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绘本《奥莉薇不想当公主》对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养成之助益
2019-12-28覃子芸
覃子芸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当下流行的幼儿启蒙读物中绘本似乎格外受欢迎——这种拥有着吸引眼球的画面、简单又时而抽象的语句的流通商品在被家长们和教育工作者们发现它在“教育”和“培养”方面的巨大潜力之后成了二者启蒙教育的首选。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有关情绪管理的绘本书籍又是很多家长的心头首选,《奥莉薇不想当公主》就是其中之一。它以诙谐、黑色幽默的语式和自始至终宣扬的独立自主精神成为向幼儿输出 “清醒”“思考”的有力武器。
1 绘本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养成的帮助
1.1 社会情绪能力的重要性
早前心理学学者曾指出,对大部分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社会情绪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在儿童早期发展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上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这大概是因为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近来的几百年里物质财富终于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并且逐渐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类的需要了——这可以说直接导致了一个结局,那就是由贵族垄断的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终于有向平民下移的可能了,或者说,它可以滋生另一个或几个新兴贵族阶级从而使“贵族”的群体壮大或广泛化。而在平民也逐渐有了温饱线以上的水平了以后,教育就被国家——或者平民自身提上了议程。这就使得“义务教育”的说法十分美好乃至深入人心。所以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当然同时也伴随着经济的提高,就业岗位的增多,新兴行业的崛起),智力因素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相反,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及竞争史无前例增大的这种历史环境下,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清醒地认识自己及创意地解决问题就成了大部分人可以获得成功,小部分人更加成功及可能善终的关键。这些说的是社会历史情况,实际也是为什么社会情绪能力重要的原因——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及打破贵族“遗传决定论”的历史的进步。
1.2 社会情绪能力的内容
社会情绪能力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创意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第一点有关“自我”,是关于人生的追求和自我的定位问题,是社会情绪能力的基础;第二点现在我们大多数时候称为“情商”,是社会情绪能力与环境互动的层面;第三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这三条中与智商联系最紧密的,几乎可以称为社会情绪能力的最终落脚点。这三条内容关系到我们的压力应对、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意决策等非智力因素能力,在某些方面,他们对智力因素也有影响。因此,社会情绪能力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虽然社会情绪能力的专有名词在近代才提出来,但是这并不能遮盖社会情绪能力在人类出现了“社会”形态就存在并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的事实。
1.3 绘本与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
绘本作为一种通过缤纷的画面、直观易懂的情节向读者传递丰富社会含义的艺术表达形式,其不仅表现为一种实在的图文读物,也代表着一种承载人类特定情怀、映射多种社会情绪的重要媒介。由于它本身的作用之一即是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所以绘本的目的多以教育为主,而这恰好成了社会情绪能力的载体之一[1]。又鉴于近年来绘本备受学龄前儿童和家长欢迎,事实上它已经成了推动学龄前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就如社会情绪能力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一千个读者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种过于抽象的能力使得它的应运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哪怕是“德育”“智育”的绘本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情绪能力,这关键在于父母、教师的角度和教育倾向[2]。
2 《奥莉薇不想当公主》对自我意识养成的帮助
2.1 《奥莉薇不想当公主》的中心思想
《奥莉薇不想当公主》无论是主角小猪奥莉薇的人物刻画,还是图画配色,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都从侧面描写了一个不随波逐流、自信果敢决断并且聪明善良的小猪。绘本印刷的封面即是一位不太漂亮的小猪穿着粉红的公主裙,带着不屑与无奈的神情照着镜子,可是谁都能看出她的不耐烦和厌恶,多多少少还带了点审视与怀疑的意味。那么,其实在封面,我们就可以隐约地看出奥莉薇的想法了——我不想当公主,可是我除了公主以外还能干吗呢?我不想和别人一模一样,可是就只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吗?不一样又能怎样呢?除开封面的别树一帜,奥莉薇个人的故事也同样与众不同。在皮皮的生日派对上,所有人都穿着粉嘟嘟的蓬蓬裙,戴着亮闪闪的小皇冠,还拿着亮晶晶的魔法棒,而奥莉薇则打扮成了一只身穿条纹衫、眼戴墨镜、表情拽酷的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小猪。在万圣节的那天,奥莉薇同样不想当公主,她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只野猪。奥莉薇觉得人人都想当公主,一点也不酷,但是她想做什么呢?她时而想当护士,全心全意照顾患者和老人;时而想收养全世界的孤儿,或者当一名记者,揭发贪污腐败,最后的最后,她决定成为女王——不是因为追求“不同”而选择当女王,只是因为如果想实现奥莉薇心中所有的善念,只有“女王”才能够满足她罢了。奥莉薇的行为无一不是围绕着 “我是谁?我可以成为怎样的人?如果我的选择与大部分人不同会如何?别人如何看待我?我又如何看待他们的态度?”这样独立自主思考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的中心思想。
2.2 《奥莉薇不想当公主》中蕴含的自我意识
《奥莉薇不想当公主》中奥莉薇小猪不愿做违背自身意愿的事,宁愿显得特立独行也不愿“泯然众人”,宁愿扮成凶猛的野猪也不愿换上公主的蓬裙,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事实上,整本《奥莉薇不想当公主》都在强调“思考”,一幅幅跳跃而又连接着的图画虽然在讲述不同的故事但从根本上还是在区别自我与客观世界。奥莉薇在一开始只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是“公主”,而之后因为天性善良而为自己构思了种种职业——不想成为养尊处优的公主而是护士、孤儿院长、记者这一类劳累、危险的职业,不能不说是一个思想成熟的小猪——在确立自我的目标后自觉地行动,有着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女王又怎样呢?我只是希望可以自由自在地实现我自己的理想,而“女王”这个选项恰巧是最符合的,无关金钱,无关财富,无关地位,无关他人,只是自己的意愿——虽然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但是绘本旨于为孩子构建一个美丽、健全的心灵世界。从这一点而言,《奥莉薇不想当公主》几乎全篇都蕴含了浓厚的自我意识。
2.3 如何利用《奥莉薇不想当公主》引导幼儿的自主意识
《奥莉薇不想当公主》属于社会情绪能力类的绘本,此类绘本由于社会类属性比较显著,因而表达的思想也很抽象。例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都是围绕“爱”这个主题,可是爱到底是什么呢?看不见,摸不着,感受得到却又容易遭受误解和忽略。在绘本的教授者——幼儿教师、家庭监护者眼里尚不知如何解释这种过于抽象的概念,又何谈轻松的传授给孩子呢?就如《奥莉薇不想当公主》,通篇传达的独立、自主思想,可是怎么向幼儿解释什么是“独立、自主”呢?很显然它并不像“苹果、手帕”那样好描述,但是再困难的问题也有解决的办法,正如有一把锁就一定有它对应的钥匙。更何况讲解独立、自主思想也只不过是实施途径困难而已,而绝非难以做到。正如安妮·莎莉文拯救了海伦·凯勒一般,幼儿教师在教授诸如此类的社会属性明显的绘本所需的其实是幼儿教师一颗细腻、温柔、有爱的心和生动、活泼、具体的例子而已。
3 自我意识对幼儿的重要性
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人必须先了解自己,先对自我的需求有深刻的意识,才能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其他。就如弗洛姆《爱的艺术》所言,孩童先经历了“我知道我是我”并且“爸爸妈妈爱我”这种“被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别人也是我”并且“我也要爱爸爸妈妈”这种“爱别人”的思想。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首先应该在清楚“自我”的情况下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内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自制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人的本能之一是趋利避害,向往舒适、愉悦的环境,又因为有“超我”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个人在自我擅长的领域都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的攀达高峰或直至顶峰。在这种精神力的控制下,人们会扬长避短,完善自身。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幼儿处于生命的高速发展期,本来一片空白的世界需要在成人的引导下一点一点地涂抹上最初的底色。如果底色过于黑暗,那么后期的补救也着实无能为力;如果一开始是绚丽而又斑斓的,那本就是一幅美好的、令人愉悦的画,以致后来的寥寥几笔也是锦上添花,如果有神来之笔那就价值连城值得珍藏了。《奥莉薇不想当公主》这类的绘本不是底色,但是和众多的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就是一支描绘画景的笔。自我意识就是那底色之一,和社会情绪能力、智商、“被爱”等因素构成了大片颜色,并由于这些颜料的丰富,才能描绘出幼儿美好的未来。