,反映学术前沿,服务学科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着全新挑战,是从“量”向“质”的重大调整与转变。我国从1994年以来,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各高校组织实施本科教学评估。评估体系中关涉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层面主要是“量”的规定,核心指标是生均藏书量,评价指标并未对所藏图书“质”的高低和文献资源的学科性比例做出具体的要求。本科教学评估极大地推进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在此基础上,“双一流”建设着力强调文献资源的“质”与学科之间的互动性,也就是文献资源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互动的适契与助推,要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瞄准和服务于一流学科,助推和促进一流学科的发展,藏书由原来数量上的达标转变到以学科为导向的质量达标。学科建设必须使文献资源具有研究性价值,能及时反映学术前沿,服务学科发展。
(二)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数据
一流学科、一流科研、一流教师、一流学生和一流的育人环境都是和一流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紧密相关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不仅体现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综合水平,更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保障。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先进传播技术,有效增进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对资源的有效、快捷使用。文献资源必须及时跟进学科发展前沿水平,推动学科建设向世界一流学科看齐、与国际接轨,优化学科结构,突出优势学科的特色,优化学科资源结构配置,促进学科资源升级转型。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出现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等领域,体现了学科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交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科学进步及人类文明”[2](P93)。通过科学的发展和交叉研究,又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交叉学科的内容包括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和超学科等。图书馆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与学科建设相匹配的文献资源建设,加强检索能力和查新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整理,通过微信和微博进行推送服务,为一流学科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数据。
(三)强化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多渠道合作交流数据平台
在今天“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无论其建设多么完备,都无法获取全部文献资源。对此问题,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可通过馆际之间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多渠道合作交流数据平台建设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进行有鉴别性、针对性的筛选,建立适应一流学科或重点学科发展的资源数据库。在传统模式下,需求者对资源的利用和搜寻,首先要通晓自己所需资源的分属类别,了解高校图书馆相关的特色数据库,对信息的搜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如果利用大数据库,通过虚拟数据中心,就会将自己所需要搜寻的资料会以数据集群的方式展示给需求者,并且需求者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库对资料进行概览和筛选。对于这些数据,需求者也可以依据所属高校图书馆的搜索引擎进行概览,享受一站式服务,完成查询和检索资料的工作。利用大数据资源信息库,对于高校图书资源文献建设而言,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与资源成本,避免重复建设,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资源数据与平台的构建问题,极大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者对资源的获得度。高校图书馆采用复合交叉型共享机制,包括提供高质量共享信息,建立共享管理体制,确保馆际之间或跨地区信息共享机制运行。图书馆利用局域网对用户权限进行设置和IP控制实现一定范围内网络信息资源共享[3]。可借鉴P2P领域资源共享成功经验改变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对各个图书馆分散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4](P104)。目前有许多高校图书馆运用一些新的荐购模式,改进文献资源建设,如“彩云服务平台”。另在杭州召开的“纸质一体化背景下的文献资源建设与实践”高峰论坛中,浙江新华书店通过互联网构建了以“芸台购”为代表的一站式“馆配云”服务平台,提出要建立馆配行业的信息交流与共建共享平台[5]。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学科文献群是基于北京英富森公司的学科知识共建共享平台搭建而成,它“集成资源整合服务,具有学科资讯、学科搜索、分类导航、专家服务、学科群等基本功能”[6]。
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层面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献资源的特色优势不鲜明,学科性不强,无法形成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有效支撑。文献资源还没有形成支撑重点学科建设的合理结构以及校际、校图之间信息资源在共享共融层面存在着壁垒和门槛。这些都限制了文献资源建设与一流学科发展与成长之间的契合度。
(一)特色优势不鲜明,学科性不强,无法形成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有效支撑
本科教学评估以生均藏书量作为评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硬指标,促进了高等教育在办学层面图书文献资源在“量”上的有效提升。但是,“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对于高校图书文献资源是文献的“质”以及与学科建设的适契性和实际读者需求为衡量指标。目前高校图书馆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数字文献,利用率普遍偏低,尤其是学术型文献资源和信息。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学科文献资源信息的需求作深入调研与分析,造成文献资源的采集与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之间的脱节,缺少针对性。在“双一流”文献资源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有的放矢,着力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学科,及时跟踪、反应国内外一流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以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为例,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目前有中国语言文学和闽南文化、数学、化学与环境3个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配合学科建设,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加大力度、及时跟进,采购了大量的有关3个高原学科(群)的文献资料,但因为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调研,没有针对这些高原学科成立专业的采购小组,也没有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具体采购计划。因此,从重点建设学科的总体发展来看和文献资源的充分使用来看,文献资源尚不能充分体现重点建设学科的特色优势,也无法形成对学科建设和快速发展的有效支撑。除此之外,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中,交叉学科文献资源相对不足,缺乏特色和优势。
(二)文献资源没有形成支撑重点学科建设的合理结构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些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文献资源远不能适应学科建设的需要。以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料建设为例,闽南师范大学目前的重点建设学科(群)有:中国语言文学和闽南文化、数学、化学与环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截止2018年9月,中国语言文学和闽南文化类纸质图书共97785册;数学类纸质图书45620册,化学与环境类纸质图书30165册。而作为一般学科的物理,其纸质图书馆藏数为20458册。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文献资料相比,仅中国语言文学和闽南文化类纸质图书采购比例优势较明显,其它2个重点学科(群)的文献资源优势并不突出。从数字图书的采购而言,小而专、学科性较强的数据库资源短缺,服务于重点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未能完全体现出信息资源在结构上的合理性,针对重点学科所需要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文献无法支撑重点学科建设与快速成长。对于相关学科领域也要合理兼顾,形成以重点学科为中心,以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完整体系。对于重点学科建设,要及时反映学术发展前沿的数字信息资源,网络传递信息资源既便捷又高效,实效性强。同时,需要正确处理数字图书和纸质图书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比例关系。
(三)校际、校图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共融存在着壁垒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之间在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存在着资源传播欠缺和不充分的问题。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大部分资源是自建或是某些商业机构、社会组织合作开发,成为资源使用过程中的门槛,资源一直都封闭在本校的小环境中得不到广泛的传播。加上高校图书馆因知识产权政策对其文献资源仅限于一定范围内使用,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共享,无法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也由于学校之间的办学状况之不同、信息服务能力不同,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共融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化、自动化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会有差距,设备先进的高校图书馆开展共建共享机制运行顺畅,而经费不足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程度低,信息检索功能较弱,影响着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受到行政管理层面的限制,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配合其它高校馆的资源共建共享。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效联系和管理上的一致性,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之间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层面的合作,存在一定的壁垒。如:图书馆馆藏推广较少,宣传不到位,有些高校图书馆建成的特色或珍贵信息资源,只限本校师生使用,对外共享的范围较小,甚至不对外共享,使得此类文献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影响了文献资源配置的合理分配,无法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全面共建共享,校际、校图信息资源之间沟通共享共融存在着壁垒。因此,高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要相应引入市场机制,能够运用价值规律做到对高校的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适应“双一流”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对策
为了使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一流学科的建设,首先必须从服务学科建设的维度,进行广泛调研,瞄准学科建设,进行采购定位;其次,凸显优势学科,优化资源结构;再次,开发网络资源,进行深度合作,加强资源共享。
(一)瞄准学科建设,进行采购定位
当前,在一流学科背景下,文献资源建设要瞄准学科前沿,进行精准定位,对标采购。高校图书馆要定时调研本校优势学科文献资源利用状况,强化与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团队成员在文献资源需求层面的沟通联系,力求做到准确了解一流学科或重点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团队成员中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个性化需求,对一流学科的培育与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一流学科建设现状、教学需求及科研文献需要,收集学科文献资源需求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咨询等途径,掌握专业图书借阅情况及该领域的科研动态,分析现有藏书与客观需求的差距,有的放矢地搞好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选择品牌作者、品牌出版社图书,做到精准采购”[7],定期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评估活动,根据新增学科建设有针对性进行重点文献采购的力度。利用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对接、云平台开发和 APP开发等技术支持手段,以学科建设需求、《中图法》类别、核心出版社为据点与馆配商密切合作,对一流学科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文献资料与信息进行精准购置。高校图书馆瞄准学科建设,进行采购定位。严格把握图书质量关,明确向代理商提出采访数据要适合本校的一流学科和特色专业的相关的核心文献和出版社,并定期统计其到书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一流学科文献资源的建设。举办“你选书 我买单”“图书闪购”等现场购书活动,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采访人员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进行有针对性订购图书,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建立优质的一站式检索和服务平台,满足本校的一流学科的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资源建设。
(二)凸显优势学科,优化资源结构
高校图书馆的“双一流”文献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于学科发展总体功能的显现,不仅仅在于各种文献资源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各种资源与文献的品类构成、组合状况,也就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总体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可塑性和创造性。所以,地方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有效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助推一流学科的发展,文献信息除了提升其质量与学科的契合度之外,还必须要关注文献资源的合理结构化。一方面,要从学科结构优化的基本点构建合理的文献资源系统结构。重点针对一流学科教学需要和科研需要,采集文献信息资源。在此方面追求文献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能够有力支撑一流学科的发展与建设需求,对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给予强有力地支撑。在满足一流学科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兼顾,立体构建主辅相融、主从相宜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结构。另一方面,要从等级结构优化的核心点构建合理的文献资源系统结构。能够充分满足一流学科的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推动科研进步的文献信息资源,必须是能够充分反映一流学科发展动向、发展前沿水平的最新文献资料。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助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体现文献信息资源采集的学术性。在此基础上,必须注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结构层面的整体优化,用好、用足网络数字文献资源,利用网络数字资源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便捷性优势,做到文献资源采集的精、准、快,更好的服务与一流学科的建设。当然,纸质文献对于一流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在文献资源助推一流学科发展中,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合理处理好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的共融共生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研究方向、精品课程、新增专业等建立资源导航系统,同时运用视频、游戏、网上咨询等导航方式,加强文献资源导航、推送及推广服务。高校图书凸显重点学科建设同时要兼顾其它学科,高校图书馆对重点学科文献制定合理采集收藏目标,按重点学科文献的相关度和重要性确定文献收藏等级。同时,协调好重点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购买文献经费分配比例,确保重点学科建设,带动一般学科建设,全面优化资源结构[8]。
(三)开发网络资源,进行深度合作,加强资源共享
建立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实现跨区域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服务共享,“推进图书馆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社科研究关注的重点”[9]。颇具影响力的跨区域资源共享联盟有由江浙沪“两省一市”教育厅高教处和高校图工委共同建设的“长三角高校图书馆联盟”。该联盟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共享数字资源(含特色资源)和印本资源。福建省教育厅组织下推进的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FULINK平台可以搜索到全国700多家图书馆各类资源[10],FULINK平台每年下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补贴及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费用,调动图书馆的积极性,提升福建省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传递及馆际互借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馆员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以高效的服务从事馆际互借工作。高校图书馆与其它图书馆共享特色信息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制订共享协议,实现特色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完善特色馆藏网站建设,加强馆藏宣传,使特色信息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11]。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顺应新时代的变化,加强高校“双一流”文献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必须进行广泛调研本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了解各个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特色和优势,充分优化和提升文献资源合理性,建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区域联盟,实现跨区域高校图书馆交流合作,加强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