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2-28程凯
程凯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 277000)
现代网络技术更为先进,已经达到广泛应用,实现了信息之间的相互传达。在各个高校内,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能对外有效扩展,达到业务的共享化,也适合内部信息的相互沟通。校园网络已经深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领域,为现代社会的改革发展提供保障,在实现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满足了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1 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
1.1 学习性
网络能对传统的大学生学习模式优化,当前,大学生应用网络,其目的是对相关的学习资源、国外资料、新闻政治等进行查询,也是朋友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思想和经验上的交流。使用网络模拟,给予专业实践情境的设立,也会使大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分析,大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习能力的提升。
1.2 社区性
高校为人才和年轻人聚集的区域,很多学者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丰富学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大学生使用网络传播学术知识的同时,也会为其构建较大的网络社区。社区的构建能增强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网络空间、论坛等网络工具,打造新型、虚拟的社区,都能使学生在一定空间内自由交流,学生也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充分凸显其个性。在高校网络文化背景下构建学习社区,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促使其更新作用的发挥。
1.3 先驱性
高校为文化的主要传播区域,该区域和社会发展也存在很大联系,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校园网络文化会为大学生的思想交流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网络具备的辐射性,能够对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对社会的整体品位、发展方向等具有很大影响。
1.4 创新性
高校的主要目的为教书育人,重点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学生营造创新性的网络校园文化氛围。高校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大学生为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人才的特点能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要求。所以,在高校网络文化下,将大学生作为主体,符合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求。
2 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网络是现代社会和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以及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随着网络文化的产生,会衍生社会文化以及展现的多样化趋势,其效果更明显。尽管网络文化会在互联网上传递,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并不陌生,可以将其覆盖到整个校园。所以,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十分必要。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主要任务,能促使人才的有效培养,也可以为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升提供保障,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才会更加完善。
3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开放观念和创新意识
使用网络资源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崭新平台,保证大学生开放性理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现代网络信息时代发展下,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特别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随时查询资料信息,进行在线查找报刊,并获取最新信息。
3.1.2 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和其个性发展
在高校网络文化发展下,实现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知识的不断更新,大学生也在逐渐吸取知识,达到了知识的综合性,其创新性也达到建设。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得到相互联系,在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也会维护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凸显出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1.3 有助于学生、教师和社会间的良好沟通
网络文化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化,在对资源进行共享的前提下,学生、教师和社会之间也会相互沟通,保证大学生社交关系的丰富性,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培养。在传统方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引入高校网络文化后,将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将网络文化作为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双方在社会之间进行交流,也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其中阐述自己的观点[1]。
3.2 消极影响
3.2.1 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由于校园网络文化的产生,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其中教学理念也在改变,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生很大矛盾。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主导着信息传播方式,学生不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自信心,不会使学生得到更多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实施。但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带来冲击,使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地位上接受教育。
3.2.2 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和社会责任感减弱
校园网络在信息传播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良信息,特别是网络暴力、犯罪信息等,大学生存在非鉴定能力,尽管该能力在逐渐提高阶段,但由于大学生好奇心较强,导致不良信息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高校的网络文化导致学生道德观念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在网络空间内交流,为一种虚拟化模式,而实际的人际关系较为冷淡,长期下将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2.3 淡化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情感
由于网络空间是虚拟化的,人与人之间在该平台上进行沟通,为间接性交流模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看法各不相同,人际关系和情感交往淡化。
4 校园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基于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分析了解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改变的前提下,也实现了传统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优化。所以,高校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十分必要。当前,互联网成为主要的学习工具,因为网络信息资源更丰富,其存在大量的正确信息资源和错误信息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为多方面,主要为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在校园网络文化背景下,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给出有效的建设策略[2]。
4.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保证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
使用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来激发大学生头脑,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避免网络空间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整体上对大学生积极引导,在降低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4.2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思想基础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为了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需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基础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该思想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网络建设主题,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可以将其作为核心内容,不仅会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学会不断创新和进步,在高校网络文化发展下,也能分析出网络信息传播下的缺陷,促使个人理想和社会主义理想的结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形成。
4.3 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大学生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现代民族文化的主要继承人,引导学生爱国和弘扬民族传统,适合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培养,在校园内营造创新性的文化氛围,确保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下大学生的思想理念更为开放。如果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受到影响,民族精神与时代发展理念也将受到冲击,所以,在高校网络文化背景下,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理念,指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文化下的消极影响,保证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样高校网络文化不仅得到有效建设,促使其价值的发挥,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加大力度对校园网络进行监管,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因为网络信息较为复杂,大学生在对信息分析期间,由于自身能力不同,很容易偏离正确轨道。所以,为了打造和谐校园网络,需要在长期发展下给予监管,确保网络的规范运作[3]。
4.4 强化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质
培养一支能力强、业务高的思想工作队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在较为复杂的信息中给予判断,确保教学信息更丰富。在当前时代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也要熟练互联网的应用,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最为主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和信息创造能力,掌握丰富的网络文化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达到多项信息的有效处理,这样大学生才能社会信息进行全面筛选和处理。使用现代网络技术,也会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行为变化等,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化建设[4]。
在现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升,促使其实效性的发挥,也能保证现代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