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赌棋山庄词话﹥校注》辨证四则

2019-12-30邹建英

关键词:东宁庆云东洋

邹建英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光绪十年(1884),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十二卷及其《续编》五卷刻竣,系晚清闽中词学重要论著。今人刘荣平对其进行校勘、补笺、辑佚等,著成《<赌棋山庄词话﹥校注》(以下简称《校注》),颇有发明、增益之功。笔者通过细读《校注》文本,查找文献出处,发现部分讹误,现将其订正、补充。

一、卷一“刘家谋词”条、卷二“刘琛词”条对于“东宁”的注释

《校注》:戊申,予依刘芑川家谋于东宁,唱和颇多,芑川有《斫剑集》。[1](P30)

按:《校注》中所云“东宁”,径改稿本“东洋”为“东宁”,误。“戊申”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时刘家谋任福宁府宁德县教谕。《校注》引谢章铤著作与刘家谋在宁德事迹相关者数条:(1)《赌棋山庄文集》卷一《祭芑川文》:“戊申(1848),依君于宁德……戊申(1848)春(谢章铤)来宁。 ”[1](P31)(2)谢章铤《鹤场漫志序》:“嗟夫!芑川之爱宁人至矣!是为叙。戊申(1848)十月,长乐弟谢章铤拜撰。”[1](P63)此二条均说明刘家谋、谢章铤在宁德。另,民国《长乐县志·列传》谢章铤传云:“初章铤家有生产,间骤落,遂槖笔游四方,尝依刘家谋教谕于宁德,称莫逆交。”[2](卷二十二,P439)综合来看,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谢章铤往宁德,依教谕刘家谋,主其家,课子弟。

东宁,台湾旧称。郑氏政权克复台湾,从金、厦东渡,改东都为东宁。连横《台湾通史》:“(永历)十八年(1664,即康熙三年)春正月,援剿右镇林顺降清……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天兴、万年为二州,划府治为四坊。 ”[3](卷二,P29)“东宁”为郑经时期对台湾的称呼。

稿本《赌棋山庄词话》作“东洋”。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刘家谋词”条下小注曰:“东宁,稿本作‘东洋’。 ”[4](P530)东洋系宁德县别称。 乾隆《宁德县志·公署》:“国朝雍正十三年(1735),县丞移驻周墩。 先是明嘉靖间,周墩建行县,旧《志》所谓东洋行县是也。”[5](卷二,P659)周墩,今周宁县,本宁德境。嘉靖三十五年(1556)筑城,始名周墩,建行县。清代宁德县县丞移驻此地,称东洋分县,民国三年(1914)改由县佐驻治,后析置周宁县。刘家谋所著《东洋小草》,此“东洋”亦代指宁德。

另,《<赌棋山庄词话﹥校注》之“刘琛词”条:“刘东臣琛,侯官孝廉,余与遇于东宁学署。 ”[1](P38)《校注》云:“东宁,指宁洋县东洋。东洋,宁洋县地名,在宁洋县东南部。宁洋县无东宁地名,因东洋在宁洋县东南部,故称东宁。”[1](P39)此注亦误。 《龙岩州志·封域志》:“隆庆元年(1567),又析集贤里五图,并收回大田聚贤里内三图,及割永安县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都内三图,合置宁洋县……一曰集宁里,统图五附郭即集贤里,一曰聚宁里,统图三即聚贤里,一曰永宁里即永安里。统分为八社:徐溪社、孔党社、香寮社、大坑社、新村社、成达社、长安社、蚌口社。 ”[12](卷一,P18-20)《闽书·方域志》:“宁洋县在府城北……本龙岩县集贤里,东西洋巡检司地……乃疏革巡检分司,割集贤里五图,并大田、永安县各三图,置县宁洋,时隆庆元年(1567)。凡辖图十一。 集宁里,统图五。 聚宁里,统图三。 永宁里,统图三。 ”[13](卷三十,P722)《宁洋县志·舆地志》记载宁洋附郭社聚四,名谢田、东洋、后盂、赤洋埔。[14](卷二,P46)此“东洋”当即《校注》所据,然非指宁洋。 《校注》中引谢章铤《梦竹斋诗草序》:“忆予昔客东洋,东臣过境,芑川止而觞之。”[1](P39)此诗云其与刘家谋、刘琛相聚于宁德。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之“薛幼臣、黄宗彝和<友仁精舍雅集图﹥题词”条云:“壬子(1852)作客漳平,余至而幼臣归矣。”[1](P121)可知谢章铤确实在咸丰二年(1852)到过漳平县,但不是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 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刘琛词”条下小注亦云:“东宁,稿本作‘东洋’。 ”[4](P533)故文中“东宁”指宁德,非“宁洋县东洋”,稿本原作“东洋”正确,《校注》中大概系校注者据己意径改而误。

二、从“叶小庚词”条所注林直生卒年谈《清代诗文集汇编》林直传的问题

《校注》:林直(1827-1873),字子隅,一作子鱼,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P99)

按:刘荣平所注林直卒年、字,无误。《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03册林直小传,林直的别号及卒年俱误。《清代诗文集汇编》林直小传云:“林直,字子隅,号湘颿……卒于同治十年(一八七一)。”据林直《壮怀堂诗初集》张集馨所撰《弁言》:“余与林湘颿(林绂)廉访至契,相别十余年,不料其遽归道山。今春莅闽,得见令嗣子隅太守。”[6](P536)民国《闽侯县志·列传》林绂传:“林绂,字湘颿,一字鸥恬。 ”[7](卷六十九,P261)故知“湘颿”系林直之父林绂表字。 林直《壮怀堂诗三集》卷十四为《南武集二》,卷首标为“癸酉”年份[6](卷十四,P746),“癸酉”为同治十年(1873)。此卷首吕赓治所撰《题词》云:“子隅先生以所著《岭海诗存》属为勘订,披读甫半,先生遽归道山。悲文人之不遇,抚遗墨而犹新,作诗哭之,即题集后。”[6](P655)由此推之,林直卒年在1873年或之后不久。

三、卷五“王彝招吟菊之局”条

《校注》:子舟为文勤尚书从子,门地清华,风姿玉立,能诗善饮,裙屐洒然,固翩翩佳公子也。[1](P395)

按:注释以为“文勤”即王凯泰,叙其籍贯、生平、仕履、著作等情况,尤详叙其卒年、去世的地点及谥号,“光绪元年(1875)病笃,还福州卒,谥文勤。 ”[1]P(P395)此条注释字数约为 160。 显误。

所误有二:其一,疏忽明清官员原籍避嫌制度。按明清制度,严格执行官员原籍避嫌制度,基本上无例外,而王凯泰于同治七年(1868)出任福建巡抚,知非闽人。这一点校注者知注为江苏宝应人,即不应将“文勤”误为王凯泰。其二,误注闽县王庆云为王凯泰。民国《福建通志·文苑传》徐一鹗传,王彝传附:“王彝,字子舟,工部尚书庆云犹子,光绪己亥(1875)举人。 ”[8](卷九,P18)《闽词征》王彝传:“王彝,字子舟。 闽县人。 光绪元年(1875)举人。 官建阳县学训导。 ”[9](卷五,P880)《清史稿》王庆云传:“王庆云,字雁汀。 福建闽县人。 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1861),穆宗即位,授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同治元年(1862)三月,庆云将力赴召,前一日剧病,卒。 谥文勤。 ”[10](卷四百二十六,列传二百十三,P12235、12239)民国《闽侯县志》王庆云传:“王庆云,字雁汀。道光九年(1829)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予谥文勤。”[7](卷六十八,P242-244)此传详载其生平仕履及重要奏章。

四、《﹤赌棋山庄词话﹥校注》之误除以上三条外,在书写格式、考据内容方面仍有误,具体如下:

(一)卷二“林乔荫杂著”条

《校注》:侯官林樾亭乔荫大令,承同人侗、吉人佶二先生之后。[1](P48)

按:“吉人佶”,格式误。由文中注[1]至[3]可知“乔荫”为林樾亭的名,“侗”为林同人的名,“佶”为林吉人的名。古人名与字不同,以字号大小作区分。其正确书写应为“吉人佶”。

(二)卷二“郑守廉词”条

《校注》:郑守廉,字仲濂……著有《考功词》不分卷。[1](P297)

按:民国《闽侯县志·艺文志》:“《考功词》一卷,郑守廉著,字仲濂,咸丰丙辰(1856)进士,官吏部主事。 ”[7](卷四十七,P150)民国《闽侯县志·文苑传》郑守廉传:“守廉字仲濂,世恭同榜进士……今所传《考功词》一卷是也。 ”[7](卷七十一,P293)此两卷同载“《考功词》一卷”,而《校注》云不分卷,说法不一。

附及《闽侯县志·艺文志》郑守廉科年之误。同书郑守廉传云其与弟郑世恭为同榜进士,是。考《闽侯县志·文苑传》郑世恭传:“郑世恭字虞臣,咸丰壬子(1852)成进士。 ”[7](卷七十一,P292)郑守廉当为咸丰二年壬子(1852)进士。 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咸丰二年壬子(1852)恩科进士“郑世恭””[11](P2809)、“郑守廉”[11](P2810),郑守廉系二甲第一百零八名进士。

猜你喜欢

东宁庆云东洋
“十七年”共和国史研究的起步与初创
——以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四川彭州市的鸟类多样性
石庆云
宁波市海曙东宁工具有限公司
An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English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
“生态史观森林思想”与当代日本的东西方观
金属力量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