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入小学生音乐课堂之口琴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9-12-28周烨
周烨
(宜兴市张渚镇张渚小学,江苏宜兴 214231)
器乐教学用具是指口琴、口琴等旋律乐器,还包括三角铁、弦铃、触铃、鼓、双扬声器、刮板等乐器。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接受能力不强,他们可以学习一些打击乐器,而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接触音乐,有了一定的学习音乐的能力,他们可以学一些口琴、竖笛、口风琴等旋律性、和声性的乐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大纲》指出:“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发音和阅读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器乐应与歌唱、欣赏、创作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堂工具应易于学习和发挥,使之能用于小组教学。根据当地的情况,我们选择学习适合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乐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向更好的音乐体验的桥梁。其实,它本身就是音乐学习的广泛领域,在这一领域,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而愉悦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一定会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些足以证明音乐教学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道明了音乐教学的价值的意义。人们通过做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学习器乐可以调动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让孩子的反应变得更加灵敏,左右大脑的配合也越来越协调;除此之外,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他们创造的能力;当然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而情绪的变化又能影响到荷尔蒙的分泌,这样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孩子的发育,让孩子能更加健康的成长。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器乐进入小学课堂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价值,能调节他们的心情,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育,能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也能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1 器乐教学可以带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自信心,放轻松
兴趣是成功的导师,所以同样的学习源泉来自兴趣,也就是说,学习乐器的源泉也来自兴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习乐器的兴趣。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有些孩子的声音质量很差。嘶哑、跑音等,这些孩子一开口唱歌就会遭到同伴的歧视或者说嘲笑,这样一来慢慢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就会自卑,不敢在很多人面前唱歌,甚至有些孩子不愿意上音乐课,即使上了音乐课也不会单独开口唱歌,这样音乐课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如果我们的音乐教学加入器乐教学的话效果可能就有所改观,这群孩子也就会认真上课,通过器乐的学习他们也有了其他的特长,学习也会开心,课堂上自信心也越来越强,然后还能更好地放松心情,变压力为动力。
2 器乐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其他国家器乐在学生课堂中不仅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更多情况下是器乐“代替”了音乐课,既学乐器就是在上音乐课。
铃木镇曾经说过:“如果让一个儿童从出生那天起就听见音乐并让其自己学器乐,你可以培养他的感情,纪律和耐心,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一个美丽和轻松的心。”我国音乐家贺绿汀也曾说过:“儿童少年时候是培养绝对音高概念的最好期间,具有绝对音高概念的人可以说已经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而教儿童少年学习乐器,正是培养其绝对音高概念的最好方式。”的确,读谱、视唱、听音等练习,在音乐课堂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练习,或者只是跟着教师模仿,孩子们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不练习,孩子们将掌握不了音乐的基本技能。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器乐教学,孩子们会很主动地学习这些基本的技能,使被动乏味的练习变得积极主动。在器乐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创编活动,设计节奏型,选配合适的乐器,引导学生在自编、自演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对音乐表现能力与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视谱视奏能力,用乐器为歌、舞伴奏的能力。相反,缺少器乐教学,会使得音乐这门听觉艺术课难以给学生提供实际音响,缺乏听觉训练和行之有效的读谱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质难以提高。
3 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器乐演奏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表达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可见,器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学生有一定的演奏技巧时,如何表达音乐将成为他们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在音乐欣赏中很重要,所以单单地听力作业,单调、枯燥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对作业的理解。教师在欣赏时,可以把器乐表演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再弹奏、再听、再唱、再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欣赏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愉悦的乐曲声中充分的感受、理解、表现音乐。教师可以把需要记忆的主题音乐用器乐进行演奏,帮助学生熟悉主题记忆主题,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4 器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我们应该要提早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不仅要教育他们怎么做事,还要教他们懂得怎么协调自己和他人友好相处,使得整个活动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成功,这是很必要的一个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器乐演奏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当所有人一起齐奏时其节奏感是不能被打乱的每个学生都要齐心协力,学会为集体着想,学会在团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合作给集体带来最大的荣誉。在大家实践的时候,实现集体团结尤为重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坏学生也克服了自卑心理,勇敢地发挥了作用。分工合作,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合作方式。教师可以采取领奏、合奏、轮奏等形式激发孩子们演奏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讨论演奏的方式进行演奏。小学儿童的知识和习惯会渗透到他们的个性中,成长为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集体工作的运作并发挥积极作用;不懂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许多麻烦,造成许多困难和困惑。
5 通过演奏音乐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调理心情
(1)小孩子的情绪千变万化,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变得不开心,变的郁郁寡欢。而音乐可以让他们转移注意力,不过度的去想让自己心烦的事情;还可以通过音乐宣泄自己的情绪,把自己心中的忧愁通过音乐的方式排解出来,不让不好的情绪影响着自己。
(2)我们开心的时候会听一些抒情的音乐来表达自己此时愉快的心情,让自己变得更加开心;同样的道理在我们难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听一些音乐来缓解自己的心情,通过音乐把自己心里面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会比自己一个人消化要强得多。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乐器演奏出来,对别人来说是一首有感情有故事的动听的曲子,对我们自己来说,它能让我们变得更有故事,能让我们的心情变的舒畅。所以乐器能调节我们在生活中的心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呢?
乐器在我国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使孩子自觉主动拿起乐器。它也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的自信、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儿童身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格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乐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大大增强了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默契。更肯定的是,器乐教学不是单纯的器乐教学。它对音乐教学有着促进改革和提高的作用。器乐教学的推广给我们的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我们学生音乐技能的把握有更好的促进,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但是,器乐如何更好地引进课堂,去丰富音乐教学,我们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器乐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器乐将会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